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2014-05-30 13:06:50施伟萍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品读唐寅隐喻

摘 要:唐寅的《桃花庵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行体诗,唐寅一生经历坎坷曲折,这首诗中隐喻了诗人的生活情况、人生感悟和他的思想变化,唐寅是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他的诗词画成就很高,本诗是他后半生生活在桃花塢中所写,也是他逃避现实、隐逸闲居生活的写照,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

关键词:品读 唐寅 《桃花庵歌》 隐喻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明代唐寅所作的这首《桃花庵歌》,至今仍令很多人心醉神驰。公元507年唐寅购得苏州桃花坞一座闲置的宅院,修葺后命名为“桃花别业”,唐寅自号“桃花庵主”,并开始了一种悠然自得的诗意栖居。唐寅、沈周、文征明、祝枝山等在此共创了吴门画派,开创了中国文人画的新境界,桃花坞成为当时引领中国绘画艺术的风雅之地。桃花坞孕育了唐寅文化,唐寅也是苏州桃花坞的一张文化名片。根据《苏州府志》记载:桃花坞一带最早是农桑之地,到宋熙宁年间,梅宣义在此筑台冶园,柳堤花坞,风物一新,称“五亩园”,又名“梅园”。宋绍圣年间,枢密章■在五亩园南筑“桃花坞别墅”,广辟池沼,建成了一座园林,人称“章园”。宋末兵变,梅园、章园废圮不堪。唐寅三十六岁时选中桃花坞,建成了一座优雅清闲的家园。唐寅在四周种桃树数亩,好友祝允明、文征明、沈周等经常来饮酒作诗。唐寅从此在桃花坞度过了他十八年的余生,在此创作了脍炙人口的诗歌和独树一帜的画作。

《桃花庵歌》表达了唐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在诗中暗示了唐寅的生活情况和对人生的态度,桃花与唐寅的生活之间有着某种相似之处。

一、《桃花庵歌》隐喻唐寅的坎坷人生经历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诗的开头四句重复用了六个“桃花”循环往复,一幅桃花盛开的世界,“桃花仙人”优哉游哉的神仙生活究竟如何呢?接下来的四句“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是“桃花仙人”整日醉卧花间的情景,表面看似乎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饮酒赏花,实际上唐寅这“醉卧花间”的背后却是他痛苦不堪的人生经历。

唐寅(1470—1524),字伯虎,一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周、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唐寅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寅的祖籍是山西晋昌(今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从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苏州经商,唐寅自幼聪颖,博览群书,能诗擅画,十六岁时参加童生试,高中第一名案首。

弘治十一年(1498),唐寅参加应天府乡试。二十九岁的唐寅又高中第一,史称唐解元。主考官梁储在读唐寅试卷时,情不自禁地赞叹。唐寅所撰之文辞藻优雅,才气风发,他的试卷被梁储一眼看中。与之同船来京赶考的是江阴巨富之子徐经,两人来京后又住在一起。徐经吃喝玩乐惯了,进京会试还带了六名戏子。他认为能否进入仕途,重要的是要赢得权贵的赏识,因此,整天奔走于豪门显贵之间。徐经和唐寅常常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受到其他应试举子的妒恨,在朝廷其他大臣中也引起了非议。

这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只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据说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因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程敏政在考场这样说,就给平时嫉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给事中华昶给孝宗皇帝上了一道奏章,弹劾程敏政受贿把试题泄露给唐寅和徐经,并说程早已内定此两人是本科会元、亚元了。继华昶后又有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事件在应试考生中反响很大,使考生大失所望,对朝廷多有怨言,若不严加追查,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孝宗皇帝看后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李东阳复阅后才知被程敏政称赞的卷子其实不是唐寅和徐经的。皇帝下旨,华昶所奏不实,调任南京太仆寺主簿。程敏政出狱后,愤懑不平发痈而卒。唐寅出狱,竟还要缴“赎徒”之钱。这一事件对唐寅来说是极其严重的。唐寅从应天府乡试第一的兴奋,一下子坠入饱受牢狱之灾的痛苦的无底深渊。时间前后不到半年,一荣一辱,真可谓天壤之别,从此唐寅断绝了仕进之心。

