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区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2014-05-30 18:31华真佳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风险

摘要: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不可忽视的金融支持,起到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但近几年来,随着农村信用社业务额拓展和业务发展的速度加快,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给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本文通过对呼兰区农村信用社业务进行调查,对农村信用社信贷的现状和贷款风险的成因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与此同时,本文对其他省市改革成效显著的农村信用社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呼兰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进行对照分析,找出目前呼兰区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通过借鉴其他农村信用社的成功经验,联系呼兰区经济实际,对呼兰区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风险;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巴林银行倒闭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西方的先进银行对全面风险管理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越来越重视。因此,加强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双方的共同目标。近几年来,呼兰区农村信用社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完善,业务发展逐渐加快,起到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重要作用,为呼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呼兰区农村信用社贷款方面仍然面临一些问题,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贷款风险问题。由于风险管理体制依然有欠缺,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呼兰区农村信用社整体的经营质量并不高,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发生的几起大的金融案件基本都起因于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操作违规,管理能力薄弱造成的。因此,在引以为戒的基础上,加强呼兰区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控制能力愈发重要。

近些年来,呼兰区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发展逐渐加快,经营状况日益好转,在农村信用社的盈利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实力也在不断提升,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呼兰区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338,621.93万元,较上一年增长98,477.93万元;各项贷款359,433.81万元,较上一年增长70,820.00万元。农业贷款余额未175,494.46万元,占各项贷款的51%,较上一年增长18,000.00万元,这些现象有力地支持了呼兰区的经济发展。不过,随着呼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信贷风险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在支农信贷方面,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更大范围内为“三农”提供服务上,农村信用社有些力不从心,不良资产额依然较高,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28,985.00万元,占贷款总额的8%,。因此,加强信贷风险管理,高效防范风险是呼兰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做到有效防范贷款风险的前提,是要明确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的成因。经过调查研究,呼兰区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的成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是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一直未能彻底完善。内部制度不能完全落实,导致农村信用社形成了一定的经营风险。而管理体制的每一系改革,既是完善的过程,也是经营风险累积的过程。因此,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是农村信用社风险产生的关键因素。

二是贷款对象是农业部门。农业作为支持呼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对呼兰区经济实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农业在目前的形势下,依然很大程度上的受到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一旦发生巨大自然灾害,就会给农业带来致命的打击。除此之外,农业由于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信息渠道较少,农户在选择经营方向上时经常会有失误。以上两方面都会导致贷款风险的发生,农业信贷没有其他行业的信贷稳定,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损失,使贷款风险增大。

三是内部控制不完善,缺乏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一方面,内部控制主要以事后监督为主,缺少对业务事前和事中的监督,没有起到内部控制制衡的作用;另一方面,全面風险管理体系也还不够健全,没有完全发挥出全面风险管理对事前、事中的检查及监督作用。而且,不同的操作风险由相应的部门负责,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操作风险并不能一目了然,导致个别操作风险进入真空状态,加大信贷风险。

四是工作人员缺乏风险管理理念。农村信用社中,部分管理人员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存在只看重经营效益,忽视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牺牲内部控制来拓展业务,给农村信用社买下风险隐患,进而造成损失。

对农村信用社而言,不良资产的积累会严重制约其发展,阻碍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作用的发挥。经过对呼兰区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状况的实地调查,了解到了当前呼兰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截止到2013年,呼兰区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338,621.93万元,各项贷款359,433.81万元,实收资本15,230.00万元,社员股本金17,820.00万元,呆账准备金余额24,939.00万元,呼兰区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6.3%。呼兰区不良资产总额为28,985.00万元。其中,不良贷款28,985.00万元,占农村信用社贷款总额的8%,呼兰区无法收回的不良贷款形成的利息2,224.00万元,从不良贷款的结构看,不良贷款中逾期贷款比重最大。

