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徐
【摘 要】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0例无硬膜外穿刺禁忌症,无胎儿宫内窘迫征象,无产科及内外科并发症的手术剖宫产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进行镇痛,观察手术中肌松、镇痛效果。结论持续硬膜外麻醉具有止痛效果可靠,腹肌松弛良好,麻醉平面和血压较易控制等优点。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
【中图分类号】 R782.0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375-01
连续硬膜外麻醉是剖宫产手术中应用最广泛的麻醉方法,本文对我院近年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进行剖宫产手术400例的麻醉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剖宫产产妇400例,年龄23~36岁,其中胎膜早破42例(10.50%),臀位38例(9.50%),前置胎盘22例(5.50%),头盆不称58例(14.50%),胎儿宫内窘迫52例(13.00%),先兆子痫9例(2.25%),骨盆狭窄畸形12例(3.00%),再次剖宫产26例(6.50%),其他141例(35.25%)。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1.2 方法
术前常规肌注安定10mg,阿托品0.5mg。麻醉操作:所有患者均采用侧卧位,L2~3间隙垂直进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4cm,麻醉药物为1.5%利多卡因与0.18%布比卡因的混合液(含1:20万肾上腺素)。首次用药10~15ml,用药后15min测得麻醉平面满意者开始手术;麻醉平面偏低者追加用药,但总量不超过20ml。切口上端疼痛者给予安定10mg和少量氯胺酮(用量25~1.0mg/kg)辅助麻醉,麻醉平面低于T10者用氯胺酮等维持麻醉(用量1.5~4mg/kg)。
2 结果
400例剖宫产中,麻醉平面上界在T4~5者17例(4.25%)、在T6~8者162例(40.50%),均无痛,肌肉松弛良好,未辅助用药;麻醉平面上界在T9~10者100例(25.00%),无疼痛感、肌肉松弛欠佳,未辅助用药;在T10偏下者117例(29.25%),切口上端感觉疼痛、腹肌紧张,加用安定及少量氯胺酮;T11以下者4例(1.00%),加用适量氯胺酮后完成手术,400例麻醉平面下界均满意。未辅助用药者共279例,占观察总数的69.75%,而辅助用药者121例,占30.25%。
400例中,182例(45.50%)剖宮产患者术中出现明显牵拉不适,94例(23.50%)出现血压下降,32例(8.00%)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等症状,经过适当处理后完成手术。
3 讨论
3.1 连续硬膜外麻醉的优点
连续硬膜外麻醉具有止痛效果可靠,腹肌松弛良好,麻醉平面和血压较易控制等优点。同时该麻醉方法对胎儿呼吸循环无不良影响,可解除宫缩痛,对宫缩无明显抑制,肺部并发症少,术中易于观察和管理,设备要求不高,且费用低廉,因而成为产科剖宫产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3.2 存在的问题
本组400例出现较多的问题主要有麻醉不完全、血压下降、牵拉反应、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等,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就会给产妇带来痛苦,给手术操作带来困难,也会给胎儿带来不良影响。
3.2.1 麻醉阻滞不全
常规硬膜外麻醉中95%的麻醉都可以达到完善的麻醉效果,但5%的患者可能出现阻滞不全,麻醉效果不完善[1]。阻滞不全的原因主要有:局麻药的浓度和容量不足,导管在硬膜外腔内扭曲或血块堵塞,导管前端在硬膜外腔内的位置不当,产妇侧卧抱膝困难,腰椎体屈曲不充分,麻醉师经验不足操作失误等[2]。
3.2.2 血压下降
本组病例中94例出现血压下降,血压下降的主要原因为:(1)交感神经节阻滞后,小动脉扩张肌松弛,毛细血管及小静脉舒张,回心血量减少;(2)部分产妇胎儿娩出后子宫收缩不良,子宫出血较多;(3)术前患有先兆子痫,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造成血压升高,当硬膜外麻醉后,血管扩张,出现血压下降。处理:对麻醉所致的外周血管扩张而引起的血压下降,主要采用扩容和血管收缩药。麻醉前首先开放上肢静脉,快速输入500ml液体,以减少血压下降,血管收缩剂选用对子宫血流量影响小的麻黄素。失血以补血为主[3]。经过这些对症处理,本组94例血压降低者均得到较好控制。
3.2.3 牵拉反应
交感干盆部由第1、2骶神经节发出,分布于盆腔和会阴脏器;副交感神经骶部副交感核发出节前纤维随骶神经2~4经行,分布于盆腔与会阴脏器。当骶神经阻滞不全时,必然导致术中盆腔操作牵拉不适。连续硬膜外麻醉很难做到完善的骶神经阻滞,术中往往出现牵拉反应。本组病例中,有近半数的剖宫产患者术中有明显牵拉不适,术中辅以静脉注射度冷丁异丙嗪合剂,通过药物的镇静和抑制内脏牵拉反射作用,使反应减轻。
3.2.4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也是本组病例中的常见症状,由于子宫(胎儿、羊水、胎盘)在仰卧位容易压迫孕妇下腔静脉,阻碍血流回心,使血压降低。本组仰卧低压综合征发生率为8.00%,多数人症状发生在仰卧后1~10min,有些患者术前已有症状,易于及时发现和处理,但更多的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只能在麻醉中根据患者出现的相应症状进行诊断和处理。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胸闷、出冷汗、打哈欠,检查血压降低、脉率加快等。因为孕妇增大的子宫大部分是呈右旋,而下腔静脉在脊柱前右侧,立即将右臀部垫高,使子宫左移,解除下腔静脉压迫,快速输液,综合处理,症状即可好转。笔者注意到,在手术麻醉穿刺成功注药后,常规将手术台左侧倾斜15°左右,对减少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能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娟娟.小剂量氯胺酮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河南外科学杂志,2005,11(2):59-60.
[2] 李守莉,廖一陶.影响硬膜外麻醉效果的两个因素探讨.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1(3):174.
[3] 张兰梅,戴顺芳,潘丽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预防和护理.现代医院,2005,5(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