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寅释狱后,贬谪往浙江为小吏。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落魄潦倒。明弘治十四年(1501),唐寅离开苏州,坐船到达镇江,登金山、焦山,遥望金陵,回忆往事,百感交集,又到扬州,游览瘦西湖、平山堂等名胜。然后又坐船沿长江过芜湖、九江,到庐山。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黄州,看到赤壁之战遗址。再南行入湖南,登岳阳楼,游洞庭湖。直至衡阳,登南岳衡山。再入福建,漫游武夷诸名山。唐寅由闽转浙,游南北雁荡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观看壮丽的日出。游览杭州西湖后,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达安徽,上黄山与九华山等。唐寅之画是他历尽人生坎坷后,遍游名山大川,行走万里之路的结晶,他的画才千秋而不朽。

二、《桃花庵歌》隐喻唐寅的婚姻生活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这四句承上启下,也写出了唐寅的人生志趣,他性格潇洒,经历坎坷。流传的《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家喻户晓,还有苏州评弹《三笑》和电影故事,唐寅似乎完全就成为艺术作品中那个情愿卖身为奴与秋香眉来眼去的唐伯虎。然而这一段故事却完全是艺人们为了招徕听众和观众硬加到唐寅头上的。唐寅因科场舞弊案后变得消沉,他要逃避现实,所以变得爱酒、爱月、爱花,尤酷爱桃花。唐寅不愿去阿谀奉承,醉卧花间才是他真性情的体现。“车尘马足”都是富贵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才与贫者结缘,才有闲情逸趣,显得自然、真实。“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这四句表现了唐寅傲视不俗的个性,别看权贵威风,但是诗人自己悠闲的生活与之相比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与那些卑躬屈膝的相比自己是多么的自由自在,表现了唐寅对待生活的超脱和释然。

弘治元年(1488)唐寅十九岁,娶徐氏。徐氏系苏州名门徐延瑞的次女,文静秀气,温柔体贴,夫妻恩爱。唐寅二十四岁,正当意气风发时,父亲突然中风过世,母亲因太悲伤也随父亲而去,后又惊闻他妹妹在夫家丧亡,心爱的妻子在生育孩子时,产后热盛,悄悄离世,可憐的小婴儿在出世不久也不幸夭折。亲人接连病故,使唐寅一度意志消沉。后经好友文征明、祝允明的开导,才研读古籍。后来续弦,娶了何氏。何氏功名利禄的思想相当浓厚。当唐寅科场蒙冤,返回故里之后,她见唐寅升官无望,以致门前冷落,生计艰难,唐寅也失去仕进希望,便与唐寅日日争吵,唐寅无奈,一纸休书将何氏送回娘家。此后唐寅更是孤身一人,每天醉生梦死,当时他住在苏州吴趋坊巷口临街的一座小楼中,以丹青自娱,靠卖画为生。他白天作画,晚上喝酒。后来唐寅在勾栏中结识了官妓沈九娘,两人志趣十分相投。沈九娘(1475—1512),明朝弘治年间苏州名妓,长相端庄文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艺过人。亲友之前一直在张罗给唐寅再娶妻室,但是唐寅都没有答应,见了九娘,唐寅心中挥之不去都是她的影子。九娘也明白唐寅的心思,但她自卑,怕配不上。事实上,唐寅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一些朋友鄙视他眷恋官妓,连他的胞弟也与他断绝了来往。后来,还是沈九娘给了他安慰和鼓励,经常在经济以及精神上援济他,使他潜心书画,为了让唐寅作画,九娘把自己的妆阁收拾得十分整齐;唐寅作画时,九娘总是给他洗砚、调色、铺纸,唐寅在沈九娘这里得到了久违的温暖。

