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一文一扇窗

2014-05-28 02:15詹晓玲余珊庆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儿童诗公鸡诗句

詹晓玲 ?余珊庆

【目标预设】

1.阅读与欣赏儿童诗《公鸡和狐狸》,掌握其中心思想,领会其意境。

2.根据儿童诗《公鸡和狐狸》的内容展开丰富想象,按要求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做到内容生动、有创意、叙事明晰、层次分明。

3.激发学生读诗歌、学诗歌的兴趣,提高对儿童诗的赏析能力,养成爱观察、勤动笔的良好习惯。

【设计思路】

一串闪光的文字,如春风般拂过心灵,如小小雨滴滴落心头,带来无限遐想。儿童诗,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一种色彩,烙上一个印记,带来一种节奏。诗歌《公鸡和狐狸》内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用智慧挫败阴谋的童话故事,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童诗,诗歌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为学生自由想象提供了依据。本设计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指导学生习作:1.以范文为例,让学生在习作初始阶段有例可仿,明确写作方法。2.学生根据儿童诗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这个故事的主旨。3.让学生把所说的、所体验到的、所感受到的用笔写下来。4.赏析评价,将写好的习作让学生互评,全班点评,以鼓励为主,激励学生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共同分享习作成功的快乐。

【设计流程】

【教后思考】

一、于反复吟诵中,找准儿童诗的美点,体悟诗歌情感之美是改写成功的关键所在

儿童诗就像一幅水墨画,轻描淡写,清新自然;儿童诗就像一泓清泉,婉转悠扬,轻吟浅唱;儿童诗就像一阵微风,带来缕缕思念,春光无限。《公鸡和狐狸》这首儿童诗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品读诗句时,把握诗中关键字词,反复诵读,读透诗意,悟透情感。动笔改写前学生的心灵只有饱蘸诗意、饱蘸情感之后,才能写出动人的文字。本堂课第一部分重点是师生共同口头完成儿童诗《公鸡和狐狸》的改写。我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味、反复吟诵,来还原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情感,再进行口头作文。这是首童话诗,内容上比较好懂。但是既然是诗,就应该感受到诗的韵味、诗的美妙。教学之初,我让学生反复读,自由读,指名读,轮流读,男女生赛读,我发现随着读的遍数的增多,学生越读越有味,也越读越有感情。是呀,不需要过多地讲解,学生们在一遍又一遍地朗读中就爱上了这篇儿童诗。他们争先恐后,互相“挑战”着,在读中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情趣美。

二、降低习作难度,激发创作热情,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中掌握准确的改写方法,是改写成功的难点所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忆儿童诗的特点,模仿说诗句,改写诗句、补充诗句、分析诗句等,力求让学生在与伙伴的交流中自然感知、了解儿童诗的基本特点,降低习作难度,激发创作热情。这样的教学方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妙趣横生的学习内容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了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

将学生儿童诗改写的兴趣激发出来,应该说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究竟如何改写呢?常规方法究竟是什么呢?正确的方法指导也就成为儿童诗改写指导的难点。在课堂实践中,我注意根据具体学情,兼顾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学习感受,采用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指导程序,真正实现了作文教学的务实高效。儿童诗改写引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拓展想象的空间,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这个环节通过配乐创作,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冲动,赋予了美好的情感享受。“现场创作”正如水到渠成,言为心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激发出来,提笔改写。在创作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不拘俗套将五彩斑斓的童心世界展示出来。

这堂儿童诗改写课为孩子们打开了朗读儿童诗、欣赏儿童诗和改写儿童诗的一扇窗,将热爱儿童诗的种子悄然种在孩子们的心中。 “一诗一文一扇窗”—— 一扇通向真善美的窗,让他们的童年如花般灿烂地开放。整节课就这样在听说读写中,我简简单单地教着语文,学生快快乐乐地学着语文。

猜你喜欢
儿童诗公鸡诗句
教案《创作儿童诗》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自私的公鸡
说话的公鸡
聪明的公鸡
儿童诗的情感表述与情境创造
杜甫诗句填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