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华人企业投资云南农业的优势浅析

2014-05-30 10:48尚萌
中国集体经济 2014年9期
关键词:投资优势

尚萌

摘要:随着东南亚华商来华投资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北上西进”趋势明显,中西部地区为华商新一轮投资带来无限机遇,中国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云南投资优势彰显。从投资的必要性、投资优势及正大集团的个案中可分析出东南亚华资来滇投资的主要有利条件:优异的自然地理条件、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倾斜。云南省应抓住机遇,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利用侨乡纽带并规范投资,促进与东南亚华商的合作。

关键词:东南亚华商;投资;云南农业;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合作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及投资环境的完善,吸引着大批外商来华投资并掀起持续的华商投资热潮。

随着投资领域的扩大、欧美外资的涌入,东南亚华商投资产业结构调整,传统的东南沿海地区投资优势淡化,东南亚华商的对华投资逐渐由第二、三产业扩大至第一产业,投资地域也由沿海城市转移至内陆城市,“北上西进”趋势日趋明显。华资进入时间稍晚,农牧业为基础的中西部地区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为华商新一轮投资带来无限机遇,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桥头堡”的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区位条件,加之政策引导,投资优势彰显,将成为今后东南亚华商投资的重点。

目前,学术界关于东南亚华商近期投资产业调整、投资区域变化后的情况,尤其对第一产业的投资分析及中西部的投资分析比较缺乏,只有为数不多的论文进行过讨论,如唐礼智的《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与产业特征》等,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对“西部大开发”重点省份的云南进行投资分析,能反映出东南亚华商投资趋势,突出投资机遇,有利于投资的扩展和地区特色农业的建设,能对东南亚华商的投资和地区经济的腾飞起到促进作用。

一、云南农业引进华商外资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东南亚华商的投资都集中在以东南沿海为中心传统侨乡,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中西部地区较少有涉及。作为国内第五大侨乡的云南,经济发展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东南亚华商的投资在对云南投资的外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一)东南亚华商的投资促进云南农业外向型发展水平的提高

云南农业面临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的“三缺”现象与发展高原特色的外向型农业间的矛盾。个体农业生产因经营规模小、先进生产技术的采用与推广有困难,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差,劳动力队伍整体素质低,在生产经营中对市场反应的趋同性强,不易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成为农民与市场的纽带。同时,云南省农业经济正处于从封闭式向外向型发展转变阶段,许多农业资源经过华商的开发,形成享誉国内外市场的外向型优势农业产品。华商投资进一步促进了云南农业的产业调整,开辟了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的出路,激活了当地政府带头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

(二)增加就业机会,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作为农业大省,云南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外商的直接投资对于缓解云南省内就业压力、合理利用中低水平劳动力和培养技术型人才具有积极作用。云南省因农村人口基数大等原因,每年净增的近50万人口中有90%以上在农村,农业人口过快增长导致农村人均资源的短缺和基础教育的压力,解决农村人口就业、发展教育和振兴农业经济成为工作的重点。2013年,云南省农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6.1%,农业从业人员却占总就业人员的59.4%。东南亚华商对农业的投资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东盟农业的生产经验和管理技术带来,促进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对省内企业也有借鉴作用。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培养技术人员促进就业,增加了农业人均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投资优势

(一)投资区位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东南亚华人资本到国内投资,最根本的动因是投资利润和市场,即所谓“利益驱动”和“市场占有”。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巨大的现实和潜在的市场都是吸引外资的根本因素。临近的地理位置和同源文化背景使很多东南亚华人企业将投资的目光放在了中国。1978年,东南亚华人企业开始进入国内并很快形成了以广东、福建、海南等省为中心地带的投资区域。

邓小平南巡讲话以来,改革開放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推进,传统东南沿海地区投资优势的淡化,华商们从经营成本上升、欧美外资进入的东南沿海逐渐转向了中西部省份。西南地区的四川、重庆、云南地区正迅速成长为优选区位,一批大型的投资项目纷纷进驻。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华商“北上西进”的趋势得到强化。中西部地区资源、成本及巨大开发潜力和投资环境的改善,进一步推进了“北上西进”的投资趋势,节省成本、取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成为投资云南的优势所在。