明弘治十八年(1505)在祝允明的安排下,由即将离任的苏州知府王鏊主持了唐寅与沈九娘的婚礼。那时,唐伯虎三十六岁,沈九娘三十一岁。婚后,九娘对唐寅十分关爱,体贴入微,成为唐寅的“红粉知己”。家里有了九娘的打理,也变得井井有条,唐寅又可以潜心自己的诗画创作了,可是唐寅久居闹市,嫌过于喧杂。也就在这年的一天,他来到城北桃花坞散步,看到这里有土山、池沼,风景不俗,且环境十分幽静,唐寅决定在此筑室居住。经过两年努力作画,唐寅才筹足了钱,建成了他的新居,这就是有名的“桃花庵”。园内四周围以短墙,中间筑有茅屋和亭榭,取名为“学圃堂”、“梦墨亭”、“六如阁”、“蛱蝶斋”等。在池塘中满栽荷莲,又辟庭前半亩多地,各植牡丹花。春日,园内花开如锦,他邀请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来此饮酒赋诗,挥毫作画,尽欢而散。唐寅和九娘一起在桃花坞过着平静的隐居生活,他为沈九娘作诗:“镜里形骸春去老,灯前夫妻月同圆。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可见两人的恩爱生活。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在他《桃花坞》诗中,这样的描述:“花开烂漫满村坞,风烟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莺乱啼,万树围春燕双舞。”

明正德四年(1509)苏州水灾,唐伯虎的卖画生涯愈发艰难了,有时连柴米钱都没有着落。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九娘苦心撑持。唐寅与九娘婚后生一女,名叫桃笙。九娘终因操劳过度病倒了,唐寅请来医生,经诊断确诊九娘已经病入膏肓。唐寅悲痛欲绝,尽力服侍九娘,无心于诗画。明正德七年(1512)冬至前,九娘紧紧握着唐伯虎的手,说道:“承你不弃,要我作你妻子,我本想尽我心力理好家务,让你专心于诗画,成为大家。但我无福,无寿,又无能,我不行了,望你善自保重。”听了这番话,唐寅禁不住泪如雨下。九娘死后,唐寅就将她葬于桃花庵,人称“九娘坟”。后来的日子里,唐寅不再娶妻,一个人带着刚刚五岁的女儿桃笙,过着艰难的生活。桃笙是唐伯虎和沈九娘唯一的女儿,她的名字,也取自桃花坞。

沈九娘长得妩媚动人、仪态万千。九娘离世后,唐寅酒醒酒醉徜徉花下,不忍离去,夫妻生死不渝。唐寅半醒半醉间,睹物思人,思念九娘,留恋在桃花庵的花前月下。唐寅对沈九娘的真挚感情也可能就成为民间流传《三笑姻缘》的蓝本。据说,唐寅画的美人,大都是从沈九娘身上体会到的风姿神采。唐寅笔下的仕女,有的娇容万分,有的粉面含羞略带桃花蕊,有的莲步轻摆婀娜似嫦娥。现在只有通过一幅幅画卷,略感一下沈九娘的几分风采。

三、《桃花庵歌》隐喻了唐寅的思想变化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唐寅在“桃花别业”过的是一种闲居和隐逸的生活,一个酒壶,一片桃花,一个诗人,逍遥自在。按照世俗可能认为自己太疯癫,而唐寅却笑世人都不能看破俗套、都不能看透世事。那些显赫一时的五陵豪杰之墓,最后都已经成为后人耕作的农田了,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的。

唐寅生于经济繁荣的明代成化年间,生活在地处东南富庶之地苏州。唐寅自小苦读儒家经典,渴望考取功名,所以其思想中有很深的儒家思想的印记,但他毕竟是出身于商贾之家,参加科考也是为了扬名显亲,这和儒家所强调的“兼济天下”是有区别的。他才华过人,曾少年得志,却惨遭仕途重创和家庭变故。于是绝意仕途, 在科考路途走不通的情况下,选择了放弃。不幸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一位具有独特性格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明显受到了人生经历的影响。

