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红梅 周磊
一、读本分析
1.知识点。
(1)主题:认识莲花。
(2)次主题:各部位的名称、外观和食用价值,生长环境,生长过程。
2.结构。
3.语言。
(1)句式与修辞手法。
●陈述句,说明事实或描述情况。如,“这种漂亮的花儿,叫作莲花,也叫作荷花。”又如,“夏天的莲花池里好热闹,许多小鱼儿在莲叶下游过来游过去。”
●对比句,引起观察、比较的兴趣。如,“花瓣有的紧紧地闭着,有的轻轻地张开了。”
●比喻句,形象说明、联系生活以帮助理解。如,“光秃秃的莲蓬像不像我们冲澡时用的莲蓬头?”
(2)词汇。
●名词(名称):莲花、莲叶、莲蓬、莲子、莲藕、叶子、叶柄、花、花瓣、花托、种子、茎、根。
●量词、叠词:一把把、一朵朵、一片片、一个个。
●形容词、副词:圆圆大大的、又直又挺的、高高地、紧紧地、轻轻地、慢慢地、热闹、安静。
4.图画。
(1)写实的照片,供幼儿直观地感知和阅读理解。
(2)全书用9个跨页展现池塘景色。
●以全景展现莲花池里不同季节的美。
●配合文字,以远近、虚实、光影、特写等摄影技巧凸显莲花各部位,帮助幼儿阅读理解。
●流动的文字编排(文字编排图案化),增添了文图搭配的灵动性。
(3)最后4页去除背景,凸显莲藕、莲花、莲叶和莲子的食用价值。
二、幼儿可以获得的核心经验
根据读本分析和小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及阅读经验,本书可以给幼儿提供以下核心经验。
1.早期书面语言学习与运用经验。
前阅读的经验:幼儿可以通过阅读理解文图一起编构的莲花各部位、生长环境和成长过程的关系,并领略其中的美。
2.科学学习与运用经验。
幼儿可以通过阅读和生活中的观察与品尝,认识莲花各部位的特征、生长环境和成长过程。
3.早期口头语言交流与运用经验。
谈话的经验:幼儿可以习得书中的词汇与句式并在集体活动的讨论与日常生活中运用。
三、活动设计思路
集体活动1 认识莲花各部位的特征
目标:
1.阅读过程中能指认并描述画面上的物体。
2.能用身体动作表达对文图的理解。
3.结合书面语言与画面,初步理解莲花各个部位的名称和生长环境。
准备:
1.教学大书《莲花》、放置大书的书架。
2.莲子和莲藕实物若干。
3.莲花、莲叶、莲子、莲蓬、莲藕教学图卡一套。
4.图画书《莲花》人手一本。
过程:
1.集体讲读教学大书。
(1)阅读封面,猜测图画书内容。
●这是什么花?你看到过吗?在哪里看到的?除了花你还看到了什么?(了解幼儿已有经验。)
●猜猜看这本书里有什么(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经验,引发幼儿用语言表达)。
(2)师幼共读教学大书(翻开每一页,先让幼儿看图说话,再由教师朗读文字)。
●(翻到第2~3页)你看到了什么?叶子像什么?是谁的叶子?除了叶子还看到了什么?
●朗读文字之后,请幼儿做做“圆圆大大”“又直又挺”的样子,以动作表达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翻到第4~5页)这些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朗读文字之后,请幼儿做做“高高地伸出水面的花”“花瓣紧紧地闭着”“轻轻地张开”的样子,以动作表达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翻到第8~9页)除了莲花和莲叶,你还看到了什么?
●(翻到第10~11页)我们在水面上看到了莲花的花、叶子和叶柄,那水面下还有什么呢?(这部分内容可能比较难,可以直接读文字。)
●(翻到第12~13页)莲花发生了什么事?莲花怎么了?
●(翻到第14~15页)这是什么?它们像什么?
●(朗读文字之后,翻页之前,出示实物莲子,提问)吃过吗?知道是什么吗?它们从哪里来?(联系幼儿生活经验。)
●请看一看莲子是什么颜色、形状的,摸一摸莲子会有什么感觉,闻一闻莲子是什么味道的(引导幼儿通过感官感知莲子的特点)。
●翻到第16~17页验证幼儿的猜测,朗读文字。
●翻到第18~19页,请幼儿描述看到的画面,猜猜是什么季节。
●朗读文字之后,跟幼儿讨论:水面上的花和叶子都不见了,那水面下的根、茎会发生什么事呢?(引导幼儿联系第10~11页的内容来猜测、推理。)
●(翻到第20~21页)你看到什么?你吃过吗?