以往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基本上集中在房地产、银行金融、商业等第三产业和制造业中技术标准化为主的项目上。目前,东南沿海、长三角一带的东南亚华人企业投资已呈现出向其优势投资产业以外的市场和领域扩展的需求。其投资渗透较少、农业发展潜力巨大的西南地区便成为投资者们拓展市场和开发的选择。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资源多样化而且相对低廉,可面向国内国外市场,长期进行有竞争力的水果、蔬菜、畜产品、水产品、乳制品等劳动密集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九五”期间,外资(包括东盟及港澳台资)作为重要的资金来源流入农业部门的规模有所扩大。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1995-2000年外商直接投资农业部门的协议项目数量为4070个,但农业利用外资数量过小的状态并没有改变。在这五年里,协议外商投资项目共104621个,农业部门的外商投资项目4070个,仅占外商投资项目总数的3.89%。作为西南农业大省,相比工业和服务业,包括东南亚华资在内的外资对云南的投资还很低,可投资的前景广阔,客观上为东南亚华商提供广阔的投资空间。

在云南,外资中以港资和东南亚华资为主,在东南亚华商投资的主要行业如制造业、服务业及房地产业等第二、三产业中,(见图1)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为首。据统计,这些行业中港资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比例,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开拓新的投资领域成为东南亚华商扩大在滇投资的重要问题。

(二)良好的国内投资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将华人华侨政策的重点由如何管理调整为吸引华资到中国大陆投资,制定了一系列优惠、积极的投资政策,最大化满足华商在华投资的需求。1983年以来,国家就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法令改善投资环境,如1995年的《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及其附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加大我国吸引外商的力度。《目录》中规定了国家鼓励外商投资的领域,即农业综合开发和新技术项目和开发中西部地区人力和资源优势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对于外资向中西部开发、向农业领域投资做了有效引导。2001年又增加《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再一次扩充了向农业投资的空间:优质桑、蚕产品的开发生产;特色食用资源开发及应用;亚麻加工、开发及副产品综合利用。这些法令法规为侨资投资云南农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指引、商贸促进会也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做出贡献,如西部大开发战略(2001年至今)、中国-东盟博览会(2004年至今)、云南省“桥头堡”建设(2010年至今)、沿边城市“兴边富民”政策(2008年至今)、东盟华商投资西南项目推介会(2003年至今)。2001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确立了农业长期合作和部分产品关税减免;2011年,云南省政府和国侨办曾签署《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挥侨务资源优势支持云南桥头堡战略合作协议》和《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云南华文协议》,明确了国侨办将在打造对外开放平台和基地、助推云南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对云南侨务工作的领导等方面支持云南桥头堡建设。云南良好的资源优势、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面向东南亚、南亚及西亚的辐射功能,在“桥头堡”建设中也将进一步凸显。近年来,东盟华商会累计共有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或世界华商500强企业参会,如泰国正大集团、泰国TCC集团、丹麦嘉士伯集团、菲律宾上好佳集团等,充分调动起国内外商家投资和商业交流的兴趣,也为招商引资开拓了平台。

此外,云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为投资提供保障。政府切实抓好“水窖子”供给,兴建水利保证农业生产需要,从2010年起的三年内,云南省级筹资每年将不低于100亿元,开工建设100件以上骨干水源工程和100万件以上五小水利工程,努力解决云南生产缺水的隐患;2014年将投资近千亿元继续进行交通建设,进一步形成省内、国内、国际通达的交通网络,为全省城市化进程加速,促进城乡经济的一体化。

(三)云南本身优异的条件

首先,地理区位上,在西部省份中,云南作为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对越口岸4个、对老挝口岸1个、对缅甸口岸11个。拥有三条便捷的国际大通道(西路、中路、东路通道),地理上的临近和便捷的水陆空交通为经贸往来提供了便利。云南是中国的第五大侨乡,250多万的云南籍海外侨胞分布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云南的华商投资企业占全省外商投资企业的65%。

