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雪峰 李德才 姜中珠 孙新竹
摘要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阐述了专业建设的几点看法。认为要加强专业建设,必须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重点专业进行建设等措施,不断提高学校专业的整体建设水平。
关键词高等学校;专业;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9-02818-02
基金项目2011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东北林业大学重点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2011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森林资源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2012年教育部农林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基地农林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12NI09);2012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 2201201008);2012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高教综合改革试点专项项目(JG2201201009)。
作者简介翟雪峰(1972- ),男,内蒙古赤峰人,副教授,博士,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通讯作者,讲师,硕士,从事实践教学方面的管理与研究。
专业建设是各个高校的一项重要教学基本建设工程,要求既要有系统性,也要具备科学性[1]。近年来,东北林业大学通过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的重点专业开展分梯次的建设等措施,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开展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专业建设又为学科建设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因此必须把学科建设与重点专业建设统一起来,实现一体化建设[2-4]。东北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林业工程为特色的多学科性大学,学校以学科优势带动重点专业建设,把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建成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并保持引领地位。学校现拥有两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林业局重点二级学科、1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7个黑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有国家计委、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这些重点学科拥有优秀的教学资源,以林学类学科为例,2013年学校参加了全国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学校林业工程在该一级学科中排名第一,林学在该一级学科中排名第二,生态学得分位次進入该一级学科前20%,生物学、风景园林学得分位次进入相应一级学科前30%。通过覆盖诸多专业的重点学科建设,开展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带动了学校整体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2创新机制,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关键[5]。东北林业大学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从2002年持续实施“名师英才工程”、“学术名师资助计划”、“拔尖人才重点培养计划”、“优秀青年教师创新项目资助计划”,设置重点岗位等。2008年实行岗位聘任制度。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学校于2012年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机制上,建立学校、学院(部)和基层教学组织三位一体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体系,形成行政支持,青年教师为主,全体教职工配合的工作机制。
近年来,开展了“名师面对面”、“名师大讲堂”、“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教学专题研讨等各类活动20多场,聘请了国内外15位知名专家、学者来学校与教师交流研讨。学校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其中校本培训2 000多人次,校外培训800多人次。同时,为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积极拓展渠道,选派教师到相关企业与研发部门进修学习。举办两次青年教师授课大赛,有130名教师入围学校复赛,49名教师获奖,比赛内容由自选与命题相结合;有10名教师在黑龙江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奖,9名教师在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奖,4名教师在黑龙江省首届微课大赛中获奖。“十二五”以来,共有4名教师获省级教学名师奖,3名教师获省级教学新秀奖,2名教师获省级教学能手奖,9位教师获“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推进了学校新时期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也相应带动了专业建设。
3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为制订更加符合学校定位和时代发展需要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于2003、2005、2009、2014年4次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促个性、敢担当”的培养原则,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践行实践育人,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方案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的原则,拓宽学科基础,倡导学科交叉、文理相融,注重层次,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将通识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及实践教学组成课程体系,注意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之间的科学衔接,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专业教育坚持课程整体优化、少而精的原则,加大课程重组和整合的力度,解决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脱节和遗漏等问题。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强化实践,注重创新,作为课内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围绕教学目标,统筹设计实验、实习环节。按照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和认知规律,有机结合实习内容,分层次、分阶段设置实习环节;梳理整合实验课内容,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教育与活动体系,促进大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同时进一步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扩展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在培养方案中适度控制必修课程学分,丰富选修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满足学生发展特长、个性化成长的要求。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教与学的过程上下功夫
以重点专业为龙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除了推行双导师制、辅修专业、本硕连读,以及 “3+1”的校企合作、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联合培养模式,重点将知识传授与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在培养过程中大力推进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模式改革。在教学模式改革上,一方面抓住大面积的基础性课程,实施因材施教和分级按类教学,夯实基础,使学生从低年级起逐步形成主动学习与研究的习惯和能力;另一方面抓住专业主干课程进行基于研究的教学,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全面推进启发式等基于研究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个性思维与创新意识培养相结合、专业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实行宽视角、多元化的人才考核制度,对学生的德智体美进行全面评价。
東北林业大学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同时还是黑龙江省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和黑龙江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例如,在林科专业实行“英才式”教育;林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等专业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式教育培养模式;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科学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森林工程专业、林产化工专业5个专业进行卓越农业人才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实行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这些改革,大大提高了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5分批次进行重点专业建设,为其他专业建设提供示范
“十二五”期间,学校立项建设30个校级重点专业,其中有26个专业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学校对重点专业分批次进行建设,促进专业内涵建设与发展,引导专业科学定位,优化结构,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和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争创一流,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围绕重点专业的优势与特色,进一步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和水平,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师资队伍整体建设水平,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一批教育理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试点,建设好省级重点专业,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精品专业,为全校其他专业建设提供改革示范。截至2014年,学校分批次、有步骤地对19个重点专业开展建设,根据专业类别不同,每个专业投入30万~60万元不等的建设经费,近3年累计投入专业建设经费达1 020万元,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争创一流,逐步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专业。
学校通过多渠道、多层面的教学改革,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这些改革措施,进一步深化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课程建设质量和水平,以及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初步形成了一批教育理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试点,为学校专业整体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永生,屈波,刘拓.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 2008(15):15-17.
[2] 傅淳,罗黎辉,李天凤,等.“教育学”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3):22-25.
[3] 方丽.优势特色学科群建构与毕业生就业竞争力[J].江苏高教, 2007(5):39-41.
[4] 曾冬梅,陈江波.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竞争与协作关系[J].教育与现代化,2007(3):66-70.
[5] 王蕾.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