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锋
一、体验学习的认识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因此,体验具有以下特点:
1.体验是对学习个体的重视
包括个体的各种生活经验、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因为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经验为基础的,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更是使学生整个精神世界发生变化的过程。
2.体验是学习个体在数学活动中的行为、认知与情感的整体参与
数学课堂上的行为具体表现为: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拆一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各种形式的感官活动。体验除了感官活动,还需要猜测、类比、分析、验证、归纳、推理等各种思维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指令性的、没有思考空间的各种操作活动并不是体验,它仅仅是模仿性的机械操作而已。
3.体验中的数学活动包括合作与交流
这是因为数学建构活动有其社会性质,也就是说,“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与分享,才能达到共同建构的目的。
二、体验学习的实施
1.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1)课前关注学生值得体验的内容。
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这就需要我门在教学这些知识之前,组织学生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如,在教学生认识钟面时,我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每人设计一个“钟面”,于是,全班同学回家后纷纷行动起来,用纸壳、图画纸等材料,仿照自家的钟面制作起来,有不懂的地方请家长辅助制作。学生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结果在正式上钟面这一课时,就显得很轻松了,原本感觉很难讲授的知识,学生对答如流,并且,还随时地向老师提出了许多超出本节内容的东西。正是学生有了这些亲身体验,学生上课时思路打开了,非常投入,热情很高,学习起来特别轻松。
(2)课上开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体验。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因此,数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体会到数学的用途。才能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挂上钩,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这对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探索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如我在教学“加减法速算”时,是这样引入的,首先由电脑出示3箱苹果,其中2箱每箱100个,另有一个箱子里有47个,让学生从中取出199个,鼓励学生自由地思考“取”的方法。甲生:先拿47个,再拿100个,最后再从100个的一箱中取出52个,这样就取出199个;乙生:我先取100个,再从另一箱中取99个,共取出199个;丙生:我先取出两箱是200个,再拿出1个放回47个的那个箱子,这样就取出199个。师:如果让你来取出这199个苹果,你会用哪种方法?为什么?结合不同取法的
基于课堂提升学生思维力的策略探讨
姚文婷
摘要:本文探讨基于生物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思维力,使“有效”教学落到实处的教学策略。主要分析了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和现状,提出了有效提升课堂效率的思维力教学策略:六顶思维帽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思维导图教学法等。
关键词:生物;课堂;思维力;有效;教学策略
爱因斯坦说:“思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生物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到了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度。结合生物中考,时间短、任务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成为突破中考成绩瓶颈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而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途径,就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简称“思维力”。以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材为例阐述本观点。
一、利用教材思维梯度设计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关于动物的种类、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方面的内容是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教学素材较多,学生在这一方面的体验也较丰富,因此学生的思维是“经验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经验认知的代表动物中去归纳每一种类动物的共性特征,引导他们将动物主要特征与适应性生活习性结合起来理解,将形态结构与功能结合起来理解,将学生经验转化为理论。初中二、三年级开始能理解抽象概念的本质属性,但对那些高度抽象、概括而缺乏经验支持的概念,如“物种”“系统”“生物多样性”等,尚不能完全理解。
二、通过还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关于细菌的发生——鹅颈瓶实验的介绍。首先教师通过设问:1.巴斯德为什么要设计鹅颈瓶实验?2.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证实了什么?3.鹅颈瓶的特点是什么?4.生活中有没有类似鹅颈瓶实验的例子?(有些学生谈到牛奶吸管的弯头设计,教师鼓励开展实验)。然后请学生来扮演巴斯德,通过演示实验,尽力还原实验的原貌,突出精妙之处。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对科学史有了更深的体会,对科学家产生敬仰之情。
实践证明:层层设问、鼓励提问,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是养成思维习惯的有效途径。开放式的问题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自觉讨论,能使学生对问题思考更加深入。只有经常性置学生于环环相扣的问题下、体会豁然顿悟感觉,学生才能体会到通过思考获得成功的喜悦,才能激发他们不断地探求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特别是对于生物科学史和科学发现的介绍,教师在还原科学家发现的过程时,适当地还原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就会慢慢理解和产生兴趣。
三、开展“做中学”,整理探究过程的思路,形成理论型思维
所谓的“做中学”就是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进行学习。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是一系列的问题,学习者的任务是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学会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
在做中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做实验、学科学、增见识。“做”是为了取得感性认识、获得经验,然而,在理论上“做”的结果也有可能把一般代替了特殊、把个体代替了全部、把伪经验当成了真理。因此做中学,最终还是要回归思维的整理、规律的甄别,引导学生将“经验型”思维上升到“理论型”思维,这样学生才能收获真正的科学规律,达到探究学习的最终目的。
如在第五章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的教学:首先,通过小组活动——制作包子(发酵面皮和未发酵面皮作对照),来亲身体验发酵技术的应用;接着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发酵现象”,使学生有了直观的经验,再去思考发酵的实质。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应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作介绍,然后完成学案。最后,包子蒸熟,师生共品尝——发酵和未经发酵的包子。经验有了,教师还要进一步总结抽象,促使学生的经验思维上升到理论水平,本课才真正结束。
四、运用“六顶思维帽”训练促探究能力逐级提升
学生思维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正是进行思维训练提高的最好时期。而提升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六顶思维帽就是其中的一个模式。运用六顶思考帽模式可以指导学生或小组进行评价、讨论生物实验方案或探究活动方案。生物探究活动时运用六顶思考帽可以帮助学生设计一个思考提纲,按照一定的次序思考下去。就这个思考工具的实践而言,它会让大多数学生感到头脑更加清晰,思维更加敏捷。学生养成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可以适用于各种探究活动方案的制定。如,探究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不是先天性行为。组织学生讨论方案时引导他们采用六顶思维帽法,使学生思维更加清晰。
五、运用头脑风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头脑风暴法用于集体讨论一个开放性的命题,学生通过对问题联想反应、现场热情互相感染、竞相发言提高竞争意识等,培养和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特别是探究学习过程、对科学史的教学中,有效运用头脑风暴法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加深对科学研究和发现过程的理解,在团体组织学习时显得非常必要。
教学案例:关于细菌的教学,我采用头脑风暴法引导学生开放式学习。具体如下:布置预习作业,对细菌的知识进行网络学习。然后再在课堂上抛出问题——你知道为什么细菌无所不在吗?利用你所知道的知识回答。学生七嘴八舌,回答的内容五花八门,有的说细菌小而轻;有的说有传染性;有的说繁殖速度快……可见学生对于细菌并不感到陌生,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开展。
参考文献:
[1]蒋贵员.素质教育中的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09(18)
[2]林奇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3)
[3]李志国.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2009(09)
[4]陈小梅.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复习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S1)
[5]吴清华.论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效率的策略[J].生命世界.2010(07)
[6]袁美华.生物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04)
[7]苏鲁.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7)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中学5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