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建星
摘 要:本文针对高中学生普遍感觉物理难学的现状,分析了物理难学的原因。笔者根据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些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72-01
目前,有70%的高中生认为高中阶段最难学的学科是物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有的学生上课基本听不懂;有的学生上课听懂了,但课后又不会做题;有的学生原题会做,题目变了以后就不会做;有的学生简单的题目会做,复杂的题目不会做。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学生认为物理最难学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对其基本概念、规律、公式难以理解,或难以理解透彻,以至于听不懂或不会用,更不要说灵活运用。而物理概念是构建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因此要使学生学好物理、灵活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复杂的物理问题,抓好物理概念的教学是关键。
物理概念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是物理事实的抽象,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其实是不断地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就更谈不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理解并运用好高中物理概念呢?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总结了如下几点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注意知识衔接,做到稳步推进,循序渐进,以旧引新
高中物理知识同初中物理知识相比,许多物理概念都是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引入并深化的。笔者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高、初中知识衔接,尽量在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学生对这一概念原有的理解上进行教学,以减小知识跨度,减缓高中初中的“台阶”,使知识合理迁移,在迁移中得到深化。比如学习高一第一章中的力、重力、力的合成等概念时,学生在初中时学过,只是理解上比较肤浅。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可在复习的基础上进行,使学生既不感到陌生,又感到与初中不同。教师对这些概念的教学重点在于加深学生的理解,使知识扩展、深化。如讲力的合成概念时,首先复习二力的平衡,进而研究两个互成角度力的合成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然后再进行图形变换,把平行四边形变为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去讨论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关系,使学生自己得出合力可以大于、等于、小于其中一个分力的结论。再比如讲解速度的概念时,先要学生回忆速度的定义,再指出速度不仅描述运动的快慢,而且描述运动的方向。这样做既注意了知识的衔接,符合教育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减缓了知识梯度,使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彻,更加全面。
二、分散概念教学难点,适当放慢进度,把握好教学尺度
对教材中的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要注意适当放慢进度,分散教学难点,使学生有一个逐步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在第一遍教学中不要操之过急,不搞知识一步到位。只求学一点懂一点。如摩擦力的教学,虽然初中有过接触,但理解非常肤浅。教学中重点应该放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作用点上。而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是本节的难点。在教学上除适当增加课时外,还应分散这一难点。只讲物体对地静止的情况,不讲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相对静止问题。重点讲清“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和“静摩擦力的大小”,它在0-fm之间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随外力的减小而减小,且始终等于外力的特点,讲清最大静摩擦力可用公式计算。只要讲清上述问题,学生对静摩擦力的理解就容易掌握了。但不能再去扩展,否则会导致学生认识上的混乱,反而使学生糊涂起来。
三、做好演示实验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施概念教学时,演示实验法往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个生动的演示实验一种良好的物理环境,提供给学生鲜明具体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引导学生对现象特征的概括形成自己的概念。如分子的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布朗运动、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等。可以利用电脑制成动画展示给学生观看。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演示实验,也可借助电脑制成动画加以辅助教学。如光的双缝干涉、光的衍射等。电教手段能给学生以生动、形象、鲜明的动画效果,模拟再现一些物理过程,学生通过观看、思考,就会自觉地在头脑中形成建立物理概念的情景。
四、发挥主体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
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要禁用“填鸭式”教学,认为只要自己讲清楚了,学生就会懂了。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久而久之,就会扼杀学生主动求知的自觉性,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创造能力得不到发挥,成为只不会寻食的鸭子。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设问、编制思考提纲或者提问、板演等手段,创设物理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并让其进行口头表述,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评和释疑,对步入错误的同学指出错误所在。例如在讲“加速度”的概念时,有这样一道题:“物体做加速运动时,加速度逐渐减小,速度怎样变化?”“物体做减速运动时,速度怎样变化?”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区分速度和加速度这两个物理概念。这对学生来讲是有一定困难的。起初,我提问了一个同学,结果答错了。进而我就提问:“在加速运动中,速度怎样变化?什么是加速运动?”听了这个提问,一些同学就知道速度一定增加。“那加速度减小是什么意思?”学生又陷入思考。这时我给他们打了一个比方,你母亲今天给了你五元零花钱,明天给了你两元零花钱,后天再给你一元零花钱,你手中的钱数会怎样变化?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增多”。“你母亲每天给你的零花钱数怎样变化?”回答为“减少”。通过这个事例,使学生弄懂了问题。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后来我又提出后一个问题,让学生先打比方,再回答问题。学生举了一个花钱的事例,然后回答速度应减小。可见,运用启发式教学,既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能使学生对物理概念理解透彻。
总之,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把握不同概念的特点,选用不同的适用于该概念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的实质,为灵活运用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