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的文学价值分析

2014-05-30 20:47:06赵庆彬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文学价值莫言

赵庆彬

摘要:莫言早期小说《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是一部经典的反映民间生活的小说,描写了一位民间奇人追求运动生涯,表现了中国积极向上的民间文化精髓。作品通过滑稽的文学表达方式,使这种不常见的民间活动向现代人展示出前所未有的文化魅力,展现出中国民间丰富多彩的文学色彩。

关键词:莫言 《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 文学价值

引言

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文学界对莫言先生的作品的评论已经好评如潮,但是有关于《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这一中篇小说的评论却少之又少,由于没有联系当时中国民间文化的发展水平,忽视了那一时期中国人追求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该小说以一位民间奇人为着笔点,描绘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精彩异常的乡村比赛场景。小说的中心思想是想表达物质文明极度贫乏的那一時期,人们追求锻炼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展现了中国人民对生命的热爱,展现了中国人民生命力的极其旺盛,展现中国拥有悠久历史、生命力旺盛的民间文化。

一、《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滑稽的文学展现手法

(一)打破文学常规

莫言先生在这篇《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的作品里满是插科打诨的语句,啼笑皆非的举动,莫名的笑点,使得全文充斥着诙谐的因素。这样的作品,无论是在已经开放了的当代文坛还是在那个更为保守的80年代都显得那么特别与罕有,而特别和罕有又显得作品是那么珍贵。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文人的作品都是在粉饰苦难,将复杂的生活疾苦简单地处理发表在文章中。但莫言先生并没有被这样的教条困住手脚,他大笔一挥便冲出牢笼,从最质朴的乡土间启程,从个性出发的独特视角,有了这一独特的锲入点,作者便能轻易地从规范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成规中挣脱出来,创造了自己想要的文字王国。

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里,文人墨客们始终都饱含另一种写作的情感,这便是对于痛苦与劫难的渲染,尤其是到了近现代以后,国家与民族经历的苦难在文人墨客的作品里更是成为宣泄的背景。而由于这样的习惯,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们在每个时代里所泣血而成的大作、字字珠玑的诗赋、断断续续的随笔,大多只是反映了每个作者自身单纯的痛苦,这种流于自身的苦楚往往只是属于个别的小众的,是属于那个狭小的文学的圈子,与平民百姓无关。而关乎他们所表达的苦难应该怎样解决,应该如何收场,文人墨客们往往到最后都是顾左右而言其他,从未给出一个系统的答案。

本来那一时期中国物质文明就十分匮乏,小说表现得如果过于常规将会是凄凉的景象,但是莫言先生大胆地通过滑稽描写的艺术手法,巧妙地掩饰了贫苦带来的凄凉氛围,通过滑稽描写的艺术手法,小说中的景象都显示出不一样的面貌,莫言先生通过这一手法,巧妙地将民间生活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尽显大家风范,反映了人生这一主题。任何文学作品都应该不仅仅是为了表现崇高,而更应该是为了表现更贴近真实的复杂的人生面貌。滑稽的描写和幽默的语调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也并不代表忽视那段时期人们生活时的那份艰难。人生是一场苦旅,一场劫难。

(二)小说对民间文化的歌颂

本文的通篇写作都运用滑稽的手法使得《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具有强烈的对比性,那种戏谑与悲情的明暗对比,使人有先喜后悲的凄婉感,比如在文章中对运动场景的描绘,就用了不一样的写作手法,让人过目难忘。滑稽的描写手法将贫苦生活中的中国人民的不懈奋斗的品质巧妙表达出来,表现更加具有感染力,将中国民间文化的奋发向上、生生不息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精彩描写展现了民间文化发展的勃勃生机,体现了中国农村基层文化的良好发展势头,展现了中国民间生命和民间文化发展的韧性。滑稽的手法让草根文化显得诙谐,但是却又从中引发人们的深思:中国传统民间文化是不朽的传奇,莫言先生通过精彩的描写对永垂不朽的民间文化进行完美的歌颂。

