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丽
【摘要】国家机器运转的中坚力量就是官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就是官员的道德建设。作为官员道德核心的官德,其水准的高低影响和决定着国家政权的稳定、执政党执政的能力、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道德的方向等重要方面,因此,官德建设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官员 官德建设 重要性 路径
习近平2004年在《求是》杂志发表名为《用权讲官德 交往有原则》的文章,对官德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概括和论述,认为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修养。官德围绕权力的使用而产生,并通过对公共权力的使用过程来体现,因此,官德的本质就是一种政治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核心。当前,社会矛盾凸显,社会管理亟待创新,部分官员官德缺失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形势,当前的官德建设充满新的挑战,官德建设的任务艰巨而又急迫。
当前官德建设的重要性
巩固国家政权,构建和谐社会。官德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国家政权的安危。官员执掌着普通人所不具备的公权力,有着不同于社会大众的身份和地位,因此,官德是一个国家整个社会道德的核心,官德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政权的稳定与整个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腐败问题是官德建设的关键问题,也是老百姓最痛恨的问题。受贿勒索、权钱交易、贪赃枉法,这些部分官员丧德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破坏了党和群众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了党对国家政权的巩固、削弱了群众对官员整体上的信任感、阻碍了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当官员有良好的官德,不光管好自己,还能做到以德施政,善待群众,为群众的利益着想,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群关系才会更加和谐密切,党的执政地位才会不断巩固加强,国家政权才会更加稳固,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历史和现实也都表明,任何一个政权的衰落,都是先从官员官德的衰败开始,而衰落的政权更是无法引领和谐社会的构建。
垂范社会道德,引领社会风气。官德的本质是一种政治道德,是官员在运用国家权力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道德,是社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道德要求。因此,官德自然就成为社会道德的表率,对社会道德起着垂范的作用。为官最重要的是什么,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早有明确精炼的表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对官员而言,建功立业、著书立说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就是修养好自己的官德。古人讲“以吏为师”,“师”的具体内容就是向官吏学习道德品质。官德的“善恶”决定着整个社会道德向“善”还是向“恶”。“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孔子曾这样比喻官德与社会风气的关系,官员的品德作风好比风,人民的品德作风好比草。风吹向哪边,草就倒向哪边。孟子说:“不仁者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当官的人无德,无异于在百姓中传播恶行。在当代社会,官德仍然是整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引领着整个社会风气的方向。毫无疑问,这种影响力由上而下、由官及民。
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文化多元、价值观念紊乱,官员更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讲操守、重品行,以高尚模范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引领营造积极向善的社会风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民众的表率,影响和提升整个社会道德。各级主要领导更要修养良好的官德,更要做好官德建设的楷模和榜样。只有提高官员的官德素养,官员才能自觉主动为人民服务,才能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才能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发展,才能对整个社会成员的道德建设起到主导作用。
树立领导权威,提高执政效能。官员的领导权威是一种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权威除了来自刚性的权力,权威更来自于领导者自身的人格魅力,官员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会对民众产生巨大的号召力、影响力,特别在当前社会危机频发、社会管理矛盾尖锐的社会环境下,领导权威对官员的执政效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为官者端正了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才能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民众才会不敢不端正。为政者首先做到严格要求自己而不是经常责备别人,靠美好的品德使别人信服,因美好的品德而产生的权威经久不衰、历久弥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论语·子路》),官员如果端正自身,从事政治那还有什么困难呢?
