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台美术的发展与创新

2014-05-26 09:37张建
艺术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布景舞美戏剧

张建

摘要:舞台美术形成的历史有上千年的岁月,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它通过各种不同的载体(戏曲、歌剧、舞剧、话剧)表现了变化无穷的视觉效果,并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在人们思维观念,审美不断变化时,它在各个时代里不断改头换面,甚至脱胎换骨,来适应着新的变化,新的需求,且保留着自己并繁衍下来,至今历久不衰。

关键词:舞台构造;表演场所;表演服饰;道具;化妆任何一种艺术,包括舞美艺术都是源于生活,别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他们的表现形式也是风格各异,多彩多姿的,谈到了舞台美术,就需要与社会的发展,历史变革紧密结合,并做全面地论述,而此文就是围绕“舞台美术”的发展与创新进行论述。

舞台美术也有着它的“昨天”与“今天”,事实上是这门艺术顺应了时代的需要,在不断延续它的生命的同时又注入新的血液,从它的历史进程到今天的发展创新,是一个不断延续,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综观舞台美术的发展史,它是在淘汰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落后部分,吸取创新的时代潮流不断变迁与延续的过程,这不单指某个时期的概念,而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整体,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一个在各个不同时期具有不同实际内容的概念。而舞美的发展历程里,就包括了道具、服装、化妆、脸谱、景物等诸多的舞台美术手段,其对表演艺术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总而言之,今天的舞台美术不论怎么变化,发展,它的创新理念总是蕴涵了历史的精华,是历史积淀的结果。

戏剧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从使用面具,以建筑物为背景,利用焦点透视的视觉感使舞台布景呈现立体感,从戏剧诞生之日起,舞台美术也就随之诞生了。在16世纪,欧洲舞剧芭蕾产生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布景形式大多与剧情无多大关联,仅仅只是为了显示其奢华、气派和华丽,布景的设计和绘制多不从戏剧本身出发,而是从人性的情感角度出发。在17世纪到18世纪的欧洲戏剧作品中,它開始逐渐反映市民的生活和理想,日常生活的场景开始逐步进入戏剧的布景,道具等创作中,而到了浪漫主义时期,戏剧的布景、道具等起了重大变革,由于当时的舞台美术几乎仅是演出的背景,不能形成一个综合体系,所以舞台美术的形成,显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而到了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无论是西欧和俄罗斯古典戏剧舞台美术的发展中,由于加入大批有才华的艺术家和画家,并受当时新思潮的影响,使它的整个舞台美术包括道具、布景、服装、化妆等有了新的完整性和高水平的造型风格,并大大丰富了戏剧的艺术感染力,沿用至今并广泛各个领域。

而谈到中国舞台美术,它有着上千年岁月,中国戏曲历经战乱,仍不断适应,更替新形式,改头换面而留存下来,这种适应与变化也是中国戏曲生命力历久不衰,顽强生存的主要原因,而今天戏曲舞台美术的面貌,同样是历史积淀结果,在宋代形成了中国早期戏曲,除布景之外,各舞美部及创作原则已基本形成,对演员、服饰、化妆、道具诸多方面的要求标准更高了,不借助布景而靠演员的表演,改变规定情景的艺术手段至今仍然作为规范,相沿几百年直至元代,而到明代中期以后,农村出现了许多戏台,有一面观的,也有三面观的,特点是台面加宽以适应观众欣赏需要,而在景物造型上某些演出使用了幻觉布景、装置、切未,并取得过特殊效果,而中国戏曲发展到最后一代封建王朝时它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而其舞台美术方面的较为成熟,是以前任何一个朝代都不曾有的。

中国今天的戏曲舞台美术的面貌,包括服装、化妆、装置、道具以及由演出场所制约和审美观指导而形成的表演风格,是经过很长的一段发展过程,经过不断地提炼,加工取舍,总结并从中发展自己,形成了独特风貌,随着各种新或旧的社会思潮渐次更替,中国舞台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正面临一个空前混乱的时期,而在舞美领域,尤其是中国本土戏剧领域,由于受十年动乱影响,大批戏曲艺术家、舞台艺术家受迫害,剧目、剧种的受限,使中国的戏曲艺术、舞台艺术停止不前,甚至后退,到1978年以后,传统剧目弹簧于艰难地渐渐开禁,对民间戏剧演出活动的干预渐渐减少,舞美创作上的空间也开始得以开拓。

