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阳山古村民居建筑装饰形成因素探析

2014-05-26 08:29陈晓芬
艺术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桂阳阳山湘南

陈晓芬

摘要:本文以湖南桂阳阳山古村的建筑为研究对象,从桂阳地理位置、人文、风水、历史文化、经济背景等方面分析了这个地域中所特有的建筑形式和风格,探索了其装饰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以帮助人们更确切地了解桂阳古村落建筑特色。

关键词:古村落;建筑装饰;建筑形成内因;地方特色位于湖南境内桂阳县的阳山村,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整体形态近似,特色鲜明,至今被保存得较完好的建筑有60余栋。远处看,村庄建设外观的完整性和美感很强,白墙灰瓦,色调和谐,墙壁,飞檐,错落有致。近处看,居简院深,藏露适宜。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样古色古香、如诗如画,给人以寻味无穷的美的享受。建筑均以材料的原有肌理作为建筑的装饰,使其具有非常鲜明的地方特色,为国内稀有建筑群。本文主要从阳山的地理位置,人文,风水,历史文化,经济背景,分析和總结了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风格。

1笃信风水的村落总体布局造就了湘南民居的建筑形式

阳山古村的选址带有朴素民间哲理的风水说,反映在地形地貌的崇拜上,山水相绕,山清水秀,认为是理想的人居环境和景观意境的追求。桂阳阳山位于今天的湖南南部地区,青山环抱,绿水萦绕,地势平缓,视野开阔,很适用于建宅做居住处,这点在客观上就要求人们在住居住选址方面必须要谨慎,此也为风水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舞台。还值得一提的是“水”,水的需求及对水的防范也是阳山村落选址的一大重要标准,风水说认为“水本主财”,“水口者,一方众水总出处”。因此,“水出处不可散漫无关锁”,要为留住“财气”和“富气”,保佑全村兴旺,受传统风水“水为财源”观念的影响,阳山人设计了村落的“水口”。“水口”是村落总体布局的重要节点,是一村“藏风聚气”的关口,昭示村庄空间场地的完整性,是全村用水的总出处,村口的水口有驱邪扶正的功效和留住财源的含义。

村中住宅均依据中国建筑中的风水朝向理论“坐北朝南”,但多数住房在总的方向为坐北朝南的情况下,以罗经定方位,把坐标分为二十四向,配以宅主家庭主要成员(父、母、长子)“生辰八字”预测,确定房屋向东或向西偏转的角度,偏转的角度恰与现代居住区规划中提出的最佳朝向范围吻合。也因为,南方在古代是至尊之位,将正南方让位于菩萨帝王,所以住宅的大门偏离了正南,偏离正南就得避邪一说,于是就在大门上边装有镇邪祈福效果的“发余”——朝外突出的两个表面雕刻精湛小木圆柱,这些都深刻地影响到整个村落的布局。建筑内用以采光、通风的天井上空的瓦片上刻着“福”字,取意福从天降。瓦檐下雕刻着花纹,意为繁花似锦。

桂阳阳山这块风水宝地,早在700年前何氏祖先告老还乡,行至阳山,见这里仙气环绕,就选定于此地为栖息之所。阳山村后有山,名叫卧牛,相当于玄武,稳稳当当;村左为跑马场,是阳山人习武练兵之所,场外有护山绵延;同时,阳山龙池被认为是和平的守护神,是吉祥的象征,龙池位于阳山村中轴线上,为一个半圆的形状。阳山古居村民称之为风水池、明塘,这在湘南村落里极其普遍。阳山村还有风水树这一说法,风水树限定了村口空间,并且能慰藉村民的心灵归属感。村中的树是生命和吉祥的象征。

