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口腔专科医院护士职业倦怠中的应用1)

2014-05-30 04:03张建凤王芳云
护理研究 2014年20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品管圈试点

杨 静,张建凤,王芳云

口腔疾病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人群患病率高、波及范围广。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口腔健康的认识和要求越来越高,口腔医院就诊人次在逐年增加。

由于口腔医院护士直接参与医生的诊疗工作,护理工作任务繁重,社会期望值较高,长期的职业压力导致口腔医院护士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缺乏职业成就感。品管圈是一个行之有效且能激发广大护理人员聪明才智和职业热情的品质管理方法,它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本研究旨在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对口腔专科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以期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满足护士成长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为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9月—2013年9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合肥市某口腔专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04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8岁~59岁(29.37岁±0.76岁);已婚73人(70.19%),未婚31人(29.81%);工作年限1年~37年(10.93年±2.17年);护士48人(46.15%),护师34人(32.69%),主管护师20人(1 9.2 3%),副主任护师1人(0.96%),主任护师1人(0.96%);中专4 人(3.85%),专科49人(47.12%),本科48人(46.15%),硕士研究生3人(2.88%)。在104名护士所在的10个科室中随机挑选5个科室(口腔外科、牙体牙髓科、消毒供应中心、正畸科和修复科)作为试点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其中品管圈组护士51人,非品管圈组护士53人,品管圈组与非品管圈组护士在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试点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

1.2.1.1 成立品管圈活动推动委员会 由分管护理的院长担任品管圈推行委员会主任,护理部主任为品管圈推行委员会副主任,3名硕士研究生及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并熟练掌握品管圈相关知识的护理骨干作为品管圈活动推动委员会小组成员,统筹品管圈活动的推动事宜,筹划、管理及审查每个品管圈小组各项活动议案。

1.2.1.2 品管圈理论培训 从2012年9月起由品管圈推行委员会拟定全院培训方案并组织开办各种形式的培训课程。该培训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培训对象是护士长、各科室护理骨干;第2阶段培训对象是试点科室经自愿自发报名后推选出来的圈长、辅导员,第3阶段普及至开展品管圈试点科室的全体护理人员。采用邀请院内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外派护理骨干参加省内外品管圈学习班等形式,从品管圈的相关概念、品管圈的发展概况、品管圈各成员的职责、品管圈活动实施步骤及关键点把握、品管圈7方面的应用技巧、成果发布等方面对试点科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考核。

1.2.1.3 品管圈活动具体实践 ①组圈:各试点科室以自愿自发的形式组成5个品管圈小组,分别命名为绿豆芽圈、啄木鸟圈、圣斗士圈、四叶草圈及同心圈。②选定主题:开展品管圈的科室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主题选定,并将选定的主题报送品管圈推行小组。推行小组再次根据选定主题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合格者即可开展品管圈活动,不合格者需试点科室再次进行主题选定,直至达到评定要求。③活动实施:试点科室第1圈活动均由1名推行小组成员负责进行辅助及指导,试点科室在推行组的引导下依据品管圈的10个实施步骤——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订、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订、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逐步开展品管圈活动。试点科室每2周召开1次圈会并有相关的活动记录,根据所改善问题的难易程度确定品管圈活动周期,一般以6个月作为一个活动周期。④监督与改进[2]:品管圈推行小组对开展活动的科室进行中期评估,督查品管圈标准化的实施,促进品管圈标准化与护理工作标准的结合,推动全院护理标准制度的建立。

1.2.1.4 总结成果 ①从每个品管圈小组中选出1名代表,采用幻灯或小品的形式将品管圈成果在全院品管圈成果发表会上进行汇报,并遴选出优秀小组代表我院参加市品管圈活动比赛。②在2013年底,品管圈推行小组要求每个品管圈的成员任选其中一个改善的问题,写出护理论文至少1篇,并以此作为2013年年终考核成绩,推行小组人员对其论文进行修改,推荐发表。

