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虞美人》看李煜词的真情

2014-05-26 15:56蒋昌鑫
文学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虞美人李煜真情

蒋昌鑫

内容摘要:王国维对李煜的评价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人间词话》)多才多艺,在各个领域均有造诣的李煜,抒情毫无遮掩矫饰,毫不矫揉造作,虽阅世甚浅,但不失纯真放任。本文就《虞美人》谈谈李煜的真情。

关键词:李煜 《虞美人》 真情

“词中之帝”的李煜,一个旷世俊逸的才子,一个才华绝代的佳人,一个天资聪颖的巅峰者。作为一个亡国的君主,李煜“终日以泪洗面”,大作其词,强烈的情感在他的词中肆无忌惮地迸发,好比呼啸而过的狂风,奔腾向前,纵情地倾泻。王国维对李煜的评价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多才多艺,在各个领域均有造诣的李煜,抒情毫无遮掩矫饰,毫不矫揉造作,虽阅世甚浅,但不失纯真放任。

“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意象,或是意象离情趣,都不能独立。”(朱光潜)读李煜的词,没有意象的冗杂的堆积,但仿佛间你会感觉到各种意象铺天盖地而来,而品尝这些意象,就会有一种杜鹃啼血的哀鸣,血迹斑驳的感触,令人心疼。

《虞美人》中,“春花”、“秋月”这都是古代才子佳人所津津乐道的美好事物,“何时了”,心底的悲怆化成嚎啕大哭,无声的哽咽在汹涌。美好的往事,一桩桩涌上心头,什么时候才是个完呀!过去,他是人上人,如今,他是阶下囚。这种社会地位的一落千丈,他不加掩饰的呐喊出来。李煜继承皇位时很唐突,作为李璟的第六个儿子,命运还是把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移交到他的手中,他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接手了那个风雨飘摇中的烂摊子。纵使身处一个摇摇欲坠的国邦,风流的李煜依然少不了耽于享乐,这就让后人对“往事”、“故国”增添了几分想象的空间。堂堂一国之君,被当作俘虏被带至了宋朝的首都开封,还被冠以“违命侯”的头衔,囚禁在一座小楼里。我想不仅是“昨夜”,而是无数个过去的日日夜夜,小楼窗外的东风不停地把他的思绪带回如今不忍回首的国度,一切的繁花似锦好似一场梦,随着东风飘散而去。

漫漫长夜,寂寞难耐,时间剥削着这哀恸的尖锐。两种有着天壤之别的生活的对比,对李煜来说是一种接踵而至的啄食。在“月明”中“回首”,他好比站在一片阴森、惨淡中回望那一片风花雪月,流露的是深浓的国恨与乡愁。

下阕,“雕栏玉砌”与“朱颜改”的面对面,却是一种物是人非的意味。过去所住的皇宫依然庄严地矗立在此,而自己美好的容颜——本是年轻绽放的生命,却过早的凋零。“词中不加掩饰地流露故国之思,并把亡国之痛和人事无常的悲慨融合在一起,把‘往事、‘故国、‘朱颜等长逝不返的悲哀,扩展得极深极广,滔滔无尽。”[1]若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心中的波澜——“愁”,若问这“愁”有多浓——“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化抽象为具体,把“愁”这一抽象的情感,用“一江春水”来具体化,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滚滚愁绪以浩浩荡荡之势涌出,冲毁了李煜早已注定枯涩的未来。“一任沛然莫御的愁情奔涌,自然汇成,‘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景象气势,形成强大的感染力。”[2]

或许在后人看来,这种悲伤显得有些怯懦,而李煜则把这哀愁写得落落大方,无所顾忌,这正是他血泪性质和纯真放任的一面。身受国破家亡的煎熬,咏唱切身的苦难,他的词比任何词人的作品都显得别具匠心。

王国维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评价,在于李煜情感上的“真”,当然也与他语言上的淳朴自然,摒弃浮华有密切关系,与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如出一辙。

在一片内敛和沉静中,在极尽凄婉动人的抒情中,把一份精致的愁绪悄无声息地不绝如缕地缠绕在读者心上。“这个倒霉的末代皇帝就像一个任性的大孩子,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似乎对他不起作用,他是哀而伤、乐而淫,一任自己强烈的感情在词中纵情宣泄,所以他的词就像滔滔滚滚的江水,奔腾呼啸,一往无前,读起来有一种痛快淋漓之感。”【3】

最真的诗句出现在最残酷的故事中,这或许是一种极大的讽刺。

参考文献:

【1】:参看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 第二卷。

【2】:参看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 第二卷。

【3】:参看张晓云 选注《唐五代词》,珠海出版社。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文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虞美人李煜真情
赵匡胤:卧榻之侧,容不得李煜长吁短叹
虞美人花开(环球360)
风雨真情
我们家的小“坑货”
真情
被误会的“虞美人”的一生
误做皇帝的李煜
虞美人
何其三
真情是不虚、不私、不妄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