从贷款对象来看,农业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比重最大。

随着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呼兰区农村信用社的风险也因业务的不断拓展膨胀起来,贷款风险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农村信用社的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风险因素在信用社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对信用社的影响也逐渐增大,原有的制度规范和内部控制不能更好地适应风险防范的需要。因此,呼兰区农村信用社在更大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信用社风险管理的加强显得尤为紧迫,及时对风险进行识别并进行控制才是呼兰区农村信用社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经过研究分析,目前呼兰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未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就当前农村信用社的实际发展现状来看,农村信用社在观念、技术、方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还不能满足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的要求。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意识模糊,部分员工经常会把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当作是信贷部门和审计部门的任务,风险管理意识没能有效深入的贯彻到每一个工作人员,未能树立起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二是注重业务发展忽视风险管理,一方面,部分工作人员往往只注重考虑业务的快速发展,忽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农村信用社是在风险经营中不断发展的本质问题;另一方面,一些工作人员会矫枉过正,认为少发展或不发展业务就可以降低风险、控制风险。三是风险管理忽视事前预防,一般情况下,忽视事前控制,重视事后补救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会增大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系数,这使得内部控制工作只能停留在表面工作上。四是责任追究制度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责任追究制度并没有达到最科学规范的状态,制度的落实情况还有待加强。导致责任追究制度不到位的原因有很多种,一是一些管理者为避免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就放松了对贷款责任的追究;二是有时责任追究牵扯人员过多,为避免影响农村信用社的正常发展经营,责任追究就轻描淡写的过去了;三是一些通过集体审批的贷款一旦形成不良贷款,责任很难划分清楚,责任追究会变得比较麻烦。还有一些政府干预的特殊情况也会导致责任难以追究。然而不严格追究贷款责任,对不良贷款不进行控制,会给农村信用社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亏损。

针对呼兰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包括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加强树立员工风险防控意识及建立员工激励机制。首先,呼兰区农村信用社应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不再盲目追求业绩和利润,意识到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本身就是在提升业绩。除了要借鉴其他省市农村信用社的成功经验外,也要吸取以往农村信用社因风险管理缺失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的经验教训。其次,在加强员工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强化员工的法律意识,尤其应加强重要岗位员工的管理控制,严厉打击各种违规违法行为,促使全体员工保证高标准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水平。再次,只有科学的员工激励机制才能更好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使农村信用社焕发出活力。

二是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业务发展中重视制度规范,改革内审监督体制,实行全流程监督。一方面,应建立事中监督流程。呼兰区农村信用社应借鉴部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施实时监督的做法,建立实时的风险监测体系,及时防范业务操作中产生的风险。与此同时对大额业务进行实时授权审批,对一些重点业务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测。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应拓展监督范围。呼兰区农村信用社应对所有风险点进行全流程监控,真正发挥风险控制的作用,促进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全面发展。

三是建立贷款业务全流程管理体系。一方面,要实现信贷业务的前中后台的分离,强化后台中心的业务处理,弱化前台柜台功能,将操作性强,风险性高的业务交由后台中心进行处理,逐渐达到对业务进行集中授权、监控和管理的目标;另一方面,要明确各岗位权责建立职责分离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及权限,使每一位员工和每项业务的处理都在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之下。农村信用社在岗位设计上应做到不论前台后台,都遵循人员分离和职责分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控制环境中出现的操作风险。

四是加快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步伐,逐步实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农村信用社金融产品创新,是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而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创新能力不能盲目,因为与商业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的综合实力较弱,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农村信用社无法與之进行直接的竞争。因此,农村信用社应针对自己特殊的客户群体的需求进行业务创新。农村信用社的客户以农村人口为主,应有针对性的开发涉农企业特殊金融需求的创新金融产品。

五是健全目标市场信用体系。一方面继续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积极优化呼兰区农村金融环境,进一步加强广大农民的金融信用意识,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建立农村信用风险预警体系,呼兰区农村信用社应建立一套符合呼兰区实际,并且可操作性较强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应首先依据农村信用社目前所处环境的整体水平,再依据市场的供求关系预测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趋势,最后根据信用社的经营情况预测风险发展趋势,结合以上三点综合分析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预警状态。

参考文献:

[1]许益坚.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操作风险分析及防范.财经论坛,2012(6):19-25

[2]付兆法.警惕农村信用社流动性过剩下的暗礁.农村金融,2012(12):33-35

[3]丁杰.农村信用社内部稽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时代金融,2013(2):58-60

[4]赵建宾.论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防范与控制.行业治理,2012(8):29-30

[5]曹丽萍.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问题浅析.经济师,2012(1):17-21

[6]贾凤龙.农村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及其对策.经济视野,2012(12):42-44

[7]周莉莉.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控制.经济导刊,2010(6):33-35

[8]张蕾.农村社风险防控探析.现代商业,2012(3):11-13

[9]周莉莉.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控制.经济导刊,2010(6):55-56

作者简介:

姓名:华真佳;性别:男;出生年月:1986-;职称:职员;学历: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职硕士;研究方向:农村区域发展

猜你喜欢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风险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以市场化方式实现农信社改革目标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现状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坚守合规强化内控的具体措施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不良率农行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