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语文课程的性质谈大学语文教育的文化期待

2014-05-30 18:49:52张楠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

张楠

摘要:伴随着传统文化的不断流失,以及母语危机越来越严重,大学语文教育的文化期待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受到了极大关注。本文就以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为基本出发点,对我国语文课程的性质以及大学语文教育突出人文精神的价值进行阐述,并对人文教育在大学语文教育中的基本功能进行针对性解读,以期能为相关人士带来参考建议,达到大学语文教育的文化期待目标。

关键词:语文课程 大学语文教育 文化期待

引言

近几年,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教学改革逐渐深入。但是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学校园正饱受着功利主义侵扰,导致大学语文教育也受到外界争议,认为这是由于大学生缺乏人文素养造成的。尽管这样的思想意识存在着偏差,但也给相关部门及教育者敲响了警钟。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分析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针对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基本标准,明确定位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即语文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同时还是人类历史文化中较为重要的构成要素。语文课程体现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直至2011年,教育部又重新颁布了语文课程基本标准,能从中体会出时代认知性。同样在第一个部分定位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认为语文课程从根本上是一门实践性与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主要帮助学生学习我国语言文字。对比两个标准之后就会发现,2011年的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位方面,将其理性与工具性的一方面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其实践性与人文性,这无疑符合时代主题。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这一标准的出现,已明确指出了语文教育未来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1]。

分析与研究语文课程的性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深入了解语文课程的目标,推动了语文教育的发展,使之逐渐走向成熟化。许多语文教师的传统意识中,认为语文课程实质是基础课以及工具课,但就目前而言,这样的思想意识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当施教对象已升为大学生,他们大多都有自身的思维能力、知识储备以及社会意识,因此针对大学生群体所开设的语文课程已不再是字面上的“语文”之意,而已升级为人文意义范畴[2]。大学语文教学应当将语言作为媒介,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文化意义中的文学,以及文学意义中的文化,使学生人文素质得以整体提升,最终丰富其精神世界。

受课程地位的影响,大学语文教育已被许多人忽视。但近幾年大学内培养出的对象大多能力与素质较低,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在此环境下,人们又开始重新反思出现这个情况的根本原因,发现人文教育存在着严重的缺乏,于是又开始关注大学语文教育,力求将其作为开展人文课程的主要基地。各种讨论推动了人们重新定位大学语文教育,并赋予其极高的地位,认为大学语文已成为大学内人才输出与教育的重要关口,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地位和价值。自此,人们逐渐开始重视高等教育所体现出的“求真育人”本质,而且主要表现方式则为大学的语文课程[3]。人才发展与人才培养根植于教育人性与其素养,在大力寻求社会文化的今天,母语危机日趋严重,有效彰显大学语文所具备的人文特性是其得以生存的一个关键语境。

二、大学语文教育突出人文精神的价值

为了控制母语危机这个现象,汉语研究工作者已将其设定为重点研究课题。在世界范围来说,母语危机这一现象都普遍存在着,受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影响,英语不断进入各个国家,甚至取代了各国本土语言,呈现出无限泛滥的情况,再加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汉语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人们当作英语附属语来应用。较为明显的就是,若要在电脑内输入汉字,除了要深入掌握英文字母之外,还要对其正确的编排方式牢记于心[4]。尽管如此,母语教育从本质上说并不对立于英语教育,二者之间也不存在矛盾。因此在两种语言与两种文化的处理方面,并不能简单了事,两者并非此消彼长。汉语仍然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具备独有性特征,因此针对汉语而言,中国人更应该在学习、坚守和继承汉语文化的同时,更应该将汉语审美较为独特的领域发扬光大。

笔者结合自身研究,认为学习英语主要是学习其工具性方面的特征,以实用为主要目标,学习汉语则重在塑造人文性精神,并且学习汉语对于正确应用英语也有关键的促进作用,学习英语却能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捍卫母语、促进母语文化朝着现代化世界发展的功效。在此基础上,对于两者之间的地位与关系,应以客观的视角去看待,合理处理二者关系,能推动我国大学语文教育、民族语言教育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行。