用现代的眼光看,官员的“正”,就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清正廉洁、执政为民、公道正派、依法行政、勤奋敬业,才能在民众心中真正树立领导权威,切实提高执政效能。对官员而言,因高尚的道德所产生的权威的力量是巨大的,同时,高尚的道德还能促使官员自觉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而且高尚的道德本身也往往能够弥补官员才能方面的不足。一个官员品行端正、道德高尚,这就是个人威信产生的重要源泉,说话办事群众就信服,就能团结人,就有凝聚力。同样,受群众拥护、有威信的官员必然具有密切联系群众、处事公正、作风民主、个人品德过硬等良好品质。
化解形象危机,赢得民众信任。官员的形象具有多重代表性,党的形象、政府形象、国家形象都要通过官员的形象来具体体现,因此,官德绝非官员个人的私事,官德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形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政府公信力的强弱以及民众信任度的高低。近几年,危机事件高发,官员形象高危,由官员形象危机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不断扩大,导致民众对官员极度不信任。部分问题官员的形象更是直接严重损毁了官员的整体形象。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曾针对2012年政府官员的表现,形成了《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在报告中,唐钧明确指出,除“被假冒”以外,“性丑闻”、“露巨富”、“被扒光”、“被牵连”这四大危机都是官员自身所致。
从本质上看,官员的形象塑造具有特定的内质性,官员内在的品德素养是官员形象的决定性因素。官员外在形象正是内在品德素养的外在表现。因此,官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形象危机,赢得民众的信任,就必须从自身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官德素养,从根源上杜绝形象危机爆发的可能,从本质上化解官员形象危机。党的各级官员只有为官以德,勤政、廉洁、公正,带头践行党和社会提倡的道德标准和规范,才能赢得民众的敬佩和信赖。endprint
当前官德建设的实现路径
健全评价机制,实现科学管理。习近平强调,选拔任用干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中组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提出把“德”的考核结果,体现到干部的选拔任用等各个方面。那么,如何完善官员“德”的考核途径和方法,如何使“德”的考核工作科学化,如何建成健全“德”的评价机制,这些重要因素决定着官员“德”的评价结果是否客观公正、科学完备。如何做到细化、量化、科学化、系统化,正是官德评价机制构建的重点和难点。
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官员选拔机制、管理体制、奖惩机制都不太健全和完善,因此,深化和改革党政管理体制,特别是改革奖惩机制和用人机制,进一步加大公开选拔官员的力度就显得尤其重要。江西萍乡市、江苏沐阳、湖南邵阳县在官德评价考核方面,将忠于配偶、孝敬父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美好家庭道德都纳入干部德的考核;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首创领导干部道德评价体系,规范系统地提升官德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这些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值得肯定,要建立健全官德评价机制,最终实现科学管理,仍然需要党政干部开拓创新积极实践和专家学者理论分析细致考量。组织部门更要严格执行“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的纪律要求,在选人、用人环节严格把关官员的官德。
完善监督体系,进行多维制约。权力的使用必须在人民的监督下进行,权力监督是防止官员腐败的重要保证,是促使官员依法行政、科学行政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和巩固官员官德建设的有效措施。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实施政务公开制度化,做到政务公开规范化,真正实现政务公开透明,这是对官德进行多维监督和制约的前提。
加强组织监督,建立详细的官员“德行”信息档案,以评议、暗访、考核等多种形式客观考查官员德行;开展群众监督,主动采取一些新举措,为群众监督开辟可行的路径,让群众监督真正可行;积极拓宽舆论监督渠道,特别是网络媒体监督的积极开展,不是等着网络舆论倒逼,而是主动积极利用网络,开创网络监督平台,创新网络监督形式,充分发挥网民的力量,对官员的德行表现实现随时监督、全方位监督。另外,要切实增强监督监察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保证监督监察能取得实际效果效能;在监督的过程中,还要加强主动监督,把事前监督、过程监督和事后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在具体方法上,要重视经常性民意测验和民意调查,要及时掌握和跟踪官员的道德品质表现。
强化官德规范,突出实际效果。首先,法律法规要不断补充完善。道德与法律作为完全不同属性的社会规范,共同推动着官德的建设。法律法规通过公正严明的惩治手段,限制官员失德行径,使官员从客观上不敢腐败。但是,只有适应国情世情的不断变化,对法律法规不断补充完善,建立起严谨公正、科学健全的法律体系,让违法者无机可乘、无处可逃,才能从客观上促进官德建设。
