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运福
曾向身边的友人询问过这样一件事:假如明天一早起来,你发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脑袋上长出了一对兔子的耳朵,你会怎样处理呢?从大多数的成人口中得到的答案就是赶紧做手术割掉。同样的问题,抛给了学生,得到的答案却是五花八门。
乐坏了
哇!兔子耳朵,哈哈,看来我真的不是凡人,悄悄地碰碰,细细琢磨一下,我……我不会是嫦娥姐姐身边的小白兔吧!这手感,毛茸茸、软乎乎的,真好!糟了!今天还要去奶奶家,这也太引人注目了。有了,带个粉色的发卡,合在一起,真中有假,以假乱真,兔耳朵发卡,世上独一份哦!
——益 含
幽默极了
生活如此多坑啊!兔子耳朵?怎么不长猪耳朵呢?还能沾点猪八戒亲属的荣耀。现在看来,我是中了变异毒素了。那——有没有病毒血清啊?不过,医院估计没有这样的病例吧!完了,阿弥陀佛!贫僧——哦不,是贫兔就要火了!
——星 锐
奇怪了
嗯?我怎么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今早我的听力怎么这么好?摸摸我的耳朵……啊?有毛啊!快……快拿镜子看看:天哪,我怎么长了一双兔子的耳朵!
“小弟,吃饭了!”餐厅传来哥哥的声音。赶紧吧,用大毛巾包上,就说自己刚洗过头,怕着凉。来到餐厅,一眼就看见了妈妈准备做菜的一盘胡萝卜,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顿狼吞虎咽。谁成想,光顾着吃了,不小心耳朵露了出来。不好!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看着家里人瞪大的眼睛,一转身,“突突突突”,赶紧跑回了屋子。
——祥 瑞
出名啦
“哇塞!好可爱的兔耳朵!”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长出了一双兔子耳朵。我想,世界上可能只有我一个人是这样,那我不就火了吗!出名了吗!赶紧拿出一张纸,开始练习签名。
——浩 洋
儿童,敢想、敢说、敢做,尤其是低年段的学生,更是喜欢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正所谓:童言无忌。这就为我们引导孩子们的习作提供了许多大好的教学良机。
看一看
我们知道,孩子们生活、学习的场所为他们提供了众多习作的素材,可为什么有的孩子写不出来?其实每天会有许多事情让他们感兴趣,也许他们也会有某种冲动,想写一写,但往往又会被另外一件更具吸引力的事情打断。事后,有的能想起,勾勒细描成稿,得以叫他人欣赏。可绝大部分孩子,还是对当时的想法忘了又忘。逼得紧了,有个大概框架,虚构一些情景,应付了事,常常是生硬的痕迹十足,缺少真与趣。对此,习作的随机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曾读过我校一名教师对二年级孩子的作文指导随笔,很受触动。
师:外面白茫茫的一片是什么呀?
生:是雾。
师:早晨,你一推开房门,发现了什么?
生:外面都变白了。
师:那像什么呢?
生1:像一个大大的棉花糖。
生2:像冬天下了一场大雪。
师:眼前有什么感觉?
生1:像我带上白色的眼镜。
生2:像有一层厚纱帘。
师:远处的小山呢?
生1:远处的小山被吞掉了。
生2:远处的小山丢了。
生3:远处的小山不见了。
师:近处的小树呢?
生1:近处的小树变成了影子。
生2:近处的小树看不清了。
生3:近处的小树套上了纱布罩。
师:太阳公公出来后,又怎样了?
