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宁
摘要:本文以语用学原则为理论框架,深入分析了简·奥斯汀笔下《爱玛》中的人物对话,通过揭示小说中说话人的言外之意,进一步加深对话语含义和人物性格的认识 ,并体会简·奥斯汀小说语言的反讽特色,深刻理解小说主题。
关键词:语用学 《爱玛》 对话
引言
《爱玛》是奥斯汀的第五部作品。小说的主人公爱玛是海伯里村首富伍德豪斯先生的小女儿,聪明美丽,活泼热情,受过良好的教育,宽松的成长环境和父亲的宠爱使她养成了自命不凡的性格。愛玛打定主意终生不嫁,却热衷于给别人牵线搭桥。但是她给别人做媒,却总是乱点鸳鸯谱,结果闹出许多笑话。最后主人公爱玛在一连串的“闹剧”中出乎意料坠入爱河,并对婚姻产生了重新的认识。《爱玛》中的人物对话生动有趣,作为一种刻画人物性格和突出小说主题的表达手段,其话语含义更耐人寻味。
一、《爱玛》中人物对话的原则分析
1967年,格莱斯在哈佛大学的讲座中提出,在人际交往中人们要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表达,才能够接收到彼此传达出来的信息,从而实现谈话目标。格莱斯提到的要求就是合作原则。合作原则包括四大准则,即质的准则、量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人们在交谈时如果违反合作原则中的任意一项准则就会产生“会话含义”,也就是“言外之意”。同时,他注意到人们在实际会话中有时故意违反这些原则,使他们的话语产生言外之意。《爱玛》以小说中的人物对话通过有意或无意的违反合作原则,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一)用质的准则分析人物对话
质的准则要求说话人的谈话内容要真实,并有足够的证据支撑。格莱斯明确指出,人们在交谈中使用反语、夸张等修辞方法都是违背质的准则的具体表现。爱玛自从结交了哈丽特,便千方百计地为她张罗婚事,她很快相中了牧师埃尔顿先生,但是当她得知青年农场主马丁暗恋哈丽特后,却仍然坚持己见,并对马丁进行了贬损。下面是爱玛和哈丽特之间的对话。
“他很朴实,无疑非常平凡。但是这没有什么,相比之下,他的整体上还是文雅的。”……
“当然”,哈丽特说,“在一个窘迫的环境中,他是不是真的文雅、绅士。”
对话中,爱玛主观地认为马丁没有教养,不够文雅、绅士。但是实际上朴实又有头脑的马丁恰恰与哈丽特两人相处十分融洽,也互相倾慕。而哈丽特因为十分看重与爱玛之间的友情,碍于面子,从而违心地没有反驳爱玛对马丁的贬损,这显然遵守了礼貌原则中的赞同准则,但是却违背了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从而维护了爱玛的面子。
当哈丽特收到了马丁先生的求婚信后,不知该如何回复,于是她去找爱玛商量对策。此时,哈丽特因为拿不定主意而默不作声,这时爱玛便故意说:“我推测,你的意思是要给他个肯定的答复吧。”哈丽特怕爱玛看穿她的心思,便不假思索地马上给予了否定。其实,哈丽特内心深处是爱马丁的。因此,哈丽特说话时表现得不够流畅,吞吞吐吐,虽然她对马丁先生也有爱慕之心,但是出于礼貌,她说话的内容是明显失实的。那么,在语用学上是遵守了礼貌原则中的赞同准则,却违背了合作原则的质的准则。同时,由于哈丽特的话语违背质的准则,从而表现出她优柔寡断、做事缺乏判断力,过于依赖他人的性格特点。
(二)用量的准则分析人物对话
量的准则要求说话人应该把话语的交谈目的信息完整、详细地传达给交谈对象。它规定了人们的话语所包含的信息量应不多不少。奈特利先生对爱玛拆散马丁和哈丽特的爱情表达了极大的不满。而爱玛对奈特利先生的意见非常不认同,于是她对哈丽特的相貌进行了夸张性地描写:“她称得上美女,一百个人里有九十九个都会承认这一点。”也正是因为爱玛的主观固执,使她不能够全面地评价哈丽特,从而产生了主观臆想和盲目夸大哈丽特实际条件的情况。
(三)用关系准则分析人物对话
关系准则要求说话人的话语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前言和后语要有内在联系,互相关联。一旦违反了关系准则,就表明说话人在有意转移话题,否则就会产生牛头不对马嘴的喜剧效果。如,在泰勒小姐结婚后,爱玛和奈特利先生的对话就违反了关系准则。奈特利先生了解到泰勒小姐结婚前不仅要照顾伍德豪斯先生,还要应付爱玛随时发出的刁难,从而发出“取悦一个人比取悦两个人要容易些”的感叹,如果接着这个话题交谈,将会影响到爱玛在父亲心目中的形象。为了遮掩自己的缺点,爱玛把奈特利的话题转到了婚礼上,从而违背了关联准则,表现出爱玛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的性格特征。
(四)用方式准则分析人物对话