大学语文的教学大纲中指出,在全日制的高校内设置语文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基础性、人文性特征,符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逐渐交叉渗透发展的基本需求,而且还能为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实用型人才。大学语文具备人文性基本特征,决定了其基础性的课程地位,同时大学语文教育还承担着培养中华民族所需人才、发展与建设民族文化的重要任务[5]。

此外,大学语文教育还具备专业性、学科性与专门性特征,对于培养学生日常生活能力、交往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等都有直接联系。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大学语文教育和母语教育并非同一个范畴,母语教育囊括了大学语文教育,大学语文教育则为特定环境与时期开展母语教育较为重要的形式之一。通常情况下,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与不同人群中,母语教育形式均有差异,在高等学校内,母语教育以语文课程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语文课程的设置方式及其地位都是对母语教育现状的直接体现。

三、人文教育在大学语文教育中的基本功能

人文教育在大学语文教育中的基本功能则为人文教育,可以从大学语文同中学语文之间的差异中发现,大学语文教育承担着较为明显的文化期待。在目标指向方面,中学语文强调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大学语文却重视传输语文思想,解读情感,并在学习中探究写作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等。此外,在教育追求方面,中学语文主要是为了学生升学以及应试的需要,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大学语文重视培养学生基本语文素质,帮助其塑造完美性格与文化精神,体现出人文性特点。由此可见,大学语文重在彰显其人文性,而前提则是其学科的工具性,以此方式提升语文学科精神素养,并不断传承、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大学阶段作为学生结束自己的学生生涯,正式進入社会之前的过渡时期,重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人文精神。语文、大学语文两个概念从根本上说是两个概念,且具备种属关系。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将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为其存在于成长的根基,同时大学语文同传承民族文化、发扬民族文化等工作之间具有亲密联系[6]。这就要求各部门与高校给大学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与根本性质进行明确定位,以此作为大学内开展人文教育最基础性的前提条件。

大学语文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教材,同时教材也已经成为语文课程得以成功改革的基本条件。对于大学生而言,其所需语文教材不仅应具备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以及文化性、现实性等特征,而且还必须适应大学语文教育的基本需要,推进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在此基础与要求之下,部分高校积极参与到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中,并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尝试,语文教材也随着呈现出较为活跃的态势。但其中受到最多关注度和认可度的仍为华东师大等几所较为权威性学校出版的教材,而权威性的教材也能帮助各大学实现其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

大学语文教育还缺乏基本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如何推动其朝着这个目标发展,就需要对语文课程的整体取向进行正确抉择。基于政策高度推动大学语文教育朝着规范化发展,并提升对于大学语文教育的基本认识,应逐渐升级为母语教育层面,以此方式达到大学语文教育的文化期待目标。为此,在教材编写环节,以及针对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创新,都应为其营造和提供一个轻松、宏观、和谐的环境,并予以其必要的政策导向与学术自由,推动大学语文教育逐渐走出低谷,最终成功打破母语危机。

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母语危机当中,再结合大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现状,决定了教育教学工作者应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危机,以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为基本出发点,审视大学语文教育的文化期待。而针对母语危机这一现象,国家教育部门也已经下发了相关文件,要求各高校重视教育与传承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极高地位。笔者始终相信,在国家机构与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之下,大学语文教育的文化期待终会得以有效落实。语

参考文献

[1]曹颖群.大学语文课程教材建设的重大突破——评浙江人民出版社版《大学语文》[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12(01):18-21.

[2]彭文忠.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语文教育之功能定位及其实践[J].文史博览(理论),2013(10):69-72.

[3]胡春润.大学语文教育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的重要性[J].文学教育(中),2013(03):99-101.

[4]宋园园.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大学语文教育滑坡的原因及解决途径[J].探索与争鸣,2012(04):77-79.

[5]吴俊,刘佳人.试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兼论大学语文教育[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8):48-52.

[6]崔花艳.当今加强高校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作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12(02):47-50.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从夯实“双基”到培养“核心素养”之变——简析近二十年语文课程目标发展演变之路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46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实践样态与改进路径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浅析语文课程的运作及其运行机制
中国西部(2014年33期)2014-06-04 07:54:24
《和合语文课程研究》的哲学思考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