生1:太阳公公嘴好馋,他大口大口吃棉花糖。
生2:太阳公公出来了,小山被吐出来了。
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但有趣而又真实的内心世界凸显了儿童的真与美。如果再能叫学生们拼音加汉字的写上几句,让会说而不会写的孩子及时留住精彩,该是多惬意的一件事。
画一画
拿来一张小凳,静静地坐在孩子们的后面,听了一节美术课《蜗牛和海龟》,只是想感知一下任教老师提出的美术与习作的整合效果。看着孩子们那专注的神情,着实令人爱怜:那边,画着画着,抿嘴不自觉地一笑,会是什么样的想法让他动容呢?这边,手拿着蜡笔涂抹着,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沉醉其中,自在逍遥。
“上弧下弧鱼身出,一圈一点眼骨碌,画点波浪当鱼鳞,吐出泡泡一嘟噜。”此时,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儿时父亲教我画鱼儿的情形。记不清是从哪篇文稿里积淀了这样一句话:每一个孩子都喜欢涂鸦。细数中国汉字的发展史,不也走了一条象形和形声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吗?图画是最基本的造字单位,它是人们最乐意接受、最直白的表意的文字方式。画画是孩子们的最爱,画上有孩子们眼中的事物,更有他们内心多彩的世界。
想不到,静静的课堂让我想了这么多,思绪放飞得那么远。
我有点坐不住了,倒背起双手,巡视起孩子们的画作来。鲜亮的色彩,主人公可爱的表情、扭动的身姿……无不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心、我画、我世界。
接下来的一节课,与其说是习作指导,不如说是孩子们心灵之曲的鸣奏。听,孩子们的创意:
粉色的小蜗牛耍了一点小聪明,赶忙说道:“喂,你的钱包掉了!”黄色的小蜗牛赶紧低头找,可惜已经来不及了,那嫩草已经被别人吃掉了。看到他失落的表情,粉色的小蜗牛也感觉自己做得有点不对,急忙说道:“哈哈,逗你的,我们一起来分享吧!”一次小小的比赛在快乐的气氛中结束了。
看,孩子们的画作:
身穿漂亮花外衣的小海龟躺在沙滩上,晒了一会儿太阳,又玩起了沙子,把两只脚伸进沙子里,把脑袋探出来,眯着眼睛,嘴里不停地哼着小曲。哇!真是太会享受了!……
短短的20分钟,一篇篇小短文已经呈现在讲桌上。课后,一群孩子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说着,归纳起来就是几个字:这么写作文有意思。
是啊!做有意思的事,写有意思的文,怎能不叫人喜欢?低年级孩子的文稿中,穿插些有趣的小表情,孩子们不仅愿意写,读着也别有风趣。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有了一定的绘画技巧,此时,可以给自己的习作配置插图。优美的插图更能激发人们对文章内容产生丰富的联想,促使读者继续读下去。给自己的成果配上满意的画面,是不是更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呢?
演一演
众所周知,小学生作文的一大弊病就是内容不具体。对此,教者需要静下心来,有计划、有侧重点地进行训练。可以利用儿童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乐于展示自己的特点,让他们演一演,然后再写一写。如:表演吃到酸甜苦辣的食物的表情;模仿《新闻联播》,自愿组合,进行一次“家庭新闻联播”;你来比画我来猜(表演成语)……
当然,学生亲历了,再交流,后成文,一定会有很多孩子的文稿有些相似,但这完全没有杞人忧天的必要。孩子们的作文,就是走了一条先模仿后创造的路程。如果说,有些作文能力差的孩子,也能在同学那儿汲取丰富的词句,使自己的文稿成型成样,这不更达到了我们教学的目的吗?更何况,集体中总会有几个突出的写作苗子,他们总会标新立异,想法与众不同。比如,同样是描写自己急切的心情,有的孩子会这样表述:
我的卷子怎么不见了?马上要上学了,这可怎么办啊?“上帝啊!老天爷啊!赶紧保佑我吧!”书包里,没有;把每一页书都翻翻,没有;写字桌?上上下下翻了个遍,没有;床底下?也不可能啊!看看,没有……天啊!找不到可就惨了,那可是昨天晚上我花了一个多小时完成的,老师说:明天要是没完成或者没带来,收拾的干活!
“宝贝,出来吧!你在哪儿?”我的眼泪急得都快要掉出来了……
心一横,最后再找一遍,没有就算了。我翻,我找,简直就要把我的小卧室翻个底儿朝上了,结果——还是没有。我累得一屁股坐在床上。
不言而喻,我们会为这样的心理活动文稿喝彩。
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上,主持人白岩松蹲在98岁的仁医胡佩兰的身旁采访的镜头可能很多人都看见了。有时在想,如果我们每一个从事作文教学的师者,都能蹲下来和孩子共视角、共心声,多创造让孩子们展示他们世界的真、美、趣的机会,那会有多少精彩充实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