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立包括北京在内的环首都经济圈的多区域分析模型,对于完善全面的环境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CGE模型的研究范围进行简要的梳理,包括CGE模型的应用分类、近年来的研究概况,重点介绍多区域CGe模型的应用特点,有助于全面系统了解CGE模型在多区域的应用。
关键词:CGE模型;多区域;环境治理
一、引言
近年来,北京持续出现雾霾天气,引发民众方泛关注,污染来源成为讨论的重点。从区域上来说,河北地区是关注的重点,河北集中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中七个,成为环首都最大的区域污染体。北京污染的治理措施要做到有效而且合理,它既要实现在环首都经济圈内联防联动,而且也要充分考虑治理措施对区域内所有经济体的影响。该类问题的分析一般采用宏观政策分析能力很强的CGE模型。
在首都空气治理的研究中,从环首都圈的角度来研究的比较少,利用多区域CGE模型分析经济影响的更少。因此,建立含包括对北京环境可能形成影响的天津、河北、山西及内蒙古在内的首都經济圈的区域CGE模型,将有助于全面、系统地分析区域内的环境政策对北京及全国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在多区域内制定协调一致的治理政策,分析政策的有效性,为全面治理首都环境问题提供支持。本文首先系统综述环首都圈的环境问题、CGE模型的应用、多区域CGe模型的现有研究成果,为建立环首都多区域环境CGE做好研究基础。
二、环首都经济圈的环境问题跨区域研究
跨区域污染问题,如河流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由于责任界定困难,污染治理成本与收益不匹配,使得跨区域类污染问题影响深远而且难以解决,特别是行政分割,使得政策执行有效性大大降低。例如,在我国影响力比较大的区域有长三角、环渤海、泛珠江,这些区域内经济体行为活跃,联系紧密,由于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更加突出。孟伟等(2006)利用区域大气污染模式,证实了在大气条件有利于污染物输送的背景下,周边地区污染源的中远距离输送对北京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可忽略。研究发现,有特殊天气背景时,即研究区域在西南风气流场的控制之下,周边地区污染源对北京的贡献比北京自身要大;没有特殊天气时,北京自身的贡献大于周边地区对其的贡献。孙雪丽等(2006)等以2002年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从污染周期的角度,分析周边污染对北京城区的影响,发现周边省市对北京SO2 的月平均贡献率存在季节差异,分别为春季22.3%、夏季12.9%、秋季17.2%、冬季9.8%,同时周边污染贡献曾出现两次超45%的峰值。该研究结构也证实了,在有利于污染物输送的气象条件下,周边污染源对北京SO2 的影响仍然存在。这些研究均侧重分析周边污染对北京的影响,特别是试图从物理抽样调查数据中找到污染源。从研究结论来看,它们佐证了北京环境污染受周边地区的影响,而且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三、CGE模型介绍及应用综述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或称为应用的一般均衡模型(Aplied eneral equilibrium model,简称AGE),其建模的核心思想是经济社会中处于相对均衡状态的存在,该模型是对相对均衡的一种全面描述。模型包括经济主体行为的最优状态和经济主体的相互关联,如生产者的最优生产行为、消费者的最优消费选择等。在近二十年里,CGE模型应用于许多政策问题,如贸易政策、税收政策、宏观稳定与部门调整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环境政策、能源政策等分析,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在标准化的CGE模型的基础上,人们根据建模方法、分析问题目标、数据结构特征及时间变化等不同,建立不同特征的CGE模型。在建模时,按闭合规则的不同,形成了若干CGE流派,如新古典闭合、凯恩斯闭合、卡尔多闭合及约翰逊闭。根据分析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形成包括环境、能源气候、税收、金融、就业、财经及国际贸易等多种不同类型的CGE模型,主要是在标准CGE模型的基础上按要照要求增加一些具体的模块,形成不同的功能,如能源CGE模型就对能源部门进行特殊处理,将不同类型的能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加入到生产函数中,而环境CGE模型中增加了环境容量的处理部门。
如果将分析的时间跨度拓展到未来,可发展动态CGE模型。动态模型目前大致有两类:一是递推序列均衡方法;二是跨期动态模型。这方面的主要研究有Ginsburgh和 Mercenier(1988)讨论了在不同的动态设置下建立动态CGE模型的可能方法;Lipton 和 Sachs(1983)讨论了跨期的关系,主要是现在消费和将来消费之间的替代关系。
根据建模的数据结构不同,可分为单区域CGE模型及多区域CGE模型。单区域模型中,经济联系只包括一个经济体与国外(或其他)经济体,而多区域模型中包括多个相类似的区域经济体及国外(或其他)经济体。因此,多区域模型更多地是分析多个区域之间的贸易联系。在构建模型时,单区域模型是以单区域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而多区域模型是以多区域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从分析问题的复杂性及模型的构建难度上来看,多区域模型要高得多。分析环首都经济圈的环境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采用多区域的经济模型具有明显优势,因为这些问题的解决赖于在更大区域内分析。
四、多区域CGE模型的应用
多区域 CGE 模型是在单区域 CGE 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增加了对区际经济关联的刻画,尤其是商品和要素的区际流动,是分析碳排放许可区域分解及其对区域经济影响的有效工具。多区域CGE模型的数据结构是以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建立的多区域SAM矩阵。由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是在单个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考虑到区域间的货物流动而建立起来的,从数据获取性及编制的复杂性来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工作量很大。这类相关的研究不多,刘强等(2002)总结了中国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的编制的方法;针对环首都圈的区域投入产出表,刘小敏(2013)建立了含北京、天津、河北及其他区域在内的区域投入产出表,以此为基础对环首都经济圈的产业关联进行分析。