在“爱美戏”或称作现代剧的话剧在中国出现之前,剧场里上演的剧目基本是古代戏剧式民间传话改编的戏曲,尤其是京,传统剧目是京剧舞台上长盛不衰的保留剧目,但值得注意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风靡一时“文明戏”或爱美剧,以及延安时期对传统戏剧的重写,对民众欣赏趣味的重塑,使过去的广泛流传的传统戏剧处于不战自败的境地,这也使舞台的表现形式上有着很大的局限。因此,要发展创新舞美艺术,就必须先更新戏剧这个很重要的舞美载体,必然面临着内容的“现代”转换,使舞美艺术在这样的转变中得到更大的发展与创新,而50年代对传统戏剧的“禁”与“放”,反映了那个时期的背景,以及舞美艺术在不同载体的发展与变化。

而今舞台美术的任务不再是再现客观世界或对戏剧动作生存的场所,相反它必须从线条和色彩、物体和形状具体化剧本中暗示出的精神实质,达到象征表现,我们首先开始对舞台层面的造型进行重新构建,利用台阶和平台组成富有节奏的舞台空间,再放置需要出现的布置元素重建舞台是由舞美师西凡尔特和皮尔歉提出,运用在导演杰士纳的作品中,成为著名的“杰士纳式台阶”。这些台阶,斜坡和平台将舞台层面流畅地连接起来,推动和扩大了舞台运动,发展了演员动作,舞台上只出现了配合主题的视觉因素,舞台景压缩到非常简单,舞台的垂直面发展使用片断式景,并不占满整个舞台,这样表现主义的舞台布景破坏了物体目的联系,渴望得到最大的视觉效应,表现主义舞台美术可以将两个不在一处的景点,同时出现在舞台,无视它是否合理,只要这种方式能获得表现力,对观众有启发,它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对表现主义来说,所有手段的价值在于是否能提供表现力而不管它是一根线条,一个完整结构,一幅绘画还是一块木板条。这类似于克雷的中心象征,如《彭特西丽亚》中布隆纳所作图解式树木,《乞丐》中斯特恩设计的含糊的窗户轮廓,在《儿子》中西凡尔特放置在黑丝绒背景前的格栅窗,这窗户是通向威胁性城市的唯一出口。在传统的舞台美术中是作为演出整体中的一个细节出现的,现在虽然仍然存在整体组合中起作用,但其各自对剧本中思想的重要性,物体间的联系一旦被肢解,表现主义舞台设计在处理个体对象时也就更自由。

虽然表现主义戏剧活动时间不长,但它在戏剧演出中的试验,它的观念至今仍极大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舞台美术,其中包括道具、服装、置景、化妆等,正如有人说道具是“弄假成真”的艺术,舞台美术设计是诗的艺术,道具是诗的艺术里那独有的诗句,它是不是导演的导演,“视而不见”的配角,好的作品会给观众带来“意在言外”的艺术享受,这要求舞台设计者在处理视觉因素时手法更加灵活,从写实,变形到抽象,其间具有极大的伸缩性,在处理时间、地点上更加自由,舞台上现实与梦幻相互交替和并置,扩大了舞台时空的各种可能性。

综上所述,舞台美术的历史发展不论是在西方,古希腊还是在中国,都相互影,相互吸收,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保留着传统的历史,又不断创新,发展出新的元素,新的风格,新的舞台美术文化,但是不论怎样发展,怎样变化,它还是有着传统的气息,因为只有保留着古老的血脉才能代代相传,出现更多元素的变化,所以这篇论文的中心论点就是舞台美术在发展中变化创新。创新中保留着传统的血脉。

猜你喜欢
布景舞美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蔡春山舞台美术作品选
1.2019世界集邮展览开闭幕式舞美效果图 2.武汉天地世界音乐节效果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论张曼君导演的现代戏曲舞美观念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在空间中寻找戏曲的现代样式——专访上海京剧院舞美设计师徐鸣
戏剧类
布景技术在T台艺术中的运用与创新
舞台布景模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