其次,从农业资源来看,地跨亚热带、温带的云南生物丰富多样,比处于热带的东南亚国家更有优势,农林产品上能与东盟国家形成需求的互补,还可满足其他地区对热带水果的需求。2009年以来,云南省围绕特色产业优势区域布局重点扶持建设了多个生态基地县,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产业区的生产能力。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带动下,全省初步形成以滇中、滇东北为主的畜牧、花卉、中药材、马铃薯种植区;以滇西、滇西北为主的畜牧、药材产业区;以滇南、滇东南为主的热带水果、药材产业区;以滇南、滇西南为主的优质稻米、甘蔗、茶叶、橡胶、咖啡产业区;烟草、甘蔗、茶叶、橡胶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在政府的带领下,云南省的高原特色农业带初步形成。

最后,从城市的发展远景看,2011年9月《2011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区域比较》公布了全国30个省(区、市)和34个大中城市的绿色发展指数,昆明市位列第三,位列西部第一、内陆省会城市第一。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吸引力。在参与测算的30個省区市中,云南省绿色发展水平在全国排名第七。绿色经济的发展观念对于区域经济乃至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它显示了一个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上文从投资潜力、投资的政策和环境及云南自身的优势对东南亚华商投资云南农业做了一个整体的分析,实际的投资情况和优势则从正大集团在云南的投资项目上得到反映。

三、正大集团个案分析

正大集团(Charoen Pokphand Group)是泰籍华人创办的知名跨国企业,目前该集团业务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400多家公司,员工近20万人。正大集团以“农业起步 植根中国”为口号,在国内投资了很多农业项目,以饲料的生产和加工为基础。2012年第20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和第十届东盟华商会期间,泰国正大集团与云南省政府签订农业合作投资协议,在滇100万头生猪的饲养、加工及品牌销售等全产业链的投资建设为协议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正大“五年计划”的重要目标。目前,正大集团100万头生猪现代产业化建设项目落户昆明,项目初步选址倘甸产业园区。该项目的可行性和投资优势在实际中得以反映出来。

第一,资金保障方面,中国农业银行未来五年500亿元意向性授信额度。资金是投资的保障。2011年3月12日,中国农业银行、正大集团有限公司在京举行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在推进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开展全面合作。根据合作协议,中国农业银行将把正大集团作为战略核心客户,在未来5年向正大集团及其下属企业、控股企业提供总额500亿元人民币的意向性授信额度及其他全方位的优质金融服务。正大集团优先选择农业银行作为主办银行,利用自身资源和行业内优势,为农业银行推荐其上下游的优质客户,共同探索“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合作。这个协议意味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省份云南,投资1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将获得资金借贷的支持。

第二,政策支持方面,2012年6月5日,云南省政府与正大集团签署40亿元助推云南新农村建设协议。协议中明确,泰国正大集团将投资40亿元助推云南的新农村建设,其创造的“政府、企业、银行、农户”四位一体开发模式,通过提高农业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工业化、城镇化。这意味着政府也将对正大集团在滇的投资给予政策倾斜,投资施行有保障。

第三,养殖地选址方面,昆明倘甸的产业区素有“旱码头”之称,是“两区”重要的商品交易集散地、农产品初加工基地、人流物流中心。“两区”围绕昆明“十二五”规划和“桥头堡”战略发展主线,以全面整合资源能动招商为抓手,以搭建多视角宣传载体为突破口,积极采取多种模式,建立健全投融资平台,努力形成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融资机制,全力实施资源招商、项目招商、文化招商。

