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民间剪纸艺术特色研究

2014-05-30 10:48曹奕涵王笑丽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民间剪纸艺术特色

曹奕涵?王笑丽

摘要:皖北地区的独特地理条件及历史原因决定了其剪纸精粗结合、质朴与风雅共存的艺术风格,皖北民间剪纸孕育着深厚的民俗民风内涵。研究发现,现今皖北民间剪纸艺术发展状况,不但与盛行于淮河流域的道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更是与皖北地区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地域文化交汇有关,从而形成其兼容并蓄、形式活泼生动、造型自由夸张、风格朴实优美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皖北地区 民间剪纸 艺术特色

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广泛流传于中国各地,并且根据地域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是人民大众家喻户晓的艺术表达方式,用直接简明的手法将人最本质的意识思维表达出来。在悠久的历史长河里,剪纸艺术不但表达出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审美趣味,也展现出劳动人民最纯朴的思维意识,积淀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而皖北地区,地处淮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流迁移的热闹之地。皖北剪纸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风格兼具南北之长,淳朴中带有清秀,婉约中又具洒脱。在剪、刻、撕、染创作中流露出皖北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创作题材上的丰富和广泛使其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一、皖北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

皖北剪纸艺术是反映此地区民风民俗特点的渠道之一。其中以阜阳、淮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由于皖北地区的剪纸艺术主要流行于民间,作者也多为普通劳动人民,所以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性。皖北剪纸大多是用在喜庆节日做装饰或者是作为鞋帽的刺绣样底,而今剪纸艺术也被应用于室内装饰、产品包装等,从刺绣纹样和装饰画走向更多领域,也更倾向于和市场接轨,达到民俗文化的传承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皖北民间剪纸艺术特色

传统的皖北民间剪纸鲜明地显示出对于生命的追求和繁荣的美好理想,而其创作动机并不是纯审美的,而更多是为了实用。并且,民间剪纸与民俗活动联系密切。例如说春节前, 要把各种寓意吉祥的剪纸贴在窗格中;结婚时,把各种庆祝婚宴的剪纸贴在窗格、墙和家具上。这些颜色艳丽、价格低廉又寓意吉祥美好的剪纸图案给原本单调朴素的山乡旷野增添了明丽色彩和热烈氛围,营造出节日特有的喜庆感。

以阜阳剪纸为例,作为南北交融的皖北地区的代表,阜阳剪纸具有精粗结合、质朴与风雅共存的风格,其剪纸技艺秉承阴文剪纸与阳文剪纸的传统,阴线阳线两者交错穿插,呈现出虚实层次之感。并且在剪纸的过程中,按照阴线阳线侧重点不同可大致分为阴剪、阳剪两种手法。简单地说阴剪是将自身图案剪掉不要,通过纸张与留下的图案外的背景进行反衬,进而表现出图案的内容。而阳剪则与之相反,阳剪剪去的是外部的背景,留下图案本身,并要达到线线相连的效果。利用阴剪阳剪的穿插交替来表现出虚实的变化,同时也使画面出现了层次感,更加活泼生动[1]。并且也从此可以看出阜阳剪纸受道家阴阳思想影响,意在追求阴阳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其次,在题材内容上均是人们耳濡目染的场景事物,取材十分广泛,包括了日常活动、戏曲传说和自然风光。跟随自身直观的感受大胆创作,直吐胸怀或借物言志。在题材上可大致分为吉祥喜庆、花鸟鱼虫、生活场景三大类。这些题材大都取材于大自然或是现实生活,如花鸟鱼虫题材就是来自人与大自然的接触;喂鸡养猪、耕作织布等农活,都可以直接用剪纸艺术形式生动地表达出农家生活的情趣;像是四季平安、鸳鸯荷花等则寄托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且在寓意上追求吉庆美好,多采用谐音、象征的手法,如“蝙蝠”为“幸福”,“喜鹊”意为“喜气”,“石榴”寓意“多子”,“花瓶”意为“平安”。可以说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是其特点之一。

再者,手艺人想象力丰富,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创作夸张。构图上不受样板化的规则约束,是创作者表达自我感情思想的直接窗口。在阜阳剪纸的创作中亦是如此,创作者大胆随意,直率真实地将所见所闻理想化加工,不考虑物象现实中的比例透视,用主观意向来安排物象关系,使用高度概括简练的手法表现出剪纸艺术的美。皖北民间剪纸艺术说到底是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民间艺术家们将自己对于自然、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借剪刀表达出来。这样的创作纯粹率性,正是民间艺术的可贵之处。

