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俪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201-02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阶段,既有花一样的美好,也有脆弱不堪的一面。比如,初中生的逆反心理严重。这一心理障碍,不同于变态心理,但是后果很严重,它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的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得过且过等。逆反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走向犯罪心理。因此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班主任,我将从逆反心理的表现、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来谈谈我的一管之见,抛砖引玉,希望能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一、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
(1)对正面教育采取应付、消极对抗、甚至抵制的态度。
(2)对榜样和先进人物无端怀疑甚至否定。
(3)不听劝告、无视规矩、我行我素、胡作非为、唯我独尊、目无法纪、目无他人、易暴易怒、无视后果。
(4)严于律人宽于律己、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玩世不恭。
(5)不思进取、言而无信、出尔反尔、说得比唱得好听。
(6)喜好挑衅、好强逞能、混淆是非、哥们义气。
(7)撒谎、抵赖、陷害、报复性较强。
二、初中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第一,复杂的社会因素
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往往受到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文化、道德、法律等意识形态发展以及善恶、美丑、是非、荣辱观念的影响、如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良媒体,都可能对学生思想认识造成危害,腐蚀他们的心灵,导致极端的逆反心理的产生,这是教育者不可忽视的。
第二,家庭因素的影响
如家庭的破裂會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和极大的失落感,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和自卑的心理;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会导致孩子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也容易形成孤僻性格;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会使孩子爱慕虚荣,只图享受,不思进取,唯我独尊。
第三,学校教育中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简单呆板
个别教师不尊重学生,不理解学生的内心体验,对他们的能力、成绩不能客观公正的评价,往往只用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样使学生感到进步无望,严重地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老师提出要求时采取了强制方式,缺乏民主意识,缺乏对学生的爱心、耐心。其三,老师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挖苦、讽刺学生,没有因材施教,满堂灌、一刀切,久而久之,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这样同老师的对抗情绪也就形成了。其四,个别老师师德不高,缺乏威信,说一套做一套,引起学生反感,使学生对正面宣传产生逆反心理。
第四,好奇心的驱使
初中阶段的多数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接触的新鲜事物,总想揭开神秘的面纱,亲自去体验一下,往往事情越有阻挡,对学生的诱惑力越大,有时甘冒受惩罚的风险去尝试并不甜的“禁果”。如学校、家长禁止中学生抽烟、谈恋爱、看某些有争议的文学作品等等,如果老师处理方法不当,往往事与愿违,教育结果可想而知。
三、如何应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第一,全面评价学生,努力挖掘“闪光点”
自尊和受人尊重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之一,人的天性是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学生更是如此,一旦他们有了进步,就应立即表扬,否则学生向上的心理得不到强化,失去平衡,就会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特别是对后进生,老师更应该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全面充分肯定的同时,恳切地提出希望,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和前途,进步得更快。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当老师努力挖掘出学生的闪光点,就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学生就会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
第二,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加强感情投入,融合师生关系。当教师让学生感到亲切、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是那些遇到挫折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心态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尽量缩小“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如此下去,师生感情越深,学生的逆反心理越弱。
第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是打造良好的班集体环境,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二是积极推进班级管理以及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和艺术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三是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四,注重个性化
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结合实际情况,在不同的时间、条件和情境下,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育,注重每一个学生的的个性体验和情感需求,进而形成适应学生的统一的、充满情趣的新教育。同时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正面引导,重在提高学生的认识,使之掌握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第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认识和情感产生矛盾。“心病还需心药治”,为此,老师应加强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症结。
第六,法律意识教育
许多少年犯的教训告诉我们,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甚至就是法盲,这就是他们在冲动之时心理失控的根本原因。因此,对法制、安全教育应加大力度,扩大范围,常抓不懈,这也应该是我们预防和疏导青少年逆反心理障碍的持久性课题。
逆反心理,始于初中阶段,但是却会伴随人的一生。因此,对初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正确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初中班主任老师,教书是主题,育人更不可偏废。对诸如逆反等负面心理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尽力为孩子们的未来构筑一个较好的人格基础。我以为,这才是合格的班主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