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光缆测试技术”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

2014-05-30 13:57汤卉等
中国电力教育 2014年8期

汤卉等

摘要:针对本科生专业骨干课程考试方式方法的改革进行讨论,并以“光纤光缆测试技术”专业骨干课程的改革为例,深入分析,就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理论依据、总体思路、改革目的、改革特色、考核形式及计划进行细致的论述。

关键词:光纤光缆测试技术;课程考核改革;高等教学

作者简介:汤卉(1960-),女,辽宁沈阳人,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继华(1974-),女,黑龙江安达人,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哈尔滨理工大学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试点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题(课题编号:201105)、黑龙江省高教综合改革试点专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096-02

本科生课程教学是高校教学形式的主要表现,也是实现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最基本途径,因此,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1-4]如何评价课程教学效果,如何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科学合理制定课程考试方式与标准是现代大学本科生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高等教育课程考试方式改革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一样,是一项十分艰巨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5-7]

一、理论依据与总体思路

“光纤光缆测试技术”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理论依据是以美国教育评价界泰斗斯克里文的教师基本专业职责为指导,雷德芬教师活动评价模式为依据,泰勒创建的目标参照性测验为标准,深入探索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的本科生学习评价模式,重视从设计评价方案到成绩评定结果的全过程操作,从组织和机制上保证考试方式改革的开展。

改革总体思路是依据教育评价学观点,科学地评定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行为变化,主要分六个步骤深入进行:确定正确的教学方案与培养目标;把教学方案与培养目标转化为作业测试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设计获得学生反馈的有效途径;决定评定考核的方式;取得成绩并纪录;成绩结果评析。前四个步骤是评价方案设计阶段,第五个步骤是评价实施阶段,第六个步骤是评价结果分析阶段。评价方案设计需要紧紧围绕教学培养目标进行,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指南,而且是学生学习评价的依据。确定教学目标不仅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也有一个目标设计的技术问题,以保证目标明确,具体可行,权重分布合理,具有层次性和连续性,

二、改革目标及特色

1.改革目标

本课程考试方式改革的目标,不但要通过考试判断教师的教学效果,评定学生学习成绩,而且要审核教学方案或计划、教学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考试应是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并针对现行考试的弊端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从考试目的、内容、形式、结果评定等方面提出种种设想,尝试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根据本课程特点,按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确定本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具体目标为:调整考试目的,改革考试方式,重视考试结果评鉴,改革考试记分制度。考试目的变知识考核为能力培养测试;考试方式具体改革措施为:考试的形式多样化,增加开放性、实用性考核题目,剔除传统闭卷笔试方式,采用开卷、半开卷(指学生可带一张自己预先写好要点的纸片进考场)、测试设备操作、撰写小论文,还可采用设计类题目和学生自己创造的题目,甚至小组集体完成的全开放性题目的考核,考试的次数适当增多,期末考试的比重降低,加强平时的考核比例。

本课程学生成绩拟由四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由到课率和作业构成,占总成绩的20%;一学期有三次随堂小测验,占总成绩的30%;一次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仅占30%。四部分考核的重点有所不同:小测验侧重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期末考试侧重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培养,操作技能考核侧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测试,平时成绩是为了督促学生按时上课和课后复习。采用此种考试方式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每次考试的压力,同时可使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有利于学风和考风的好转。如平时不努力,仅靠期末突击或一次投机取巧是无法取得好成绩的,尤其针对大四学生第七学期的特殊情况,可督促学生到课并避免舞弊现象的发生。同时,对试题分层次命题,以求考试能真实反映教与学的效果。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光纤光缆测试基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和光纤光缆测试工程计算与操作能力。同时,对考试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减少单纯应试比重,逐渐增大测试能力比重。对平时善于思索、钻研并写出独到见解的小论文或自创题目和开放性题目的同学,采取加分办法。对于特别优秀者,经专业教授委员会集体面试并综合评定,允许10%左右的学生期末免试。这一导向可改变大四学生为了考研找工作应付课程学习和考试的局面,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认真进行考试结果评鉴,不单从分数上评定学生;考试记分制度由百分制向优秀、良好、中等、通过、没通过五级评价转变。

2.改革特色

第一,考核模式具创新性。采用出勤、作业、随堂测试、实验操作、期末测试、小论文、开放题目等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形成科学、多元立体考核体系,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二,四项改革目标明确。调整考试目的,改革考试方式,重视考试结果评鉴,改革考试记分制度。第三,改革思路与措施具有可操作性。

三、考核方式制订与计划

1.基本思路

考试命题形式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考试,还包括对教师、学校乃至对相关制度效应等的评价,对提高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单一的紙笔考试显然不能满足需求,本课程的考试命题将结合测试设备操作、撰写小论文,还可采用设计类题目和学生自己创造的题目,甚至小组集体完成的全开放性题目的考核形式一起完成,从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形成一套科学、多元的立体考核体系。第一,将闭卷考试改为半开卷考试。第二,根据课程特点,着重检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工程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按大纲要求及学生学习的表现,分层次命题,以求考试能真实反映教与学的情况。第四,附带解决一个问题:能否通过命题方式遏制学生舞弊?