其次,规范内容要突出可操作性。近年来,中央对领导干部的道德规范做出了一些要求,但是,这些规范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并不佳。规范太粗、太软,在实际操作中缺乏针对性,与当前新的社会形势、新的社会问题不匹配,因此,制定更具有可操作性、更细致科学的官德规范,是当前官德建设的客观需求和必须的途径。有了具体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官德建设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坚定理想信念,实现自警自励。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奋进的精神动力、奋进的旗帜和奋进的方向。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就无法拥有持续地前进的动力、无法保证正确的方向。坚定的为国为民的理想和信念,是各级官员必备的政治素质和首要条件。良好的官德素养并非可以一蹴而就,相反,这需要官员在为政过程中不断修炼,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要想拥有良好的官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就是官德素养养成的内在精神支撑。因此,首先能够从大处着眼,为国家利益着想、为人民利益着想,并且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当个人遭遇公私、名利的考验时,能够坚定内心的理想信念,不断自警自励,淡泊个人名利,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本分。作为一名现代官员,更要牢记,权力来自人民,就要为民所用,就要为人民、为国家谋利益。
加强思想教育,彰显自律精神。思想教育是不断提高官员政治思想觉悟,坚定官员政治立场的重要手段,因此,思想教育是官德建设的基础。社会学中的“横山法则”表明,最有效并且能够持续不断地控制,就是触发个人内在的自发控制,也就是人的自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都是自觉提升官德素养的内在动力。在当前新的社会条件下,通过思想教育,使官员树立正确的政治目标、端正自身的政治态度,唤醒个人道德的内在自觉,以自律来不断提高官德素养,是当前官德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
建立独立高效的官德教育部门、形成长期常态的官德教育机制、构建便利实用的网络教育平台、提供多样丰富的官德培训教材,这些都是当前进行官员思想教育迫切需要改进提高、不断完善的几个重要方面。只有做到官德教育制度化、官德教育常态化、官德教育多样化,才能切实提高官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官员对自身官德的自律。任何一位官员良好官德素养的养成,依赖于制度的管理、舆论的监督、组织的教育培养、同事的帮助,但最终必须要靠个人自律不断养成。
重视公民教育,筑牢社会基础。社会公民道德建设与官德建设是互相影响、谐调发展的关系,在整个社会道德的构建中,官德是关键。相对而言,社会公民的道德水准,又是官德的基础。官由民产生,社会道德对官德也有一定的客观影响力。要加强官德建设,就必须提升社会中每一个公民的道德素养,将道德素养的养成贯穿于整个国民教育的过程中。为官德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文化环境,形成廉洁、公正、诚信的社会舆论氛围,使公民和官员能深刻认识到官德缺失的危害性,能树立官德缺失是可耻行径的荣辱观,这些都会积极培育并促成官员良好官德的养成。因此,重视和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文化环境、营造积极的官德舆论氛围,只有打牢了这些官德建设的社会基础,官德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平衡权利义务,促进官德进步。中国传统官德强调轻利重义,人们现在仍然高度强调官员作为道德主体要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所应做的贡献、所应尽的义务,甚至危难关头,要为国家利益、为人民利益不惜牺牲生命,官员要完成这些高标准的官德,必须付出精神、健康甚至生命的巨大代价。相比较而言,对官德的道德主体在权利方面的尊重和保护显得不足,特别是民众对其精神上的尊重和组织部门在选拔任用考核方面的肯定;另一方面,当前一些官员以自我个体权益为主,只强调自我利益,不重视甚至无视作为官员所应尽到的道德义务,这也是官员品质无德、行为缺德的体现。因此,加强官德建设,必须要实现官德主体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重义务轻权利,会削弱甚至打击官员履行官德义务的积极性,会影响并阻碍官员个体道德的自我完善;重权利轻义务,官员突出个人主义,权力的使用也以个人为中心,以权谋私、权力寻租,以不道德的行为追求不道德的利益,违纪甚至违法。因此,平衡好官员作为官德道德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平衡好“德”与“得”的关系,真正做到使守德者受益,使无德者受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官德的进步。
培养公民意识,促成官德养成。公民意识概念相对于传统的臣民意识还比较薄弱。由于传统封建政治文化的影响,人民的主体意识薄弱,群众的官本位意识深刻,这也直接导致了群众没有太高的政治参与积极性。官德的建设离不开群众的舆论氛围和群众的监督,而很多群众对于跟自身利益联系不大的社会公共事务没有热情,参与度低,这就使官德建设丧失了重要的群众基础。因此,要积极培养群众的现代公民意识,促使群众主动参与政治生活、主动监督公权力的运行,从客观上积极促进良好官德的养成。
结语
当前中国贫富差距大,社会矛盾尖锐,社会道德滑坡,部分官员官德沦丧,负面影响巨大,因此,当前官德建设形势非常迫切。政府公信力的提升、社会管理的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社会道德的重塑、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些重大问题都首先依赖于官员的官德建设。
(作者单位:中共安康市委党校)
责编/丰家卫(实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