方式准则要求说话人交谈时的话语要简洁明了,条理清楚,容易听懂,避免歧义。违反方式准则就会使人们的语言不够简洁,并出现拐弯抹角、含糊其辞、咬文嚼字、正话反说、指桑骂槐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语言现象。当哈丽特收到马丁先生的求爱信后,由于她也很爱慕马丁先生,心中不仅产生一种惊喜,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处理马丁先生的求爱。在向爱玛征求建议无果的情况下,在爱玛的诱导下,哈丽特最终还是按照爱玛的意图做出了拒绝马丁求婚的决定。此时,爱玛也毫不遮掩地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完全颠覆了她之前的态度——不干预哈丽特的决定,在话语逻辑上违背了方式准则,爱玛的观点出现180度大转弯,从而使爱玛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爱玛》中人物的“礼貌原则”
随着对语言研究的深入,语言学家们发现,有时人们说话不选择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方式,有时不遵守合作原则甚至故意违反原则,有时同一句话不同的人听就会有不同的理解,等等。这些语言现象,用合作原则无法解释。1983年,英国语言学家利奇结合布朗、莱文森的观点,提出了“礼貌原则”,合理地解释上述语言现象。礼貌原则包括得体准则、宽宏准则、赞誉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同情准则。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弥补了合作原则的不足。英国剑桥大学布朗和莱文森基于美国社会学家艾文·戈夫等人的研究,提出了“面子”理论。他们指出,面子是礼貌原则的核心,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人们根据具体的情境和行为需要进行选择。面子理论对利奇的礼貌原则构成了有效的、必要的补充。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要求人们在交谈中说话要讲究礼貌,要照顾对方的面子,要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使交谈顺利进行。否则,人们之间的对话将无法进行。下面,是爱玛为哈丽特与埃尔顿做媒的计划被奈特利先生识破后,爱瑪和奈特利先生之间的对话。
他知道他是个非常漂亮的年轻男人,也知道不论到什么地方,他都是个非常受欢迎的人。……
爱玛再次发笑说着:“……不过,目前我只想让哈丽特陪着我自己。我不打算再给人做媒。我不可能超越我自己在朗道斯宅子的成就,我要见好就收。”
“祝你晨安。”他说着站起身,突然离去。
爱玛碍于情面敷衍奈特利先生,遵守了礼貌原则的赞同准则。而奈特利先生也出于礼貌,维护了爱玛积极的面子。两个人不遵守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将发生一场争吵,使两个人的面子都受到损害。但是,正因为他们都遵守了礼貌原则,却违背了关系准则,从而对爱玛自负、顽固不化的性格产生讽刺效应。
三、《爱玛》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体现了反讽特色
由于人们在交谈中故意地违反合作原则,从而使交谈话语产生了言外之意,有时这种言外之意就会产生一种讽刺效果。在实施为哈丽特和埃尔顿先生做媒的计划中,爱玛为哈丽特画了一张有点失真的画,在评价这张画时,奈特利和埃尔顿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爱玛,你把她画得太高了。”奈特利先生说。
爱玛知道是这么回事,可是不愿承认,这时埃尔顿先生又帮腔了:“唔,不!根本不高,一点不高。……得考虑到比例,还有透视——唔,不高。这幅画使人一看就能想到史密斯小姐有多高,分毫不差,真的!”
埃尔顿先生面对失真的哈丽特的肖像画,却对爱玛画作给予了大量的赞美和恭维。因此,由于埃尔顿的话不真实,违背了质的准则,他无原则地恭维和夸张地赞美,受到人们的嘲笑,产生了强烈的反讽效果。
在贝茨小姐说的一段话中,由自己的妈妈说到伍德豪斯先生,由身体状况说到两位贵客,由客人说到钢琴,短短的几句话毫无主题,头上一句脚下一句,互不关联,驴唇不对马嘴,很明显贝茨小姐说话违背了方式准则,表现了贝茨小姐说话的啰嗦,毫无逻辑,没有条理。
结语
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是我们分析欣赏小说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人物的对话,可以全面了解小说中人物的言外之意,为我们全面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分析人物特征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语
参考文献
[1]张经浩.爱玛[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1984.
[2]胡壮麟.语用学[G].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