2儒家、理学文化促进桂阳阳山民居建筑形式的发展

建筑是历史和文化浓缩的精华,也似凝固的音乐。建筑是先祖长期以来的艺术结晶,它与人文传统、地理条件、风土人情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儒家、理学文化正是阳山古村和民居的文化核心,是桂阳阳山古村特有的地域文化。阳山是一个典型的文人村落,此是与其他古村最大的不同。文化气息完美的体现在建筑的装饰与设计之上,村落在布局上讲究天人合一,房屋错落有致、雕梁画栋,采光、通风、排水处理彰显了古人的智慧。民居建筑的古朴与民俗民风的和谐,给人们展现了一幅简朴和谐雅趣的图画。史料记载,阳山村何氏族人,崇文尚武,求和睦,明礼义,事农桑,大小文武官员涌现33人。深厚的文化修养使其建筑比外建筑格局规划更加合理,更加朴实简洁,文化气氛更加浓烈纯厚,环境更加理想可取。只有文化的祖先因缺少资本的积累使其只有条件用原材料的——土木。又由于湘南阳山古村建村老祖为客家人何臣,是东汉经学大师何休的后裔,本身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加上后代人士传承的智慧,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在其投入较多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审美修养和情调,使这些建筑与普通传统村落迥然不同。儒家、理学文化的修养铸造了阳山古村建筑,“天人合一”的观念成了儒家思想与理学中庸观念与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活化石。

3精湛的雕刻等手工技艺提高了湘南民居的装饰水平

装饰作为建筑艺术表现形式之一,阳山古村在继承了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湘南民居对艺术的创作中,还体现出了对细节和工艺的追求与重视。湘南民居的门罩、漏窗、梁枋、地面、隔扇、墙壁、屏风、家具陈设等等映入眼帘的每处细节都朴实无华被雕琢与装饰,静静地展示着用心的设计、精湛的手艺和广博的湘南文化艺术。阳山古村门的结构由板垫、镂空雕花门隔扇、木板、门楣、连楹、门簪、门框、石质雕花的门枕组成。门很注重对细节的雕刻,特别是在门簪和门隔扇上更是费尽心思,力求独特别致。窗在建筑侧边的窗户是直楞窗,外形和构造都很简单,以两根横料和几根木楞拼成,无任何修饰,也不刷油漆。正门的称为花窗,外形美观,构造较复杂,一般镶着诗书故事,中间分别刻着琴、棋、书、画的雕花木窗。

4历代人文背景的沉淀孕育了民居丰富的内涵

阳山古村开村史篇是现今历史上罕见的:古村是地地道道的文人建造的。骑田岭山坳坳里的山野小村新建起,艮所书院这样的高级配置也随之而来,艮所书院真是初试啼声,陈尚伊、廖希元是书院山长、创阳山村人何天禄的首批学生,双双中进士,引得全国侧目。那时,艮所书院当时“天下共闻”。随后,六十多幢民居从明至清先后落成。它现今就在民居群的右侧。清一色的灰墙黑瓦、木门窗,隐匿在民居群中,书院很不显眼,但它在明朝却极具名声,在哲学家王阳明的《王门学案》、湛若水的《湛门学案》等明朝著作中占有一席之地。

文化的沉淀使其开明的村民们组织了这独特的“六会治村”。救助女婴的“救婴会”、鼓励子女读书的“义学会”、鼓励女性自强互助的“女儿会”以及“宗源会”“禁戒会”等民间自治组织。阳山人的团结互助、自我教化,让重德的儒风,浸润成代代相传的村风、民风。阳山村“治中和”背后,是三个和谐:天人和谐、人人和谐及人心和谐。

5结语

桂阳阳山古村独特的建筑风格,它留给后人的不只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一部现代设计如何向传统文化学习、借鉴与创新,并产生共鸣的艺术启示录。桂阳阳山古居建筑完美地体现了自然环境、传统的哲学思维、大文化传统、地域风俗文化的融合,不论在构思、平面、空间的处理还是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深厚的文化积累和地方特色,它也给了当代建筑设计无尽的启示。参考文献:

[1] 胡倩.皖南古村落民居建筑装饰形成因素分析[J].山西建筑,2009,35(24).

[2] 陆琦.中国古民居之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

[3] 王其韵.中国古民居之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 亢亮,亢羽.风水与建筑[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27.

猜你喜欢
桂阳阳山湘南
The First Lesson of School
组织开展“感恩送贺卡”活动 桂阳小学关工委
走过湘南
湘南起义朱德“智取宜章”是否赴宴考辨
写好中国字
写好中国字
桂阳蔡伦
家乡的特产
写好中国字
谢湘南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