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
进入7月,又进入了国内的旅游旺季,但公园、景区票价贵,早已引得民愤汹汹。有专家称,这种涨价风,除运营维护成本等因素外,背后有着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景区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财政对门票收入的依赖这“三大推手”。
在我看来,在目前的国情下,景区门票飙涨是没有办法的事,而且肯定还会涨。这里有着赤裸裸的市场供需的规则:只要大家愿意花钱,门票再涨也照样人满为患。这里透视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中国在高速城市化的发展中,对自然保护不力,使得自然景观成为稀缺资源。
美国则是个景区廉价甚至免费的地方。这里当然有国情之不同。美国毕竟地广人稀。不过,即使在美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景区大部分都是近乎免费的。举例而言,联邦野生保护区,大部分是免费开放,或者最多收一点停车费、过夜露营费等,十几二十块而已。每个州,又有州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等,基本也都是免费开放。即使是最基层的镇,哪怕只有几千人,也有大量的镇级自然保护区。比如我家住的小镇不过6000人,到处是自然保护区。我家对门邻居一侧,就是一大片自然保护区,从家门口走过去只需三分钟,而且在里面跋涉从来没有碰见过别的人。我平日进行马拉松训练,经常一日在非机动车道上来回跑24公里。这条12公里的路程,就穿过了三个自然保护区,碰到的野鸭子比人多。试想,你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可能会去花100块钱逛公园呢?
这种随处可见、空无一人的景区,绝非仅仅用人烟稀少就能解释。这里有着诸多制度的因素。《纽约时报》刊登过一篇专栏文章,题目是《我们都是富人》,讲的就是美国的联邦野生保护地制度。这种制度,保证最优美的风景掌握在联邦手里,在严格的规约下免费向老百姓开放。在贫富分化极为严重的美国,盖茨、巴菲特固然能享受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东西。但是,在自然这一项上,他们再有钱,所享受到的最美的景色也不会比老百姓多。因为美国最美丽的自然景区,不仅大量地被保护起来,而且基本免费,连最穷的人也可以享受不尽。
在波士顿这种高度都市化的地方,不时能够看到这样的新闻:开了一百多年的农场实在经营不下去了,只好卖掉。但是,买下来的一方,按照法律也只能种地。农地就是这么被各级政府保护下来。乃至波士顿郊区的农民不得不花样翻新,把老玉米地割成迷宫,吸引城里的孩子们来玩,这是要收门票的。当然,联邦政府有时还会鼓励农民把农地抛荒为原始状态,为此每年按亩支付给农民钱。美国房市崩解之时,环保组织乘机从濒于破产的开发商手中廉价收购土地,把住房用地改为自然保护区。这些主要是在政府的框架之外进行的。
这么比较一下就明白,景区门票飙涨,更多的是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生态危机。
从另一方面看,景区门票飙涨,未必一定是坏事。在自然景观如此稀缺的情况下,在各种自然保护的制度严重滞后的情况下,景区门票涨了,也许会刺激各地方政府发展绿色经济,珍惜自然景观资源。同时,在这样的价格平台上,政府也应该鼓励私人创造收费制的自然景区。当然,自然景区主要是公共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问题,无法单纯依靠市场解决问题。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通过市场调节门票,对自然保护恐怕还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