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厚积薄发”审题构思创新演练

2014-05-29 13:43窦银强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厚积茅草扎根

窦银强

一、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种名叫尖茅草的植物,生长在非洲的草原上。在最初半年的生长中,它是草原上最矮的草,人们甚至看不出它在生长。但半年后,在雨水到来之际,尖茅草就像被施令魔法一样,以每天0.5的速度向上疯长,三五天的时间它就会长到2米的高度,成为非洲沙漠上最高的“草地之王”。

究其原因,原来尖茅草在前半年只能往泥土里长根部,且超过了28米。当它蓄积了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在短短几天时间里疯长,一下子便成为“草原之王”。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生活体验,联系实际,以“厚积,方能薄发”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不能脱离现实,不能抄袭、套作。

二、解读命题须结合材料

1、 “厚积薄发”三层词义解读。第一层解读本义。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第二层联系材料解读命题者命题意图。在这里是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成语中“薄”是“接近,逼近”源于“君子厚积而薄发”一句。意思大概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厚积薄发常与韬光养晦连用,而韬光养晦:韬光是隐藏自己的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它和低调的意思基本相同,这是一种优秀的策略。

第三层要拓展深化其含义。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都处在一种竞争状态,为了维续生存,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本领。在自然界中,当相对弱小的动物受到强大对手的攻击时它往往会以假死来蒙骗敌人、保护自己。同样,韬光养晦实际上也是一种类似假死的行为,人类社会和动物界一样处在竞争的状态,由于人比动物更聪明,这种竞争也更加复杂和残酷!

韬光养晦 厚积薄发《旧唐书·宣宗记》:隐藏自己的光芒,暂时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在构思时应结合韬光养晦来阐述厚积薄发,从“积”与“发”的辩证角度拓展。

2、“尖茅草”精神的引申解读。“尖茅草”,大自然厚积薄发的智慧典型。“尖茅草”能耐住性子、夯实基础、目光长远;勤恳忍耐脚踏实地;坚持住目标,立足长远,有向下扎根的源源动力和清晰方向,成为后来枝繁叶茂的可靠支撑;放得下面子,向下扎根,不被短期效益和一时得失迷住双眼,坚信笑到最后才能笑得最好;耐得住寂寞,扎根的过程,是艰辛、漫长而不易出效果的。对扎根者自己来说,会经历困难诸多难以解决的种种棘手,会有投入巨大而效果甚微的迷茫困惑,会有换个方向可能柳暗花明的歧途诱惑,也会有上下级同事的奉劝、质疑乃至嘲讽。在这个扎根的“苦行”之中,耐得住寂寞,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怎么获得,显得非常重要。“尖茅草”的精神,实际就是我们党一直强调的务实求真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国家的兴盛发达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呼唤时代出现更多的“尖茅草”式精神!以上解读均可作为作文构思创新的不同角度和立意。

3、紧扣命题,联系材料内涵,精准立意。首先要从整体上扣住材料内容,理解尖茅草表达了“什么样”的精神?从“它是草原上最矮的草,人们甚至看不出它在生长。”一句中可以看出尖茅草①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②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在短时间里见到功效,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方能有薄发的的可能。③最原始的尖茅草才显示一种“真”。 ④做任何事情都要打好基础,万丈高楼从地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打好了,自然就为成功创造了条件。⑤克服浮躁之气,认认真真做事,自然水到渠成,取得成功;要认识到基础的重要性,不要急功近利,克服私心杂念,专注于工作本身。从“当它蓄积了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后,便一发而不可收”中可以看出⑥知识的积累是不间断的,不要企图某一天突然找到只赢不输的绝技。厚积薄发才能超越他人!⑦像尖茅草一样成功一直是每个人渴求的目标,但是为什么很多人找不到成功的捷径?当机会来临时,如果没有足够的准备,只能看到机遇从身边流逝。但你屡遭挫折时,千万不要气馁,不要抱怨,默默的努力,储蓄成功所需要的能量。当机会来临,你就会超越他人走向成功!