正如上文所说,人生就是一场苦旅,在这场充满劫难的远足中,遭遇越多的痛苦便磨练越坚强的意志,就越激发无限的生机。尼采常常把生命的存在比作是人一切活动的最高准则,而这一点与本文以生存为根本的乡土文化正是一种无言的契合。莫言先生笔下的这位体育奇才,在这样的际遇里只能与体育为伴,以大自然的灵动为生命最后的皈依,正是这种雄强的生命精神的折射。

二、《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中的草根民间文化

(一)民间文化与人性

小说开篇便是一句:“此文为纪念一个被埋没的天才而作。”而这个被埋没的天才便是文章的主人公朱总人——一名远在乡村小学的代课教师。他的遭遇极具时代特色:因为走路总是先迈右腿便被荒谬地错划为右派。他背驼十分严重,他的学生也说:“一个人变成这样的罗锅腰子还不如死了好。”但是主人公却格外开朗地面对,在他看来,这个驼背不过是人与野兽的一个重要区别之一。人与其他生物最大的不同在于,人可以通过主观能动性去锻炼身体,以此来延长生命时间,这便是全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长在草根中的优秀民间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小说对主人公的天赋做了许多描写,并对主人公的成绩做了渲染,通过铺垫、渲染等手法,表达了主人公虽然身体条件、生活条件都极度贫乏,但是仍然能够坚持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莫言先生通过这些描写,将中国民间文化的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民间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与整篇小说反映的主题统一背景——草根。中国的民间文化是通过草根培养和推动的,经过草根文化的培养和推动,形成了先天环境和文化,但是极富中国民间内涵的中国民间草根文化,反映了中国农村人民不因物质生活的贫乏而颓废,反而通过努力奋斗,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民间草根文化,展现中华民族拼搏向上的美德。作者通过人物特征在运动方面的表现,展现了中国民间文化不屈的意志,尤其是预先划定一个有生理缺陷的主人公,这样的身体残缺的人却最终获得了人们的尊敬,赢得尊严,通过精神与肉体的对比突出生命的强力,以及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反映了中国民间文化博大精深。

(二)丰富的民间文化

小说全文最突出表现民间文化的丰富多彩,表达了民间文化个体生命力的自强不息的意志,描述了乡间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艰难的农村生活中挺拔地成长,并在艰苦的生活中培养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展现了中国乡土文化个体都具有的优秀人格品质。也正是这些普通人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所表现的最质朴的情绪才能在不经意间显出生命的冲力,这是一种从苦难的生存状态中表现出来的韧性、乐观的民族文化精神。

汉学家史华兹对中国的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有独特的认识,史先生认为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有共同的渊源,但是后来已经发生了根本上的分离,通过分离,民间文化得到了自由的发展。民间文化成为了一套有别于精英文化的体系,拥有了自己的准则和生活标准,民间文化开始与精英文化逐步分离,成为两个同根但是发展方向不同的两种社会文化,两者虽然相对分离,但是仍然在一些方面有着联系,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莫言在《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这篇小说中,主要描写的就是以描写民间生命在物质文明贫乏的旧中国寻求通过锻炼勃发向上为主的,表现了贫苦农村人民的体育锻炼意识,莫言通过作品表达了中国民间文化发展的部分,展现了贫困时期的中国人的生命的韧性,这一小说在现代社会文化发展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民间文化的宣扬和民间文化的弘扬具有促进作用。

结语

莫言先生《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这篇小说是反映中国民间文化和民间生命发展的佳作,而这篇作品在早期就已经完成,更是对当代物质文学作品的极度匮乏进行了极大的讽刺,莫言通过《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强调了运动对于每个人生的重要性。语

参考文献

[1]庞守英.新时期文学的精神走向[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2][美]本杰明.史华兹.程钢译.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文学价值莫言
过去的年
意林彩版(2022年4期)2022-05-03 00:07:57
爱如莫言
心声歌刊(2021年3期)2021-08-05 07:43:56
莫言不言
青年作家(2021年1期)2021-05-22 01:43:42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喧闹深处有寂静
重读《子夜》再论其主题倾向和文学价值
论秦观“女郎诗”的文学价值及创作心理
论《儒林外史》中母子群像的文学价值
莫言坦承自己当下的写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