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孩子的兴趣

2014-05-30 15:53:03高岷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位子鳄鱼座位

高岷

一次我组织了一个小班语言活动,其中有一个游戏环节,游戏中每个宝宝身上贴着黑鸭或白鸭的标志,分别扮演小黑鸭和小白鸭,我扮演大鳄鱼。先由我掷骰子,如果是黑色的一面朝上,那么小黑鸭们就要迅速起立并说“黑”,动作慢的小黑鸭会被鳄鱼吃掉。依次类推。游戏进行得很顺利。可是没过多久,问题出现了。孩子们由于比较兴奋,有不少孩子离开了座位,秩序开始乱了,我就示意那些孩子坐到位子上去。开始,孩子们还是比较配合地坐了回去。但在下一轮游戏中,有更多的孩子离开了座位,这次,无论我如何示意、提醒,大多数孩子依旧游离。见此情景,我想孩子们之所以离开座位是因为玩得很开心,有些无法控制自己,这也体现了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如果这时我板起脸来教育他们的话,可能就破坏了游戏情境。我灵机一动,就顺着游戏情境来解决问题。我说:“大鳄鱼要来抓没有找到家的小鸭子了!”随即伸出手假装要抓他们。见状,离开了座位的孩子立马跑了回去,已经坐在座位上的孩子也下意识地端正了坐姿。

这件小事引发我仔细审视了自己平时的语言,发现刻板的指令语言过多,如“坐回位子”“鞋子放好后再去玩”等,而情境性、游戏化的语言较少。然而,对小班孩子来说,游戏化、情境性的语言更奏效。我的师傅就很善于将指令隐藏在游戏情境中。例如,要让孩子学会脱鞋后不随意乱放,师傅就会告诉孩子“左脚爸爸和右脚妈妈要在一起哦”,又如,要让孩子回到座位上,师傅会微笑地看着已经坐在座位上的孩子说:“我的眼睛里有你!你的眼睛里也有我!”这时孩子们都想看到老师,也想让老师看到他,所以很快就坐好了。

对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这件小事仿佛一把钥匙,拓宽了我的思路,让我意识到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意外”也是积累教育经验和智慧的契机,促使我不断换位思考,探寻并规范教育语言,努力让每个孩子获得良好的发展,同时也让自己更快成熟起来。

猜你喜欢
位子鳄鱼座位
换座位
哈哈画报(2022年5期)2022-07-11 05:57:42
换位思考
巴士上的座位
幸存位子
鳄鱼
鳄鱼
换座位
鳄鱼为什么哭
那个没抢到座位的孩子
人生十六七(2015年5期)2015-02-28 13:08:25
魔晶重现
智慧与创想(2013年5期)2013-06-25 08: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