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05-27 00:26:05傅建飞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7期
关键词:想象力创新能力课文

傅建飞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079-02

创新,是新世纪教育的使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新世纪教师的责任。下面我就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做法。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证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判和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千方百计的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积极的期待和愉悦的满足感,树立不断追求新知的强烈意愿,把学习看成是对义务感和责任心做出自我承诺的前提下,主动参与和认识探究的过程。即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把“厌学”改造为“乐学”。从而较好的掌握知识技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思维更加活跃了,创造能力也应运而生了。在讲《活板》一课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把活板的制作过程用实验展现出来,课堂不再是教师权威性的讲解,主动权交给了同学们。他们活跃起来,一个个兴致勃勃,自己动手、动脑,利用文具盒、本、笔、橡皮、纸条等现有材料,细致研究课文将活板的制作过程都展现出来了。课文不需教师讲解,学生自行解决。这节课,我没有强调纪律,也没有紧盯溜号的学生,只做参谋,做助手,没有权威性的给予,学生们竟全都掌握了本课的内容,而且激发了他们去搜集现代印刷科技的资料。在这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更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鼓励大胆质疑的教学风格,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萌芽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的过程实质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因此,质疑蕴含着创新的萌芽。

质疑是学生在对教材深层次理解和探究的基础上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它蕴含着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提升和外露。因此,要鼓励学生自由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究发展,变疑问为兴奋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的方法如下:

1.无疑处导疑

爱因斯坦说:“有时候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对司空见惯的人、事、物,学生不感到奇怪,这时需要教师适时诱导,启其生疑。如在讲《宋定伯捉鬼》一文时,教师可设此疑问:定伯和鬼互相背着跑,是不是作者笔误?经老师一问,学生会仔细研读,明白这是作者写人鬼斗智特意安排的情节。

2.矛盾中起疑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词句之间的矛盾或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起疑,在释疑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匠心。如对文章题目《死海不死》、《地球是圆的吗》的质疑;对《卖炭翁》中老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质疑等等。

3.细微处寻疑

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作者的遣词造句,甚至标点符号及括号中的补充说明,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如《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境遇不同,掏钱买酒所用的动词就不同:一“排”、一“摸”。

4.批判中究疑

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注意排除名人和权威在学生心理上的压力,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种摆脱习惯,打破传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5.探究性质疑

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知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这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品质。好奇是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做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时我们应加以点拨和指导。如在讲《变色龙》一文时,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警官奥楚蔑洛夫,会不会变?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言,甚至有的同学还续说了几个不同的结尾,将沙俄统治时期的黑暗、腐朽和可笑,以及警官的趋炎附势,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利用与倾轧,人们灵魂的扭曲等做了淋漓尽致的再揭露。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动力

心理学研究认为,成功体验是个体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所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愉悦的情绪感受。成功或者失败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无论是成功或者是失败的情绪体验,都有一种循环反应。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学生,是在教师、同学、家长的表扬声和赞美声中欢度学习生活的;而那些一次又一次遭受失败的学生,是在教师、同学、家长的批评声和斥责声中苦熬学习生活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千方百计的使学生“享受成功”,他们才能学有劲头,才能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强大的动力。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实践,因此,语文课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主要的。学生学习初中语文的基础不是零,教师反复的讲解不但不能促进学生学习,而且会使他们产生厌倦之情。他们不需要过多的思考,不需要通过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去理解未知的东西;他们只需要记住教师讲解的结论,然后背下来应付考试就行了。这样的课,怎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呢?语文课应该是最丰富,最有意思的课,因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宇宙,小到一毛,古今中外无不包括在语文中。我们只有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使学生进入成功——兴趣——再成功的良性循环中。我们应竭尽全力去肯定学生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学生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学生们所有创造欲望的尝试。

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钥匙

教育家吕叔湘指出“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有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我们古人也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就是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不断创新。要创新就必须能独立学习和研究,学会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否则就根本不可能去创造。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努力推进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我根据创新研讨教学法设计的“提出问题——独立探索——集体研讨——扩展迁移”,根据假设实践教学法提出的“问题——设想——讨论——实践”等课堂教学结构,都交给了学生创新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起到了“授之以渔”的作用。在教授《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课时,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人民大会堂什么样?因为绝大多数人没有去过北京,没有见到大会堂,只能根据平时见到的电视、电影、图片进行设想,接着一些疑问就表现出来了:方位名称不准,外形描述不细。我就说:“那你们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呢?”然后同学们根据课文展开热烈讨论,最后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幅幅大会堂的简笔画。同学们掌握了学习方法,又把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深深的印在了脑海里,明确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特征,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五、插上想象的翅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

“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想象力越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从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情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四敢”精神: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如教《我的叔叔于勒》、《皇帝的新装》等课时,我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想象当时的情景,为文章续上不同的结尾,学生的思维之门被打开了。想象既使学生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中,又超越了教材本身,还培养了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学生开始兴趣盎然的创造性学习,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它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发挥智慧潜能,不断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去创造人生的每一个成功。

(责任编辑 刘凌芝)

猜你喜欢
想象力创新能力课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看见你的想象力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打开新的想象力
传媒评论(2019年5期)2019-08-30 03:50:04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