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健脾调心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心脏过早搏动的临床研究

2014-05-28 07:21魏希进李永春田利军崔华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关穴早搏心脾

王 锐,魏希进,管 琳,王 健,李永春,田利军,郭 丽,崔华峰

过早搏动(早搏)是由于窦房结以下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生激动所引起的心脏搏动。本病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之一[1,2]。目前,西药及以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和导管射频消融术为代表的非药物疗法对早搏有一定的作用。但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有着严重的致心律失常作用,非药物疗法价格昂贵,又有严格的适应证限制及并发症[3]。因此,临床应用受到较大限制。针刺治疗早搏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副反应少等优点[4-7]。笔者基于多年临床经验,以灵台、神道、内关、百会穴组成调心安神针法治疗早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6]。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选取临床常见的心脾两虚型早搏患者,施以健脾调心针法并观察其疗效,以期为寻求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早搏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来自2009年10月—2012年9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或病房,共纳入病例6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实际完成共计65例。观察组年龄最小41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9年。对照组年龄最小38岁,最大69岁;病程最短0.5年,最长10年。经χ2检验,两组在性别、病情分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t 检验,两组在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西医诊断 根据叶任高、陆再英主编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8]中关于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2.2 中医诊断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心脾两虚型心悸诊断:①患者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面色晄白,头晕乏力,胸闷气短,自汗,纳差。②舌淡红,苔薄白,脉弱结或弱代。

1.2.3 病情分级 根据1979年9月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常见心律失常病因、严重程度及疗效参考标准”将过早搏动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患者无明显症状,平均每分钟过早搏动≤5次。中度:平均每分钟过早搏动>5次,或呈二、三联律。重度:有多源性,或连续二个以上过早搏动,或R 波在T 峰上而Q-T 延长者。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心脏过早搏动诊断标准的轻、中、重度患者。年龄18岁~70岁。患者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有严重危及生命的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等。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

1.5 治疗方法 观察组,健脾调心方:灵台、神道、内关(双)、百会、气海、足三里(双)、三阴交(双)。操作方法:患者先俯卧位,取灵台、神道穴,穴位常规消毒,以0.30mm×40mm 毫针直刺(20~30)mm,力求针感向前胸或侧胸部放散,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约1min后出针。然后仰卧位,取内关(双)、百会、气海、足三里(双)、三阴交(双)穴,以0.30 mm×40 mm 毫针直刺双侧内关穴(15~25)mm,行小幅度提插捻转手法,力求针感向上臂和胸部传导;百会穴向后平刺(15~25)mm,使局部有紧胀感;三阴交针尖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斜刺,进针(15~25)mm,采用提插手法,使轻微的麻电感下达足底,以上穴位得气后,施行与前述相同的平补平泻手法;气海穴直刺(20~30)mm,足三里直刺(25~40)mm,得气后行小幅度捻转补法。电针治疗仪一组导线的两个接头分别连接双侧内关穴,疏密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12次为1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对照组,取穴:内关穴(双)。患者仰卧位,针刺操作手法、电针方法及留针时间、治疗频率和观察周期等均与观察组相同。

1.6 疗效观察 动态心电图观察24h的早搏变化。观察时点为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各进行一次动态心电图检测。

1.7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1979年9月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常见心律失常病因、严重程度及疗效参考标准”,将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恶化四级。

1.8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软件包(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经Ridit分析,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2.2 观察组治疗前后病情分级 经Ridit分析,观察组治疗前后病情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详见表3。

表3 观察组治疗前后病情分级比较 例

2.3 对照组治疗前后病情分级 经Ridit分析,对照组治疗前后病情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情有改善。详见表4。

表4 对照组治疗前后病情分级比较 例

3 讨 论

早搏属于祖国医学“心悸”、“怔忡”范围,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四脏密切相关[10]。多年来,针灸治疗早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辨证选穴、施术方法、疗效判定等尚无统一标准,这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针对不同证型,优化筛选腧穴组方,并对相应腧穴施行特定的针刺手法,以规范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针刺治疗早搏的疗效,值得深入研究。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6,7],针对心脾两虚型早搏设立了健脾调心方,即调心安神方加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并与电针内关穴相对照,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健脾调心法和电针双内关穴对心脾两虚型早搏均有效,且健脾调心法的疗效优于内关穴。

心脾两虚型早搏多因饮食劳倦、思虑过度等致脾虚气血生化乏源,心失所养,心神不宁而发病。因此,治疗应重视补益脾胃,正如针灸名医孙吉山所言“胃有生气,则心气当蒸蒸而自充[11]”。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胃的下合穴,有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之功,《会元针灸学》中有“补三里而能健脾”的记载。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具有健脾利湿、兼调肝肾的作用。针刺足三里可改善脾虚小鼠自由基代谢[12],调整胃和心脏的功能性紊乱[13];足三里和三阴交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14],二者合用可以调节脾虚证大鼠血管活性物质含量,并改善其脾虚症状,作用效果类似于四物汤[15]。气海属任脉,因为人体元气汇聚处而得名,有益气助阳、调经固精的作用。以上三穴与调心安神方组成健脾调心方,共奏益气健脾、宁心定悸之效。

健脾调心针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心脏过早搏动具有较好的疗效,该针法取穴精当、操作安全。

[1] Ornato JP.Sudden cardiac death//Tintinalli JE,Kelen GD,Stapczynski JS,eds.Tintinalli’s Emergency Medicine:A com prehensive study guide[M].6th ed.New York:McGraw-Hill,2003:11.

[2] Lloyd-Jones D,Adamns R,Carnethon M,et al.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09update: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atisties committee[J].Circulation,2009,119:e21-e181.

[3] Jessup M,Abraham WT,Casey DE,et al.2009Focused Update:ACCF/AHA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in adults: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e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eart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J].J Circulation,2009,119(14):1977-2016.

[4] 张波,夏冰,高颖,等.针刺治疗心脏早搏70例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9,7(18):1154-1155.

[5] 余芳,张唐法.宁心安神法针刺治疗心悸48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0,26(3):34.

[6] 王锐,张宁宁,谭奇纹,等.针刺调心安神法治疗心脏过早搏动的临床研究[J].世界针灸杂志,2012,22(2):34-37.

[7] 王锐,张宁宁,谭奇纹,等.电针灵台、神道穴对心脏过早搏动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13,33(5):385-387.

[8]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6-201.

[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1-32.

[10]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31-134.

[11] 齐丽珍.孙吉山老师学术经验介绍[J].上海针灸杂志,1996,15(2):1.

[12] 朱兆洪,丁柱,汤希孟,等.针刺“足三里”对脾虚小鼠脑组织中NO 和NOS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针灸,2000,5(5):309-311.

[13] 黄晓卿,陈凌,姚志芳,等.电针对胃电节律紊乱和心动过速调整作用的试验观察[J].中国针灸,2002,22(3):181-182;184.

[14] 赵保民,黄裕新,赵宁侠,等.电针调控大鼠胃酸分泌的机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9):786.

[15] 张聪,李旭阳.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对脾气虚证大鼠血清NO、ET-1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6):226-228.

猜你喜欢
关穴早搏心脾
养心护心,常按内关穴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过桃花村
晕车时用力点内关穴
辅助治疗心血管病有个第一要穴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