1.2.2 评价工具 ①一般情况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科室、收入情况、工作年限、婚姻状况、用工性质等。②护士职业倦怠问卷:以Maslach等的职业倦怠模型为理论基础,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口腔专科医院部分护士的访谈情况确定问卷题目,经预测、初测编制成护士职业倦怠问卷[3]。问卷由22个条目组成,包括情感衰竭、工作冷漠和低成就感3个维度,其中情感衰竭分量表9个条目,工作冷漠感分量表5个条目,低成就感分量表8个条目。采用Likter 5级评分法,分数越高倦怠程度越重。该量表在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4]。在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对品管圈组与非品管圈组护士的职业倦怠水平进行评价。③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品管圈活动中的无形成果评价自制评分表对品管圈组每位圈员在活动前后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品管圈手法运用、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活动自信心、责任感、解决问题能力、荣誉感7项,每项分值1分~5分。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二次录入并进行逻辑核对,保证录入正确。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护士职业倦怠得分比较(见表1)

表1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护士职业倦怠得分比较±s)分

表1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护士职业倦怠得分比较±s)分

时间 组别 人数 职业倦怠总分 情感衰竭 工作冷漠 低成就感活动前 品管圈组 51 88.31±4.11 34.16±4.65 20.69±2.46 33.47±3.51非品管圈组 53 88.70±3.68 34.34±4.52 20.81±2.27 33.55±3.68 t值 -0.503 -0.203 -0.269 -0.109 P 0.616 0.839 0.788 0.914活动后 品管圈组 51 47.61±5.061) 15.82±2.751) 11.75±2.711) 20.04±2.311)非品管圈组 53 87.43±4.79 33.70±4.64 20.75±2.24 32.98±3.49 t值 -41.217 -24.029 -18.519 -22.176 P 0.000 0.000 0.000 0.000 1)与本组活动前比较,P<0.05。

2.2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品管圈组护士综合素质得分比较(见 表2)

表2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品管圈组护士综合素质得分比较(±s)分

表2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品管圈组护士综合素质得分比较(±s)分

时间 品管圈手法运用 团队凝聚力 沟通协调 活动自信心 责任感 解决问题能力 荣誉感活动前 2.20±0.75 2.67±0.59 2.22±1.22 2.47±1.25 2.43±0.88 2.08±0.77 2.33±0.74活动后 3.29±0.78 3.63±0.98 3.16±1.22 4.14±0.53 3.76±1.05 3.65±0.98 3.55±1.08 t值 -6.904 -6.068 -4.187 -8.712 -7.124 -9.713 -6.923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0.000

3 讨论

3.1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职业倦怠水平 本研究显示,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品管圈组与非品管圈组护士的职业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品管圈一圈或两圈活动的结束,品管圈组护士的职业倦怠水平显著低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且低于非品管圈组(P<0.05)。品管圈使护理管理实现了从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的转变。科室在开展品管圈的活动中,所运用的头脑风暴法充分尊重每一位护士针对护理质量管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有被尊重、被认可及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因而创造了温馨愉快的工作环境,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同时,通过品管圈活动过程中的群众性、自主性、创造性,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改变了以往口腔医院护士的被动护理,使其能够从科室工作及病人的实际需要出发,自觉寻找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降低职业倦怠的发生。

3.2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职业成就感,激发了工作潜能通过品管圈活动,护理人员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来解决护理质量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如运用头脑风暴法查找问题,运用流程图、查检表等收集资料,用柏拉图把握现状,用鱼骨图、冰山图查找原因等,提高了护理人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品管圈组护理人员在品管圈手法运用、沟通协调、责任感、解决问题能力、荣誉感等方面的得分都较活动开展前显著提高(P<0.05)。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品管圈小组根据每位圈员的特长进行分工,充分发挥每位圈员的作用,给予圈员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了圈员的职业成就感。每位圈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畅所欲言,激发了在护理工作中的思考力和创造力[5]。

综上所述,随着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口腔专科医院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护士职业倦怠水平,达到了护理管理的最佳效果。但本研究目前仅在5个科室试点,样本量较为局限。今后将继续加大研究的样本量,更加深入地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干预作用。

[1]王玉琼,郭秀静,雷岸江,等.品管圈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45-1946.

[2]许晨耘,符林秋,陈克妮,等.以点带面全面推行医院护理品管圈活动[J].护理学杂志,2013,28(13):4-6.

[3]张建凤,王芳云,杨静,等.口腔医院护士组织支持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5):59-61.

[4]王莉.“鲶鱼效应”管理对降低护士职业倦怠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2A):353-354.

[5]鄢雨英,林莉莉,郑佳音.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理病历书写完整性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0,9(7):624-626.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品管圈试点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