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新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053-02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改革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转变那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实践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就是自我监控下学习,这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应当给学生留有思考和选择的机会,提出学习的问题,确定学习的目标。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写完课题后,问学生对于分数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学习的问题。有的学生说想知道分数怎么读,怎么写;有的学生说想知道分数表示什么;有的说想知道它为什么叫分数。这时教师从学生想知道的问题中筛选并整理出要解决的问题。这种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的做法,能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差异,让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目标,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这正体现了新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允许学生选择学习方法。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式也存在差别。比如,有时学生在学习时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学生则更喜欢与人交流;有的学生喜欢按一定的程度学习,有的学生喜欢独树一帜。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偏爱的、较稳定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我们不应该强求一律,应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如上面提到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用不同的方式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特征。有的学生喜欢从现实的具体问题出发认识分数,有的学生可能更愿意与同学交流。教师应允许学生按自己选择的方法进行探索,这种做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学习方法的空间,既尊重了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3.培养学生调控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不应由教师整齐划一地去硬性规定。因为即使是相同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需要时间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有差异的。过去教学“9加几”时,教师要求学生统一用“看大数、拆小数”进行计算,即使是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提倡按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学生的方法往往被认为是“不好”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个性,也就失去了创造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强调自主学习,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包括用不好的方法计算。所以教学“9加几”时,应让学生感到,选择那种计算方法不是课本说了算,也不是教师说了算,而是学生自己说了算,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的成功体验。
4.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了这个教师的教学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如当学生独立探索到4分钟时,教师发现有几位同学还没有完成任务,便延长了1分钟,然后用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索结果并进行验证。这位教师先后给学生提供的自主学习时间达到20分钟,占总时间的近50%。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其实就是这种自主学习的时间。
二、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的现状,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长期以来,在教学活动中缺少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合作精神欠缺,交往能力差。新课程提倡新的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互相沟通见解,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的组织合作学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合理分组。合作学习宜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得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每个小组4~6人为宜。每学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交往空间。
2.明确任务。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才能开展合作学习。如关于“平行四边行面积”的教学,教师开始就提出然后学生用手中学具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这是一个探索性同时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果教师提出“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3.形式整合。所谓形式整合是指合作学习在实施中要与其他学习形式进行整合,以期求的最佳效果。如“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教学,围绕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师先让学生个别学习,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合作学习。这个组合非常重要。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就无法形成自己的思考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就只能是观众和听众。教师必须给一定的个别学习的时间,而且还应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
4.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与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的内容一是认知与技能方面的,二是过程与方法方面的,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学生交流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方法方面的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交流。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言并记录下自己没想到的问题。这种交流达到了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
三、改变机械的学习现状,培养探索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实践能力,应该研究探究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况,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从这个定义我们可知,探究的主题既可以是学科领域的,也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它最根本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是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性学习的三个目标。
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以上介绍的三种学习方式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例如,探究学习既可能是自主的,也可能是他主的。在目前的课堂中真正自主的探究学习是较少的,这需要一个过程。同时,探究学习既可能是个体探究,也可能是合作探究。由此可见,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三种学习方式的恰当组合。至于如何组合,则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
(责任编辑 全 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