皖北民间的剪纸正是有着深厚的民俗民风内涵才得以在中国各地民间剪纸中独秀一枝。北方剪纸大多豪放粗犷,欠缺细腻的细节表现;南方剪纸则多数清秀婉约,少了恢弘的大气。而皖北民间剪纸恰如其分地中和了这两者,做到刚柔并重,粗中有细。像是陕北剪纸以单色剪纸为主,造型简朴,注重夸张变形,内容上多以花草动物为主。陕北地处塞外,造就了陕北人粗犷豪爽的性情,因此其剪纸风格奔放,线条有力,剪纹简单,色彩强烈,和皖北地区剪纸刚柔并济、节奏和谐的风格截然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两者都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皖北民间剪纸艺术特色形成的历史成因

皖北地区位于淮河流域,而淮河流域地处中原,从夏商周起就已形成了多种地域文化的融汇交流,流域内包括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山东五个省份,孕育了中原文化、楚文化、徽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最终北流入海,并使得属于内陆的多种文化形成的淮河流域文化与海派文化交流紧密。淮河流域同时也是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过渡的地带,是黄河、长江两大文明共同辐射影响之地。淮河文明的发展历史说明它并不是一种封闭状态的文化,而是具有极高的开放性、包容性,并且这种开放和包容是多方位、多层次的。也正是这样的包容性、开放性使皖北民间艺术集众家之所长,形成独特的皖北民俗文化艺术[2]。

由于淮河流域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其农业耕作与生产方式区别于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从传统的农业耕作时代到今日现代机器耕作时代,淮河流域农业耕种包括多种方式,有旱地水田,有丘陵河塘,充分融合了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耕作方式,同时也展现出其作为过渡地带的融而不阻的特色。千里淮河既有洪水泛滥、泥沙翻滚,也有秦淮泛月、桨声灯影、草长莺飞。劳动人民生活劳作多样性,更是激发了人民创造的丰富性、独特性。

淮河流域在历史上由于洪水多次泛滥,导致人口迁移频繁,洪水来时本地人口大量外流,洪水退去,本地人口不仅大量回流,同时,也有外地人口纷纷流入,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每一次的迁移都是一次文化上的交融,从而生成一种新的文化,而这也恰恰是淮河流域文化形成丰富独立体系的原因。淮河流域可以说是道家文化最浓郁的地区,究其缘由它就是道家文化的发源地。以老庄为代表的主张无为、崇尚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讲究阴阳五行、对立统一的道家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淮河流域的人民依水而傍,顺应淮水,疏之导之等生活方式。而皖北剪纸艺术根植在这片土地中,吸收了北方剪纸的天真浑厚、简练古朴,南方剪纸的秀美细腻、精致纤细特点,同时受地区环境、人文思想影响,形成了想象丰富、刚柔兼备、寓意吉祥喜庆、造型率性夸张、风格淳朴大方的艺术特色。

四、结 语

皖北民间剪纸艺术表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传达了皖北地区人民醇和的审美情趣,展露出皖北地区特有的艺术特色。时至今日,皖北民间剪纸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不小的冲击,在新的社会时代,若是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走“传承、保护和开发”三位一体的新道路。并且商业开发的前提必须是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之上进行,要做到真正的有效开发,而不是仅仅追求经济利益。作为个人更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丢弃了皖北民间剪纸这一传统艺术文化,更不允许那些居心不良的人糟蹋剪纸艺术。而怎样让皖北民间剪纸继续传承下去,被更多人理解认可,并且能够为人民创造精神物质双重效益,是我们当前要研究的重要问题,要动员整个社会和剪纸人的力量共同为皖北民间剪纸艺术更好的发展而努力。毕竟民间剪纸作为一门手艺或休闲活动,以其简单易学,美观实用,价格适宜,趣味性强等优点广泛流传于民间。但又不仅仅是一种技能,它还蕴含着中国千年来传统文明的道德思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浩瀚的传统文化中,皖北民间剪纸艺术亦是其中一颗光辉熠熠的星辰。如何继承保护是必要任务,但是若想要源远流长,如何在当代文化多样化中发展更是重点。我们应该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高度责任感,继承发扬深入研究,将优秀文化最大化为人类社会所用。

参考文献:

[1] 索峰.浅谈阜阳剪纸艺术[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学科版),2010(06)

[2] 吴圣刚.论淮河流域文化的特征[G].中原文化研究,2013(01)

作者简介:

曹奕涵,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学生。

王笑丽,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学生。

猜你喜欢
民间剪纸艺术特色
浅析幼儿园剪纸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
从图形创意的角度浅析山西民间剪纸艺术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敦煌壁画对中国特色动画片的启示
汤显祖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探讨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美术剪纸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