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异乡恋与中国情结

2014-05-30 10:48:04朱明胜
译林 2014年1期
关键词:李晶迈克尔柬埔寨

克里斯托弗·科契是一名享有国际声誉的澳大利亚当代作家,他强调把笔触伸到人的内心,探索人的精神世界,通过刻画现代人的内心生活来反映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他的创作内容和方法倾向于“国际化”,多反映西方世界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如心理上的孤独和压抑感,难以摆脱的危机意识,迷惘中寻找自我的失败尝试等等。他注意叙述技巧、语言的探索和创新,追求结构上的多层次性和立体式,在时空的处理上采用了倒错和跳跃式的写作技巧,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科契迄今已完成七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其中《两面派》(The Doubleman)和《通往战争的公路》(Highways to a War)让作者曾两获澳大利亚最高文学奖——迈尔斯·富兰克林奖。在作者的第三部小说《危险的岁月》(The Year of Living Dangerously)中,他把写作的视野扩展到了距离澳洲西北部较近的东南亚地区。该故事以雅加达为故事发生地,描述了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几个月里的政治风云突变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勾勒出一种危机四伏、无安全感可言的生存状态。小说描写了那个年代的东南亚时局以及作者的中国情结。《通往战争的公路》可以说是《危险的岁月》的继续,它沿袭了上述特点,但涉及的华人之多及其中的中国情结更引人注目。这些小说几乎都通过寻找归属而终于一无所获的尝试,反映了深埋于澳洲人心底的那种后殖民主义时期的心态。

迈克尔·朗福德的传奇人生

区别于很多描述战争的小说,《通往战争的公路》有着与众不同的结构和视角。其他小说可能会直接描述作者在战争中的亲身体验或者直接描述战争场面,而该小说则通过对一个来自澳洲战地摄影记者迈克尔的追忆,重现了曾经发生在中南半岛上的越南内战和柬埔寨战争。小说选取了录音、回忆、采访以及不同人物述说等多样化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式地塑造了迈克尔这个人物形象。在精巧别致的叙述中,作者用简练细腻的语言,深刻睿智的思考,即便该小说没有直接描写激烈的战争场面,也使这部小说达到了战争小说前所未有的高度。

该小说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越南内战和柬埔寨战争为故事的背景,一开始就讲述了战地摄影记者迈克尔?朗福德在柬埔寨失踪的消息。该条消息在世界各大媒体被广泛报道。消息传到他的故乡塔斯马尼亚岛上的小镇,和他一起长大的朋友雷蒙德?巴顿按照迈克尔的遗嘱收到他留下的录音磁带,并去了东南亚几个国家,拜见朗福德以前的同事,希望弄清楚其失踪的真正原因。巴顿仔细听迈克尔留下的录音,以期追寻迈克尔的思想轨迹。

多名叙述者从不同视角对主人公的描述,给读者展示了一个性格鲜明、血肉饱满的记者形象以及他传奇的一生。主人公朗福德敢于冒险,不甘心接受现成的新闻资料,深入战场前线,拍摄战争中最真实的画面,很快为自己赢得了名声。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以及拯救自己心爱的人,他毅然进入了红色高棉占领下的柬埔寨,走上了通往战争的公路。

作者以描述一名战地记者的职业生涯为主线,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阵营的人物放在同一舞台上,强烈的文化冲击和思想碰撞就此产生,小说中人物所遭遇的冲突和道德困境深深吸引了读者。作者还勾勒出一幅澳洲及东南亚的风情画卷,读者宛若置身于塔斯马尼亚岛上那无边无际、开满绿色啤酒花的田野和充满热带风情的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国。然而,在这样神秘而迷人的画卷里,藏着像强奸犯和来自殖民地时期的罪恶记忆,还有呼啸而来的子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发生在东南亚的这场战争在小说中却像成年人的一场游戏:新闻摄影记者可以坐上出租车去战地采访;在太太们的眼里,炮火是美丽的烟花。就是这样的战争游戏让小说主人公迷失了自我,迷失在找寻爱人、找寻自我归属的努力中。