在西方国家中,应用CGE模型常常是多区域的,特别是在国际贸易研究时,如Dixon(1977)等建立了含澳大利亚大内的世界多国CGE模型,用来分析国际贸易问题。近年来,多区域CGE模型的应用领域拓展到收入、金融、环境及气候问题变化的讨论中,Kim(2002)建立多区域单部门多收入阶层的CGE模型;RMA ADELMAN和ERINCYELDAN(2000)运用跨地区多区域的CGE模型研究了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Gu Q.Y.等(2005)在两个区域层次水平上分析了各省间的相互作用及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动态关系;G.DaSetal(2005)用一个多区域CGE模型分析美国林业部门环境法规与技术变革的区域影响。2000年以后,温室气候减排成为研究重点,大量研究采用了多区域CGE模型,如Andreas Schfer(2005)利用CGE模型来实现多部门、多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限制下内嵌特定交通技术评价。
由于多区域CGE模型在研究区域间的问题上具有天然的优势,能根據研究问题的需要刻画不同的生产、消费及主体的行为模型来分析不同的具体问题,如收入差距、转移支持及资源税收政策的影响,还可以分析区域间的碳减排行为等诸多问题。
中国是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一些学者利用区域间CGE展开对收入差距、转移支持及资源税收政策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范晓静(2010)构建了一个多区域、多部门、多要素、多居民类型的CGE模型,分析区域间的收入差距的影响,在构建CGE模型时,处理的重点是在生产函数上。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能较详细地描述区域间之间的经济联系,包括区域间的商品流动、劳动力流动和资金流动,因此以此为基础的多区域CGE模型分析这类问题也是合适的。李娜等(2009)运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建立了一个静态八个区域CGE模型,模型不仅反映了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的差异,还模拟了区域差异和关键区域联系的设定对政策结果的影响。造成区域间不平衡、不协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收入差距,多区域CGE模型可以刻画区域间的收入差距。朱艳鑫等(2010)同样将全国划分八大区域,其所构建的多区域CGE模型重点在行为主体上,特别是将政府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策,在收入分配与转移支付上,按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不同,设定了不同的模式,研究发现不同区域接受转移支持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而且城乡之间也存在着差距。
在节能减排中,资源税是一个重要工具,然而从区域角度来看,由于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等不同,不同区域对于资源税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利用CGE模型来讨论资源税的研究非常多,但是应用多区域CGE模型来研究资源税问题的比较少见。徐晓亮(2012)基于多区域CGE模型,将中国按行政区分为八个区并依此建立动态多区域CGE模,分析区域征收石油差异型资源税率的经济影响。模型设计了不同的区域内实施不同的资源税政策,通过模拟分析,比较相同资源税率的经济影响的不同。该模型的研究重点在于将资源税与价格模块相联接,由于不同地区的价格不同形成不同的资源税。
碳排放领域是CGE模型应用的重点,国外大量的碳排放减排研究采用是的CGE模型,国内有关碳排放的研究中也应用到了CGE模型。袁永娜等(2012)应用多区域CGE模型来分析碳排放问题,他们建立了含30省区的CGE模型,研究出不同碳排放许可的强度标准对不同区域的影响是不同的。他们的研究重点在于将碳排放总量控制与碳排放许拍卖机制加入到模型之中,设计了碳排放许可的影子价格(CP)及排放许可的拍卖数量(CR)内生。模拟分析出由于区域间的水平差距存在,按行业属性设定强度分配标准会加剧区域间的不平衡,按区域发展水平来设计对区域协调发展影响最小。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个应用广泛的多区域CGE模型,它包括全球多区域内的经济、能源、环境变量,牛玉静等(2012)应用该模型定量分析多区域减排政策的碳泄漏情况及碳关税对碳泄漏的影响,如果从区域范围分析,美国参与减排对降低碳泄漏作用明显,而且在较大区域内实施碳关税其减缓碳泄漏作用才比较显著。
五、结论
应用多区域CGE模型来分析北京的环境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既切中了北京环境问题的根源,也同当今政府对于北京环境污染治理的基本思路相吻合。本文既综述了北京相关的多区域环境问题,也全面地介绍了CGE的应用研究概况,特别是国内外多区域CGE模型研究成果,为开展下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Gu Q.Y.,Chen,KAmul.Regional model of China and its application[J].Eeonomic Modelling,2005(22).
[2]G.Das G.,AlavalaPati j.R.R.,Carter D.R.,et al. Regional imPact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technical change in the US forestry sector: a multi regional CGEanalysis[J].Forest Policy and eonomics, 2005(07).
[3]范晓静.中国多区域CGE模型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0(17).
[4]朱艳鑫,薛俊波,王铮.多区域CGE模型与区域转移支付政策模拟[J].管理学报,2010(06).
[5]牛玉静,陈文颖,吴宗鑫.全球多区域CGE模型的构建及碳泄漏问题模拟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11).
[6]霍丽骊,丛亮,张哲人,等.CDF_CGE模型基本结构及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01).
*本文受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青年项目Bjqn201309资助。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