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凤珍
摘 要:“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是一个多么形象的比喻,然而我们的教育却常常走入这个比喻的误区,也像修剪冬青一样来教育我们的孩子: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步骤,统一的方式,这样的教育往往收效甚微,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98-01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是一个多么形象的比喻,然而我们的教育却常常走入这个比喻的误区,也像修剪冬青一样来教育我们的孩子: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步骤,统一的方式,这样的教育往往收效甚微,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应尊重其个差异,从人本主义出发进行分层,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
一、以人为本 合理分层
前苏联合作教育家认为:“个体差异性,不仅指认知能力的差异,它包括了兴趣、动机、思想、情感、兴趣爱好、家庭学习环境等的差异。”据此,可将学生分为以下三层:A类生。成绩优异,兴趣爱好稳定,各方面表现突出,掌握了良好的自学方法。B类生。智力较好,但自制力弱,易“见异思迁”,成绩不稳定。C类生。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生的分层一般采用调查法、谈话法、全面观察法、综合法等多方位进行。所有的事物都在变化中发展,分层并非一成不变,因此,教师始终注意这些变化,随时进行调整,要让能动的个体在变化中适得其所。还可以针对各科分层,学生的归属在不同的课程中有所变化。这里必须着重说明的一点,就是在分层教学中,为了课堂教学的方便,简单地把学生分成一、二、三层,而忽视了每个学生的差异,忽视了层次中又有多种层面的存在,这种分层教学势必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是“换汤不换药”。我们应把分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当中每一个环节,才能使每个层次,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较大的提高。
二、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教学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注重分层的个别指导,关注每一个人的个体差异性,强化个别化教学。如:上《狐狸和乌鸦》一文时,教师提问:
狐狸和乌鸦一共有几次对话?(C类生)
前两次和第三次有什么区别?(B类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C类生根据板书回答。)
乌鸦第三次为什么这么做?(A类生)
在分层教学中要注意层次互动、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例如在朗读方面,先请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朗读,让同学们进行评议,再请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同学朗读,还可以请同学边朗读边表演。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何使教因材施,材由教成,这是根本问题之所在。
三、发挥潜能 分层练习
练习是巩固掌握知识的必要途径。 “实践出真知”。语文课堂的练习应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原则。A类生的题型多为灵活运用型,体现一定的创新能力。B类生独立完成基础题,训练其学习习惯为主。C类生是适度的基础题,目的是让其每次都有进步,培养学习兴趣。
技能型练习要由学生偏好决定,发展特长为主。教师尽可有的放矢地因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练习。如:性格内向、不善言词的学生,让他做“外交家”;思维条理不清晰、缺乏逻辑性的学生,让他做“书记员”,总而言之,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给予适当的练习。
四、激发内驱 分层评价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和教育的技巧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是就脑力劳动的内容,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我们在评价学生时,一定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评价,要认识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的发展,促进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对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更多的鼓励,所以,教师应多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有一次语文课上,我有意请一位平时不爱讲话,比较腼腆的小男孩起来朗读课文,他一听到叫到他的名字,满脸通红,手指不安地抓着衣服。在同学们的注视下,他不得不读了起来,结果可想而知,声如蚊蝇,一字一顿。读完后,同学们不解地看着他,而他呢把头低得更低了。这时,我立即举起手鼓起掌来,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片掌声,然后我真诚地说:“郑乐同学从来没在大家面前读过课文,今天,他完整地读完了课文,虽然有点紧张,但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我们相信他下一次一定会读得更棒。”我再看他,头已经抬了起来,目光也变得异常有神。后来我又对他进行了几次训练,如今他能在同学们面前较为自如地表现自己了。评价以赏识、鼓励为主,多层次、多维度、多元性的评价力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总之,教学强调个别化教学、分组教学,强调对每一个学生的因材施教。而分层教学,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爱,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他们的能力,为他们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