其次要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尖茅草为什么会成为非洲沙漠上最高的“草地之王”?可归纳出①耐住性子、夯实基础、目光长远者寡;而好大图快、急功近利、硬干盲干者则众。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头重脚轻根底浅。③要坚持住目标。坚定的目标是做任何事的先决,是无畏奋斗的保证。

最后可从“怎么办?”着手论证①要放得下面子,向下扎根。②要耐得住寂寞。③扎根的过程,是艰辛、漫长而不易出效果的。务实求真脚踏实地。

【优秀作文】

厚积,方能薄发

王 丹

玫瑰不停地从土壤中吸取养分,等到来年春天开出那娇艳欲滴的玫瑰花。

小溪平缓地流过山涧,不停的奔跑着,翻越高山峡谷后,小溪变成了大河。

同样地人在生活中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学会在积淀中成长,变得强大。就像尖茅草那样,在积蓄了足够的营养之后疯狂地生长,最终变成了“草原之王”。(排比句式扣命题,化用材料点题)

厚积,方能薄发。(中心句一)王羲之用他那神奇的双手,开启了“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风。(以王羲之为角度阐述厚积,方能薄发)

他从小跟随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12岁开始钻研书法论著;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刻苦临摹名家手迹;他不停地思考和揣摩字体的结构,架势与笔画;因为炼字不辍,笔、砚就在门前的池塘里清洗,久而久之,清澈的池水变成了墨池。长期的苦练、积累,使他的书法由模仿而创新,由传承而出神入化,俊逸妍美。(正面例证厚积而创新)

厚积,方能薄发。因为他重视基础,重视积淀,王羲之练字,据说每天是从“点”开始,坚持了一生,正因如此才练就了那扎实的书法基本功,练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下第一行书”。(小结)

薄发源于厚积。(中心句在段首)人们只看到沈从文先生用他那华美的笔,将江南小城的美描绘得淋漓尽致。却不知他历经了多少人世间的风风雨雨与世态的凄凉;考察了多少凤凰城的风土人情,采访了多少熟知凤凰典故风俗的人物,阅读了多少本有关凤凰城记载的典章书籍,他像“尖茅草”一样,耐得住寂寞,扎根的过程,是艰辛、漫长而不易出效果的把“根”扎向文物,经典,积累资料……于是一部《边城》横空出世……(反面例证)

厚积,方能薄发,薄发源于厚积。因为他重视积累,将亲身经历的悲欢离合注入到江南的美魂中去,于是,沈从文先生眼中的江南变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小结)

“厚积”与“薄发”是辩证并相互转化的。(中心句)只要坚持住自己的目标,立足长远,就有了向下扎根的源源动力和清晰方向,成为后来枝繁叶茂的可靠支撑;只有放得下面子,向下扎根,不被短期效益和一时得失迷住双眼,才能笑到最后才能笑得最好;反之则将一事无成。(再阐述“厚积”与“薄发”的辩证关系)

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积淀中成长,享受过程中那积淀的痛苦,会有苦尽甘来的味道,因为厚积,方能薄发。(总括全文,发出呼吁,深化主旨)

【简评】

本文紧扣命题精准立意,然后从“厚积,方能薄发。薄发源于厚积。“厚积”与“薄发”是辩证并相互转化的。”三个方面例证阐述“厚积方能薄发”;“薄发源于厚积”及相互转化的辩证性。例证典型有力,结构层次清晰,语言表达注重句式、修辞的综合运用,有文采。endprint

猜你喜欢
厚积茅草扎根
让雷锋精神的种子扎根学生心田
10 Facts You Should Know About Nanjing
“厚积”才能“薄发”吗?
坐在风中
扎根
厚积
到山上住间茅屋
“厚积”才能“薄发”吗
扎根课本 借题发挥
“厚积”才能“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