关于创新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的思考

2015-01-03 15:28胡江陵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22期
关键词:失地农民城市化土地

胡江陵

(海口经济学院,海口 570203)

关于创新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的思考

胡江陵

(海口经济学院,海口 570203)

本文以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以其就业安置模式为研究目标,着重分析和探究了创新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首先对失地农民的基本内涵和其就业安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最后在基于传统就业安置模式的基础之上,创新性地提出以土地换取就业的安置模式、以土地换取社保的就业安置模式、自主创业的就业安置模式。希望我国在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方面能取得更好的成效,从而使我国失地农民的生活有所保障,并实现他们的可持续生计。

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

就目前状况来看,失地农民面临各种诸如居住安置、就业安置以及其他问题,其中就业问题是当前失地农民面临的最为重要的一个难题,因为就业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而对于创新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的分析就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

1 失地农民的基本内涵及其就业现状分析

1.1失地农民的基本内涵

由于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对农用土地进行占用,并使得拥有这些土地或者拥有其经营权的农业人口失去这种权利,从而形成失地农民。按照是否自愿放弃这种权利的失地农民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主动型失地农民,即自愿放弃土地集体所有权或经营权的,因为他们队非农业产业收益有一个较好的预期;一种是被动型失地农民,即非自愿放弃权利,他们是在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土地被征用而产生的。本研究对于失地农民的范围定为被动型失地农民,即非自愿放弃土地集体所有权或经营权的失地农民。

1.2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分析

1.2.1我国失地农民数量大且分布不均

我国失地农民的数量逐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呈现上升趋势,且增长速度飞快。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相关研究数据发现,1997-2010年全国非农业建设用地共183.1万公顷,其用地增长率虽然比1987-1997年间的建设用地所有降低,但是按人均耕地不足0.05公顷来说,平均每征用1公顷的土地就会造成20人失去土地。如果按照这个数据来推算,到2030年我国失地农民的数量能够达到7 800万人。另外,从部分地区,如浙江、广东、山东等地区,其城市化速度很快,而失地农民的问题就比其他地区更为突出。

1.2.2失地农业的就业渠道非常狭窄

有关实证调查发现,我国仅有2.7%的失地农民被安置就业,而却有20%的失地农民处于赋闲在家的状态。而从处于就业年龄阶段的人员中来看,当前我国有将近6万人处于暂时无业和失业的状态,其比例占据了52%,且这种比例正处于逐渐上升的趋势。由于政府和企业在失地农民安置方面能力十分有限,其就业渠道十分狭窄,使得因征地而造成的“农转非”人员中,有51.8%的人口比例处于就业年龄阶段而无法就业。

1.2.3失地农民收入不稳定且失业率高

在失地农民中,大部分人口都是一种非正规就业,如从事一些比较脏累、危险且收入低的工作,或者是从事一些城市人不愿做的拾遗补缺类型的服务业,这种就业不仅工资水平低,且工作性质不稳定。

2 创新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分析

2.1创新以土地换取就业的安置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对土地进行征用之前,地方政府与征地单位之间达成并签订一个用工协议,当土地在征用之后,失地农民能够被招收。这种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非常有效,且失地农民还能转变为工人。但是,随着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逐渐提高了用工标准,如技能方面以及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等,而失地农民在这方面就失去了竞争力,不能被有效收用。另外,就目前来看,失地农民在企业中的工作大部分是一种临时性的,工作十分不稳定。这种模式要想在经济市场化的条件下取得成效,就要提高失地农民的素质,并对其劳动技能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最终被企业妥善安置。

2.2创新以土地换取社保的就业安置模式

这种就业安置是将失地农民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去的一种模式,这种就业模式的优点是:①建立健全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②失地农民的地位有所提高;③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医疗费用问题;④对失地农民老后的生活有所保障,并增强了其社保能力。但是由于其得到的补偿基本都用来购买社会保险,失地农民的补偿程度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提升。因此,在此基础之上,政府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的补偿,通过各种途径,如医疗保障、养老保障以及失业补偿等方式对失地农民进行妥善安置。

2.3创新自主创业的就业安置模式

自主创业就业安置模式也就是政府要通过各种途径来鼓励失地农民进行自主创业,如对农民进行创业培训以及各种技能培训等。除了对失地农民进行征地补偿以及再就业之外,政府要联合企业对农民进行自主创业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并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进行创业,如对其进行资金或政策方面的支持等。这样就能够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其就业的问题。另外,要综合考虑失地农民的主观因素,如他们不愿意接受自主创业这种就业方式,针对这种情况,要对其进行教育和培训,积极引导其自主创业。

3 结 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越来越深入,并不断向前推进。这种发展日益加大了对各种建设用地的需求,使得周边地区逐渐被城市的不断扩展而占用,为此征用了大量的近郊农村土地,最终导致大量失地农民的出现。由此可见,加大对我国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找到科学、合理的就业安置模式已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

[1]章娇.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市晏家街道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4.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138

F249.2;D422.6

A

1673-0194(2015)22-0175-01

2015-09-17

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HNSK(QN)15-20)。

猜你喜欢
失地农民城市化土地
我爱这土地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失地农民在土地征收中的救济失范及司法回应——以司法权的适度介入为视角
分土地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东阳市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研究
失地农民生活水平评价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