明正德九年(1514),江西宁王朱宸濠突派人来吴地征聘贤豪名士,此时四十五岁的唐寅也想从失去九娘的痛苦中摆脱出来,抱着能实现理想的美好愿望乘船去南昌,得到宁王的热情款待。可是不久唐寅发现宁王在乡里欺压百姓,对上密谋造反,才知自己陷于虎穴狼窝,却又不敢提出辞呈,只好装疯卖傻,使朱宸濠最后也觉得“孰谓唐生贤,真一狂生耳”。放唐寅返回苏州,后来宁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脱了杀身之祸。两年后,唐寅看透人生,笃信佛法,于是皈依佛门,号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刚经》中的著名的“六如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自治一方印章“逃禅仙吏”。“桃”与“逃”谐音,为“避世”之意,桃花坞是唐寅暂时逃离社会现实,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庇荫所。由于年老多病,未能经常作画,且画也卖不出去,其间著名书法家王宠常接济唐寅,并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儿为儿媳,成了唐寅晚年最快乐的一件事。人生经历的曲折使唐寅日渐心灰意冷,他叹息人生如梦,时有陷入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之中,然而他贫贱不移,苦中作乐。至明嘉靖二年(1523)十二月二日,这位才华横溢的天才艺术家在贫困潦倒中离开人世,享年五十四岁。他逝世后由其亲友王宠、祝允明、文徵明等凑钱安排后事,安葬于横塘王家村的祖坟,祝允明写了千余字的墓志铭,由王宠手书,刻在石碑上。

唐寅的《桃花庵歌》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一生经历和思想,他以花为友,豪饮长醉,为孤傲本真的心灵披上了一件磊落不羁、似真亦幻的风流外衣。他率真颖达、清高自傲的人格特征,通过花鹤琴笛等一般象征寄托物和放旷的言行、风流的外表曲折地反映在其诗歌中。唐寅一生坎坷,晚境凄凉,以致身后诗文几近散轶。明万历年间,有人仰慕唐伯虎的诗文和为人,不惜重金,征求片纸只字,为他搜集整理诗赋词章。将唐寅生前散轶的近百首诗文核阅后付梓,这就使唐寅有了第一个较完善的诗文集传世。后来常熟书商毛晋也十分敬重唐寅才情为人,他在编录《明诗纪事》及《海虞古今文苑》时,又特地详细收录了唐寅生前诗文和轶事,丰富和完善了唐寅诗文的内容,为后代积累了生动的文化资料,也是我们今天能够从一首完整的《桃花庵歌》中去了解唐寅与桃花坞的不解之缘,体会唐寅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 李彦华.从《桃花庵歌》中看唐伯虎[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4).

[2] 崔晓艳,李洋.唐寅的彷徨:入世抑或出世——以《桃花庵歌》的品评为主线 [J].芒种,2012(2).

[3] 谢丹.姑苏城外一茅屋 万树桃花月满天——略论唐寅的桃花情结[J].龙岩学院学报,2010(1).

[4] 曹成竹.文本细读与体悟传统——以唐寅《桃花庵歌》细读鉴赏为例 [J].名作欣赏,2007(21).

[5] 甘典江.唐寅的呐喊——《桃花庵歌》解读[J]. 文史天地,2004(8).

作 者:施伟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

编 辑:赵红玉 E?鄄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品读唐寅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4
《活的隐喻》
民俗研究(2020年2期)2020-02-28 09:18:34
唐寅: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06
别出心裁 自成一格——唐寅《灌木丛筱图》赏析
老年教育(2018年12期)2018-12-29 12:43:12
唐寅书画艺术问题浅说(之四)
紫禁城(2017年9期)2018-01-03 01:30:58
唐寅绘画专题
中国书画(2017年4期)2017-07-04 08:58:41
小学英语朗读技能提升训练
祖国(2016年20期)2016-12-12 20:53:47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3:08:09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8:49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剑南文学(2015年1期)2015-02-28 01: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