在小说中,主人公迈克尔之所以能吸引别人,除了他那非同寻常的冒险经历、一头金发和英俊的面孔外,更重要的是他具有正义感、是非分明。迈克尔?朗福德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作为记者,迈克尔犯了职业上的致命错误,没有坚守中立,坚守职位;作为一个恋人,他对待李晶是那么痴情,以致为了爱人,他加入了她的队伍。面对职业的坚守和对恋人的爱这一艰难选择,他最终选择了爱人。

传奇的职业生涯

迈克尔记者生涯的开始、事业发展的顶峰以及他作为一个明星级记者生命的陨落都发生在东南亚。

寻梦新加坡。迈尔克带着录音机以及莱卡相机,离开家乡澳大利亚,试图在新加坡寻求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迈克尔急切地想留在这里,极力寻找做记者的机会。满腔热情的迈克尔本想在《海峡时报》谋份差事,但却在办公室主任钱德那里碰了壁。没有收入的迈克尔为了节约开支,不得不住在廉价的房子里,忍饥挨饿,生病落难,几近绝望。

寻助大使馆。迈尔克穷困潦倒时得到友人的提醒,去澳大利亚驻新加坡大使馆求助。使馆工作人员兼情报人员奥布里在澳大利亚广播公司为他找到了工作,新加坡因此成为其事业开始的地方。

越南、柬埔寨施展才华。在越南河内工作时,华裔潘夫人(克劳丁女士)给迈克尔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线索,再加上同伴的通力合作,使他在进行报道工作中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亲临子弹横飞的战场,目睹了战场上的血腥。在越南战场的一次采访中,他头部受到重伤,几乎丧命。但这次受伤却让他因祸得福,其勇敢的精神使之在新闻界成为一个传奇式人物。柬埔寨内战时期,在柬越边境采访时,他和同伴一同被北越士兵俘虏。他们和北越士兵就价值观、战争的意义进行辩论,通过长时间的相处、交流和争论,他看到北越士兵纪律严明,优待俘虏,于是预测北方将赢得这场战争。有了被俘又被释放的经历,他的职业生涯更具传奇色彩。

情系柬埔寨。在柬埔寨他认识了聪明伶俐、充满活力、年轻漂亮的李晶,并被她深深吸引。他们一同去采访、共同经历危险,苦中作乐的他们度过了一段幸福时光,同时两人设想着战争结束后一起生儿育女的幸福生活。

梦断柬埔寨。迈克尔在柬埔寨期间,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给予了深切同情。在采访的时候,迈克尔参与救助柬埔寨政府军伤员,甚至为了李晶加入政府军与红色高棉的战斗。金边被红色高棉占领后,李晶下落不明,为了寻找爱人,他不顾好友的劝阻,毅然决然地踏上通往战争的公路,潜入柬埔寨,直至失踪。新闻记者卡尔说迈克尔?朗福德在柬埔寨被处死了。

迈克尔的罗曼史

迈克尔的罗曼史主要包括他在故乡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上跟摘啤酒花的异乡女孩莫琳、越南卖花女孩金安儿、柬埔寨女孩李晶的三段恋情。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他的这三段感情生活,给读者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

作者通过描述美丽、迷人的塔斯马尼亚风情,还有那恬静的乡村景色来叙述他们的纯真感情。年少的迈克尔乐于助人,常把妈妈给他的一些鸡蛋和蔬菜送给那些摘啤酒花的人。他和摘啤酒花的红发女孩莫琳相识、相恋。充满激情的迈克尔和羞涩的莫琳频繁约会。他们行走在夜间的丛林里、在啤酒花烧窑里约会,享受着彼此带来的温暖和愉悦。他们的相恋和约会是甜美的,但却被笼上了一层无形的阴影。他们不管在哪里约会都会被隐士卢克?戈达德跟踪、偷窥,后来莫琳被这个老头强暴,莫琳的父母为了名声,只得收拾东西带着她悄然远去。迈克尔四处寻找莫琳,心力憔悴,甚至一夜苍老。迈克尔离开了那个伤心的地方,再也没回过那片给他生命、又让他伤心的地方。