2.具体措施

课程过程考核具体措施(见表1):作业3次,在第3、7、9周各留一次,隔周批改(每次满分5分);随堂测试 3次,第2、4、8周各一次,每次课预留10分钟进行(每次满分10分);操作技能考核:第9或11周在课程实验(8学时)中进行考核(满分20分);小论文撰写:写出本课程有创意的小论文者期末免试;开展自创题目或开放题目设计者总成绩加分10%~20%;期末考试。

将期末试题分为基本题(60分)和能力题(40分)。基本题中,只要听了课,做笔记,看过讲义,即可答出的占40分;可在笔记或讲义上直接找出答案的10分;只要做过实验且用心观察思考就能答出的10分。基本题是最低要求,60分。能力题40分中,不转弯、运用基本概念稍加分析即可解答的12分;要求概念清晰,且具有较好的分析和计算能力才可解答的10分;要求具有良好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才能解答出的8分。即能力题体现学习程度的层次性,要求较高,对应的成绩段是75~78 分、85~88分左右以及90分以上。适度考虑采用“题小分少量多”的出题方式。此外,为防止学生舞弊,真实反映学生应用知识的过程,试卷上写清楚:凡只写出最后答案,没有分析、计算过程的以0分计。

表1 课程过程考核计划

3.总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由到课率和作业(三次)构成,占总成绩的20%;三次随堂小测验,占总成绩的30%;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30%(半开卷);写出独到见解的小论文或自创题目和开放性题目的同学,采取加分办法(占总成绩10%~20%);特别优秀者,经专业教授委员会集体面试并综合评定,允许10%左右学生期末免试。前四部分为主要的。

四、实施效果

本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总体来说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参加本课程学习与考核的学生总数为30人。通过上课发现,由于增加了平时成绩及随堂测试,学生的到课率较往年有很大的好转,一直保持在26~29人/次,有4人经常不出勤。学生学习光纤专业方向课的热情也很高,期未综合测评结果:优秀7人,良好8人,中等7人,及格8人。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班级平均成绩在79.2分,处于良好下限,最高分98,最低分61,无不及格的学生。具体深入分析各环节发现:作业成绩不是很理想,主要表现在同学们的耐心不够,不细致,分析问题不具体;随堂测试成绩一般,没有预期的效果好,期间有两名同学到工厂实习,2次随堂测试没有成绩,一名同学因复习考研有一次没出勤,没能参加测试,也影响了班级的总体成绩;实际操作成绩良好,但实验报告有雷同现象;期末考试方式为半开卷,允许学生将一张A4纸带入考场,但问题还是很多,有的同学没有按要求准备A4纸,有的同学纸内所书写内容与重点内容有较大的出入等等,没有紧扣重点内容复习,卷面成绩不理想;另有多人在考试的当天要与企业签约,答题时,时间紧张,没能答完全部试题,也影响到总成绩。

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成绩评定是一种综合性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在评价时,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要注意发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但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还要清楚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要了解学生从知识中收获的人生价值和精神世界状态,通过表现性评价掌握各阶段课堂教学效果,判断学生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获取程度;通过过程性评价考查学生对每个特定单元内容的学习状况。总之,将教与学统一,用辩证的方法科学地评价教与学的效果。

參考文献:

[1]廖明,姜峰,朱蕾,等.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6):61-65.

[2]董云川,沈云都.两种课堂时间教育行为与知识发生的时间性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6):17-22.

[3]李希平.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系统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3):26-29.

[4]汤卉.光纤光缆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的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

2009,(4).

[5]汤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0,

(24):13-15.

[6]尤本章.大学設置基准の大綱化に伴う学士课程カリヰヱラムの変容と効果に関する総合的研究[R].文部省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研究成果报告书,平成13年3月.

[7]刘振天.论“过程主导”的高等教育质量观[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11(3):171-180.

(责任编辑:王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