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2014-05-28 19:17杨湘宁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职业院校毕业生

杨湘宁

一、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做出了战略部署,明确要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战略任务;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实行分类招考、注册入学、学分转换是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举措。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发挥好政府引导、规范和督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一是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二是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三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鼓励中外合作。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政策。四是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与公办职业院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推动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五是强化政策支持和监管保障。各级政府要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分类制定和落实职业院校办学标准,加强督导评估。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完善资助政策,积极推行直补个人的资助办法。健全就业和用人政策。让职业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

二、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主要经济国家都加大教育结构调整,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无论是高中阶段实行单轨制的美国,还是高中阶段就实行分流的德国,都建立起与普通教育体系相对应的职业教育体系。英国、澳大利亚还通过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挂钩等值的办法,建设起递进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刘延东副总理多次强调要加大教育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袁贵仁部长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要求:“要调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要加快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普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多年来,江苏职业教育通过稳步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推进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途径,初步建立起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相衔接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接续培养,使得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生态发生很大变化。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正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为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省教育厅今年将提请省政府制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意见,明确今后一个阶段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构建上下衔接、协调发展的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一是继续做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项目试点工作。日前,各市教育局和省级职业教育集团已按要求向省教育厅申报2014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进行今年试点项目评审,重点支持前两年已开展的优势项目、各试点形式中空白专业、职教集团内试点合作项目。各地要认真总结前两年试点项目的实施情况,加强对试点院校的指导和检查,将试点重点转向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衔接。二是拓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渠道。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15年,40%以上的职业院校毕业生通过多种渠道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目前,江苏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比例约在30%左右。省教育厅将进一步扩大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规模,逐步使普通本科招收中、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达到20%以上,使专科层次高职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达到50%以上。进一步完善中职毕业生注册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制度,扩大注册入学规模。三是创新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严格五年制高职学校及专业设置审批,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支持优质学校和紧缺专业加快发展。加强办学水平和专业建设评估,对办学条件不好、教育质量不高的学校和专业实行“黄牌警告”直至停止招生处理。完善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提升内涵建设水平。

(二)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工作。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工程,是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关键性环节。今年1月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通知》,在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的基础上,以课题研究形式,组织试点院校对接产业、统筹兼顾、协同创新,开发任务导向、衔接贯通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含应用型本科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省教育厅将会同省财政厅落实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立项课题研究经费。各地要成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小组,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重点指导、支持职业院校依托职教集团,针对本地支柱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快构建对接现代产业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计划到2015年,所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均建立起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到2020年,全省中高等职业教育对应专业基本建立起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三)深化内外对接、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改革。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的立法工作,明确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权利与责任,出台鼓励行业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各地要深入开展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调研,提高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的预见性、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等相关专业,全面提高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要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重点推进当地百强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深度合作;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逐步建立职业院校学生定点实习实训、教师定点实践锻炼制度。省教育厅将适时启动校企合作示范组合、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评选工作。

三、深化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201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选拔和培养规律,重点探索“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促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发挥个性潜能提供多样化选择。我省于2008年对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政策进行重大改革,建立起注重技能、综合考试、全面评价、择优录取的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学考试制度。在此基础上,2011年我们进一步扩大高等院校办学自主权,启动中职毕业生注册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制度。实践证明,这些改革举措是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逐步被教育部认可、采纳和吸收成为国家政策。今后,我们将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改革。

(一)将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纳入全省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规划。将职业教育招生考试作为全省教育招生考试的一种类型,分类规划、统筹安排、逐步推进。认真总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的经验,进一步扩大一般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要在现有试点衔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中高等职业教育探索转段管理办法,建立过程考核、专业考试、综合评价的考试制度。凡进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的项目,在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的监督和管理下,学生通过高等院校与中等职业学校认可的考核考试,转段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

(二)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制度。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加强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2013年我们在南京、常州、南通三市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首次测试3.6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的公共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2014年,我们将扩大试点范围,计划在7~8个省辖市统一开展专业综合知识的测试;2015年或2016年将在全省开展专业技能的社会鉴定和考试,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制度。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一方面作为衡量地区、学校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指标,另一方面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申请进入高等院校的依据。

(三)推行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职业教育必须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促进就业、不断提高就业质量是衡量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我们正依托中等职业学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建设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平台。平台计划于今年试运行,将跟踪每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三年,主要反映学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就业薪资、专业匹配、就业稳定、就业保障、就业满意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建立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公告制度,推动职业学校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四、切实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

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教育信息化要做到“三个率先”:教师率先使用、职业教育率先部署、发达地区率先示范。各地要认真落实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以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提升职业教育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基本路径,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引领和支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

(一)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在部分学校试点建设基础上,今年省教育厅将研究出台职业教育智慧校园建设标准。苏南地区和有条件的学校要率先启动,实现网络融合、数据融合和服务融合,建成一批为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全方面智能服务的智慧校园。

(二)推进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重点建设一批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网络课程、工作过程模拟软件、通用主题素材库、名师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微课程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积极探索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资源开发新机制。各地要大力支持省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

(三)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各地要将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教师引进、资格认证、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绩效考核等考评体系,抓好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全面提高校长、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教学大赛制度,形成“人人参赛、逐级竞赛”的大赛机制,并开放共享竞赛成果,指导学校普遍开展信息化教学。

(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是要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各地要通过科研立项、网络空间应用、专题培训、课改实验等措施,提升职业学校实习实训、项目教学、案例分析、技能竞赛等的信息化水平,探索产教结合、工学结合、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职业院校毕业生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自治区近年将建65所标准化中职学校
数据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