迈克尔很平凡,但却个性独特,总是在试图帮助失败者、落魄者。来到越南后,在河内初识卖花女孩金安儿。他看到她白色裤管里露出的已经萎缩的光脚,脚踝处只是一段残根。在高官聚会的酒店里,迈克尔英雄救美似的让那些驱赶她的外交官买了她的花。富有同情心的迈克尔为金安儿联系了一家澳大利亚的慈善组织,但金安儿在悉尼接受手术后就失踪了。

在战乱的柬埔寨,迈克尔和李晶的相识、相知、相恋,他们的恋情也为他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李晶是个疯狂的乐观主义者,她深深地爱着柬埔寨这个国家。她是一个典型的华裔高棉人,聪明、好学、调皮、无畏、乐观、幽默、充满活力,可以和男人一样去战场采访,是个年轻的理想主义者。正是她的这些品质深深地吸引了迈克尔,让他对李晶一往情深。她陪着迈克尔一道去战场上采访,在受到攻击时,两人跳到稻田里去躲避。迈克尔被北越部队释放的两年后,他和李晶一起过着短暂却幸福的生活。柬埔寨被红色高棉占领后,李晶留在了那里。

小说中的中国情结

这部小说中虽然没有直接描写中国大陆的情况,却间接反映了中国那个特殊时期的社会语境。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提到的中国元素,促进了故事的发展和小说主题的展开。

迈克尔年少时就曾读过美国漫画家密尔顿?卡尼夫的连环漫画《泰瑞和海盗》,这使他记起了那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发生在中国南海的故事,还有故事中的中国海盗和龙女。故事中的美国少年泰瑞显然成了迈克尔的另一个自我,迈克尔的朋友、书中的叙述者理所当然地认为,迈克尔有一天会到中国南海去过着像泰瑞那样的生活。

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中国诗歌。在第一部“西贡茶”的第四章中,有潘夫人引用明代诗人袁宏道描写寄情山水的诗歌《白鹿泉》;在第二部“那边的人”中,引子里出现了两首中国诗歌,其中一首为节选自白居易的诗《我身》中的“通当为大鹏,举翅摩苍穹。穷则为鹪鹩,一枝足自容”。该诗反映了作者白居易中年以后委命从时、安贫乐道、乐天知命的人生观。作者通过这首诗,衬托出了潘夫人对待生活和人生的态度;第二首引用的是《易经》中的八卦《鼎:火风鼎》“九二:鼎有石,我仇有疾,不我能疾,不我能即,吉。”(经文意思是:鼎中有食物,我的敌人有病,不能和我一起分享,吉祥。象辞意思是:鼎中有食物,要谨慎地移动它。我的敌人有病,最终没有忧虑。)该句通过引经据典,昭示着书中人物的前途和命运。这几首诗反映出东南亚地区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此外,小说中的新加坡的华人房东、中国店铺、华人同事吉姆·冯、潘夫人、酒店中的华人服务人员、迈克尔的恋人李晶等,都有着中国文化的印记。

作者通过不同的人对战地记者迈克尔·朗福德的追忆,再现了他传奇的记者生涯以及丰富的感情生活,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南半岛以及中国的一些情况,为读者提供了那个时期的生动图景,另外,作者在思考新时期的澳洲人如何保持欧洲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关注澳大利亚如何与亚洲进行接触并友好相处,东西方文化如何避免冲突、加强融合,对人们思考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不无启迪意义。

(朱明胜: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邮编:226019)

猜你喜欢
李晶迈克尔柬埔寨
Open Basic Science Needed for Significant and Fundamental Discoveries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商业评论(2022年4期)2022-05-05 23:01:30
蝴蝶
柬埔寨·贡布
柬埔寨鲜芒果出口猛增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1-28 15:49:26
甲状腺瘤瘤切除术后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齐 家
照相机(2021年2期)2021-04-06 16:28:01
The Hardest Language
柬埔寨:失落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