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华君
在“适性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确立了“自主学习”“自我选择”“自主发展”的“三自”教学原则,以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学。在“三自”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我们逐渐形成了三大教学品牌:以满足需要为目标的“自选课程”, 以自主学习为主体的“适性课堂”,以差异性为基础的“发展性评价”。
一、以满足需要为目标的“自选课程”
所谓“自选课程”是指学校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为目标、以精品社团为依托、以教师个人专长为支撑推出的校本课程。学校推出的自选课程包括人文修养类、艺体技能类、社会实践类、特色拓展类等四大类共42个科目。如“走近鲁迅”课程,通过研究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阅读鲁迅先生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感受鲁迅先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伟大的人格魅力,学习鲁迅作品的思想深刻性与艺术典型性。又如“诗画绍兴”课程,通过对绍兴的水文化、桥文化、酒文化、里弄文化等内容的研究,来进一步感受美丽绍兴、魅力绍兴。此外,还有“美文赏析”“读书促进会”“现在播报”“历史天空”“原声剧场”“日语入门”“书虫俱乐部”“英语演讲”“数学天地”“青藤剧社”“素描天地”“我爱跳舞”“鲁越飞扬”“校园剧创编与表演”“足球少年”“灌篮球手”“饮食与健康”“自护与自救”等等。
在自选课程的实施中,课程均由学生个人自选,学生希望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必须学什么完全由自己决定。学校根据学生选择人数多少来确定是否开设这门课程。每学期初,学生都会拿到一份颇具诱惑力的“自选课程”菜单,然后根据选课情况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课表。
学生天性不同,差异必然存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我们需要做好的,“自选课程”正是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施四年来,“自选课程”就像一个大舞台,发现并发展了一大批有个性的学生。2012年“青藤剧社”排练的校园剧《生长的树》获得浙江省中小学艺术节一等奖;“鲁越飞扬”民乐团每年都把区教体局组织的“器乐邀请赛”和“金秋音乐会”的一等奖纳入囊中;每年由“科学探秘”“数学天地”“原声英语”等推荐的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近50人次获区一、二等奖;“青藤艺社”每年有20多名学生通过B级特长生测试。
二、以自主学习为主体的“适性课堂”
在鲁迅外国语学校的“适性课堂”里,学生经常讲的一句话是:我的课堂我做主。在我们的课堂里,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或程序,教师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我建构的交流平台。
2013年5月4日,我校潘森琴老师在长三角初中名校课堂观察活动中执教《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的公开课。教学过程大致如下:新课引入后,学生通过“自读”,找到了这节课的四个关键词;继而学生自发地进行“自做”,开展磁铁有关性质的探究活动;通过实验得到大量数据后,学生自如地开展“自悟”,讨论出“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铁磁性物质”这样一个完整的结论。国家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组的裴娣娜教授和浙江师范大学的陈秉初教授听完课后,对这堂课作出了“适性课堂,学生做主”的评价。
2014年6月,我校任红斌老师执教的《小石潭记》在“国家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新特征”课例评选中获二等奖。该课先采用无标点、简繁体对比等方式让学生“乐”读古文,再让学生从“值得收藏的文言重点字词,非常喜欢的优美句子,深有感触的内容,难以理解的句子、情感”四个角度任选择一到两个进行阐述,在互相交流中落实重点字词,赏析优美词句,把握内容、主题和情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文字触摸作者灵魂深处的怨愤孤寂,明白永州的山水只给他带来暂时的快乐,却无法排遣永恒的忧伤。一个“囚”字既是柳宗元政治生命的写照,也是人生思想的反映。这样学生不仅学了文章,还走进了文学伟人的内心,明白了永州十年对柳宗元文学创作和哲学思想的意义。学生从语文小课堂进入了生活大课堂。
为每一位学生搭建充分展示自己才能、个性的舞台,是“适性课堂”的重要目标。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赋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机会与权利,是“适性课堂”的不懈追求。通过选择、质疑、对话、辩论、推理、评析,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实现对文本知识、文本解读的自主建构,进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系统,是“适性课堂”的最终目的。对此,我们一直在努力进行着探索。
三、以差异性为基础的“发展性评价”
在教学中,我们借助自主作业,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每节课上,我们都设置了不同梯度的练习内容。资优生可以选择难度大的内容,学困生可以选择双基要求内容。教师进行评价时,若学生能正确完成自己选择的内容,就能获得优秀。在课后练习时,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从老师提供的作业超市(每一份作业都有三个部分:基础过关、巩固训练、培优提高。基础过关是每一个学生必选的内容,巩固训练和培优提高则是学生的自选内容)中选择适合的内容完成。在双休日作业上,我们也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展差异性评价。双休日作业不只是书面作业,作业素材不全由教师提供。七年级的双休日作业,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能力情况,从两个活动作业中选择一个完成。如从“做一份家庭指纹库”和“制作一个简易温度计”中选择一个。八年级的双休日作业,要求书面作业和活动作业相结合。书面作业以帮助学生对前一周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建构为主;活动作业则为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的社会实践调查,如从《身边的水资源调查》《社区水资源浪费情况调查》中选择一个完成。九年级的双休日作业,主要是自主反思,重点帮助学生巩固、内化和再建构知识。为了让双休日作业和学生更贴近,在七、八年级的双休日作业中,有一部分作业素材是学生提供的。如:七年级学生提供了“制作一个暗盒”“观察家养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研究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等十多个素材;八年级学生提供了“调查小区水资源浪费情况”“调查柯桥城区雾霾现象”“研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等十多个素材。对双休日作业的评价,我们更多地去分析学生在完成过程中的态度和科学精神,更多地去关注学生采用的方法和具备的能力,以更好地鼓励学生的学习精神和个性发展。
开展“适性教学”四年来,我校学生的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也得到发展。每学期的区学科质量分析,我校三个年段的成绩都是3A;每年中考的重点高中升学率均超过区平均10个百分点以上,2014年的重高升学率更是达到40%;在连续四年的提前批考试中,我校录取的分数线遥居全县第一。
我校的毕业生於东成同学这样评价母校的教学:“‘弹曲还需看琴瑟,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方式,从而发展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母校‘适性教学催生的花,相信它能让更多的鲁外学子得到更好的发展。”这可以说是对我校“适性教学”的真切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