●朗读文字之后,出示实物莲藕,让幼儿看看、摸摸、闻闻。
●翻到第22~23页,朗读文字之后,请幼儿说一说曾经吃过的跟莲花有关的食物。
(3)呈现图卡,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莲花各部位的名称(引导幼儿联系教学大书中呈现的莲花各部位)。
2.与幼儿一起完整阅读小书(平行讲读,让幼儿学习一页页地翻书,一边听教师读文字一边看图画来理解图画书内容,欣赏文图共同编构的美)。
对区域环境创设的建议:
语言区:
1.投放图画书《莲花》,为幼儿提供继续自主阅读的机会。
2.投放莲叶、莲花、莲蓬、莲子、莲藕的图卡(图+文)。
3.投放莲叶、莲花、莲蓬、莲子、莲藕图片与文字卡(前识字的经验)。
4.提供关于“莲花”的儿歌CD。
5.提供荷塘实景的视频。
6.提供莲叶、莲花、莲蓬、莲子、莲藕图文连线卡(前书写的经验)。
科学区:
1.投放各种不同颜色、种类的莲花图片(组图呈现,用于对比观察)。
2.投放莲花各个部位的实物(莲藕剖面)。
3.提供呈现莲花生长全过程的组图。
4.提供各种莲藕制成的食物的图片(呈现各部位组图)。
日常生活活动:探究莲花各部位的名称和味道
目标:
1.在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中加深对莲花各部位的认识。
2.说出莲花各部位的名称和味道。
准备:
在阅读《莲花》期间,安排点心或午餐时供应不同的与莲花相关的食品:莲子羹、莲藕制成的菜品、莲叶粥、荷叶排骨、莲叶糯米粑。
过程:
●你吃的是什么?以前吃过吗?(联系幼儿生活经验。)
●猜猜里面有什么材料(了解幼儿认识碗里面切过、煮过的食物时能否联系阅读经验)。
●是什么味道呢?(了解幼儿能否使用酸的、甜的、香的等科学性词汇。)
●咬起来是什么感觉?(鼓励幼儿使用脆的、黏的、硬的、软的等科学性词汇。)
集体活动2 认识莲花的生长过程
目标:
1.通过阅读和纸卡操作,了解莲花的生长过程。
2.尝试运用书中的语言描述莲花生长的过程。
准备:
1.图画书《莲花》人手一本。
2.莲叶、莲花、莲蓬、莲子、莲藕图卡人手一套;操作小筐人手一个。
3.教学大图卡一套。
过程:
1.产生再次阅读图画书的兴趣(联系幼儿在第一个集体活动和延伸活动中获得的经验)。
我们在图画书《莲花》里看到过莲藕,也吃过莲藕做的菜,你们记得莲藕是怎样长出来的吗?(了解幼儿对莲花生长过程的理解程度。)
2.运用不同的方式,了解莲花的生长过程。
(1)围绕问题“莲藕是如何长成的”,再次完整阅读图画书。
师幼共同完整阅读图画书(平行讲读,幼儿一边听教师朗读一边学习看图画、翻书等阅读行为)。
讨论莲藕是如何长成的。
(2)运用莲花5个部位的图卡进行操作,梳理莲花的生长过程。
引导幼儿用小图卡摆放出莲花生长的过程(操作前,确认幼儿能说出每张图卡的名称,介绍从左到右排出莲花生长顺序的操作规则)。
同伴间进行纠错调整。
用教学大图卡帮助幼儿梳理、归纳,并请幼儿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莲花生长的过程(除了按生长过程,也可以将图卡分成水面上的和水面下的)。
3.结束:有序收拾操作材料,并告知语言区里会提供材料,可继续游戏。
语言区活动 图卡游戏
目标:
1.能初步将字形、字音和图对应。
2.能初步感知莲叶、莲花、莲蓬、莲子和莲藕的名称中有共同的一个字“莲”。
准备:
1.莲叶、莲花、莲蓬、莲子、莲藕的图卡(图文对应)若干套。
2.单独的莲叶、莲花、莲蓬、莲子、莲藕的图片和相应的文字卡若干套。
过程:
1.带幼儿观察图卡,并认读图卡的内容。
2.游戏。
(1)将5张图卡并列排开,请幼儿根据教师或同伴的指令用手抢拍相应的图卡。
(2)随机将5张图卡分给幼儿,请幼儿根据教师或同伴的指令出示相应的图卡。
(3)将5张图卡并排排列,请幼儿用自己手上的图卡进行对应排列。
3.小结。
和幼儿讨论5张图卡的文字部分都有相同的一个什么字。
提示:
1.区域内可先投放“准备”中第一项的图卡。
2.上述3个小游戏没有先后顺序,可根据需要任选其一。
3.游戏可以反复进行,教师指导后可以请幼儿自主结伴游戏。等游戏进行一段时间后,可拿走第一项的图卡,再投放图片和文字卡,引导幼儿进行图文配对游戏。
4.观察幼儿能否注意到文字卡有一个共同的字“莲”。
亲子活动 探访莲花池
目标:
1.在生活中拓展阅读经验,进一步认识莲花的生长环境。
2.在生活中验证从阅读中获得的科学知识和语言。
过程:
1.参观莲花池,家长可以和幼儿讨论。
你看到水面上有什么?
和书里看到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猜猜水面下有什么呢?
2.请幼儿画画莲花池里看到的景象,家长用文字记录,让幼儿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
提示:
1.如果时间许可,可以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时间段带幼儿去看莲花池,观察莲花池在不同时节的变化,以丰富幼儿描述莲花池的词语,培养幼儿亲近自然的情怀。
2.家长可在家里和幼儿共读《莲花》,对照亲眼看到的莲花池中的景象,讨论莲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