第四,在养殖饲料的来源上,18万吨猪饲料生产加工项目成为保障。2012年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昆明正大有限公司云南区总裁刘海一行到弥渡县考察饲料加工和规模养殖项目,2013年云南省弥渡县与泰国正大集团举行年产18万吨猪饲料生产加工项目签约仪式。该集团拟将项目建在弥渡新街镇海坝庄饲料加工园区,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预计可达9亿元以上。有了饲料生产基地,再加上昆明正大有限公司(正大饲料)的饲料加工,形成由种子改良—种植业—饲料业—养殖业—农牧产品加工、食品销售、进出口贸易等组成的正大集团典型完整的现代农牧产业链,为生猪养殖提供了饲料供应。

第五,技术和人才有保障。在正大集团长效的“学习型组织”推动下,集团内部形成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多模式、分层级的培养体系,培训对象覆盖内部员工、外部客户与供应商。目前,正大集团在国内已建立正大网络学院、正大企业大学、正大管理学院研究生院等多家培养人才的专业学校,在西南地区还设立了西南大学“正大奖学金”, 加强企业集团与学校的合作,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学生专业兴趣,为企业和国家输送更多专业人才,这必将对推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升云南农业专业合作化程度产生积极影响。

四、对云南农业引进东南亚外资的思考

首先,农业投资的全方位开放水平需提高。无论是从地理区位方面考虑,还是从侨居人数方面考虑,云南都应该充分利用优势实现投资中的互利共赢,加强与周边国家农业人才技术交流、种植资源开发、农产品加工物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合作,利用地缘优势打造“开放农业”。同时,不仅要通过展销会、贸易洽谈会的形式实现双边合作,加强同东盟国家、东部沿海其他侨乡的交流也必不可少。粗略统计,目前东南亚至少有4427.4636万华人,其中泰、缅、老、约的云南籍华人不在少数,从事商业的又占留居人口的多数。充分利用侨乡的优势,整合东南亚华侨商业圈,依托文化及民间交流组织,获取准确的投资信息并对政府选择合作伙伴给予可靠的信息咨询,提高利用外资的能力,是引入外资的有力保证和国内企业走入东盟市场的有效途径。

其次,政府应提升招商引资的水平并树立威信,保证东南亚华商投资项目的履约率。一是做好项目的调研和分析工作及项目投资的可行性报告论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二是政府应注意建立和健全有利于投资的法律法规,规范投资的市场和体系,降低外资在华投资自主承担投资风险的概率。目前中央和地方出台的相关法律,如《国务院关于鼓励华侨和港澳同胞投资的规定》、《云南省外资投资条例》等对引进外资进行了权利与义务的规范。应在此基础上细化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关规章。三是在对外投资的审批方面,应尽量简化程序,提高效率,节省时间,给企业更大的灵活性和积极性,也给地方侨乡部分发展侨乡特色农业的权力。

云南应抓住500强企业和华资企业从东向西梯次投资的推进机遇,从资金、政策、劳动力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为投資创造优越环境,为华资企业节省成本,使其达到利益最大化,促进省内经济发展,实现双边利益最大化,为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学益.商战之魂: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探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郭梁.东南亚华侨华人经济简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李崇仁.云南年鉴[M].昆明:云南年鉴社,2009.

[4]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昆明年鉴2012[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5]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编.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6]马宇.正大集团投资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J].国际经济合作,1998(04).

[7]董棣.云南农业利用外资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02(06).

[8]王望波.改革开放以来东南亚华商在中国大陆的投资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9]段世德.东南亚华人投资中国大陆的原因浅析(1978-2000)[D].武汉大学,2004.

[10]郑义绚.华人华侨资本对华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11]卢荣忠,卢文雯.东南亚华人企业对华投资浅析[J].亚太经济,2007(03).

[12]吴碧鸿.改革开放以来泰国华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分析[D].暨南大学,2012.

[13]吕娜.中国与东盟国家双向投资关系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术探索,2012(07).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

猜你喜欢
投资优势
矮的优势
画与话
煤矿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探讨
包含对赌协议的投资合同初始成本会计处理刍议
关于我国PPP模式应用的问题探讨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浅谈对银行投资价值的研究
房地产泡沫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探讨
发扬优势 有所作为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