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设计的定位与视觉节奏

2014-05-26 08:29鲁琼阳
艺术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书籍节奏绘本

鲁琼阳

摘要:绘本是儿童认知世界、阅读兴趣培养和审美启蒙的良好媒介。绘本设计力求让创作者从文本出发,对画面进行视觉化的叙事表现和创作。将故事按照书籍翻页的顺序,以最巧妙的视觉节奏呈现出来;以此表达自己的想象力和个性化的创作手法。

关键词:绘本;定位;视觉;节奏随着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关注和阅读习惯的培养,绘本成为一个有效的媒介受到越来越多父母、儿童教育者和艺术创作者的关注。绘本的设计基于对书籍设计整体的理解,将儿童认知心理的特点和绘画的叙事性表达,结合书籍的特点,以巧妙的视觉节奏形式完整地呈现出来。绘本不同于我们常说漫画、连环画或插图,最早诞生于欧洲。正式出版的绘本是1580年在法兰克福出版的《Kunst und Lehrbüchlein》,书中用木版画的形式描绘了儿童阅读的情景。直到1902年由英国作家、插画家兼自然科学家碧翠斯·波特小姐(Beatrix Potter)创作,费德里克·沃恩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彼得兔》进入全球市场,绘本的创作和出版进入20世纪的黄金发展期。

绘本的英文名称为picture book,意思是用一组连续的图画表达一个故事的书籍,而非大量文字的书籍辅以插图形式。中文的“绘本”一词源于日文的翻译。现行的儿童绘本分为两类,一类完全没有文字,直接通过画面来表述故事情节的发展;另一类绘本则辅以少量的文字说明。绘本主要针对的人群是三到六岁的儿童,他们的识字量比较少,而对图画色彩的认知已经可以达到识别很多色彩与图像信息的程度。在这个阶段,儿童可以在父母的陪伴下阅读绘本书籍,也可自主地欣赏浏览绘本。

1绘本选题与基本创作环节

早期阅读教育和阅读习惯的形成是儿童发展的重要环节。无疑绘本是这个阶段儿童最好的阅读媒介。它不但能够启蒙儿童的心灵,也能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从事绘本的艺术创作者,不仅需要良好的绘画表现能力,同样需要一颗儿童的心灵和对儿童认知心理的科学了解。

绘本的创作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故事选题与绘本定位。(2)角色创作与情节发展设计阶段,即绘本的草图创作阶段。(3)上色阶段,或材料制作精细表现阶段。(4)电脑校色、出片打样阶段。(5)出版发行阶段。本文重点关注第一、二阶段,试图从对文本的分析中找寻到合适的甚至巧妙的绘本表现形式。关注整体的主题表达、故事的情节推展、叙事的节奏,通过联想、想象,隐喻、夸张等方法探索和创生属于自己故事的表现形式。

2故事选题与绘本定位

正常的儿童在不同的认知阶段和敏感期内,对事物的兴趣是不同的。而从出生到入学,儿童心智的发展是广泛和影响深远的。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卡夫卡变虫记》就是从儿童内心真正渴求却被忽略的角度来选题和定位的。这是一个关于忽视、关爱和自我认同的故事。卡夫卡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然而周围的人却没有一个发现到他的变化。另一本名为《一本关于颜色的黑书》,则选择了盲童这一特殊群体,而作者想要做的是向盲童们讲述颜色是怎样的。那些他们看不见的色彩,除了存在于不同的事物中,也会有触感,有声音,和有味觉。设计师借用印刷工艺中的过UV油的方法,印在一本纯黑的书上,有凸起效果的图画,让盲童可以通过触摸阅读他们看不见的颜色。

1917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的芭芭拉·库尼是一位高产的绘本画家。在近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她出版了一百多本儿童绘本。有许多作品都带有自己生活的影子。其中《花婆婆》一书,就是具有自传性质的成功绘本。她讲述了鲁菲斯小姐答应爷爷的三件事:去很远的地方旅行、去海边居住和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的事情。故事娓娓道来,没有大风大浪、没有惊天动地,一切都显得宁静安详。细腻的画风、稳定的视角让读者阅读之后才逐渐产生对主人公的钦佩,并獲得内心的力量。在故事的选题和绘本的定位阶段,是需要创作者深入人们的内心,走进儿童的生活,发现细小的差别和敏感的情绪。许多打动儿童的优秀绘本,其本身就是能打动每一个成人的作品。

3情节设计的视觉节奏表现

绘本作为完整的书籍和单张独幅的插图绘画有着功能性的区别。作为绘本,故事的发展是按照书籍翻页的顺序连贯地呈现。所以,画面形成的视觉节奏将直接决定绘本的好坏。

(1)书籍的整体节奏。绘本《第五个》,讲述的是坏了的玩具们排排坐在紧闭的门口等待看医生的心情,故事贯穿始终的节奏是“出来一个,进去一个,还剩几个”。最后一个是独自进去。画面看似没有明显变化的环境,却让这种等待的紧张与进出的情绪起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故事版面的节奏。每个故事文本的节奏和情节发展是不一样的,针对具体的文本,可以做出不同的版面安排。例如,日本的绘本《鼠小弟的小背心》,讲述的是鼠妈妈给鼠小弟织了一件漂亮的小背心,动物小伙伴们争相借来试穿。随着动物小伙伴们一个一个越来越庞大的身躯进行试穿,鼠小弟的小背心被撑得越来越大,也将绘本的版面越撑越满,形成了幽默夸张的画面效果。动画电影史上的首位大师级人物温瑟·麦凯在二十世纪初创作了《睡梦中的小尼莫》,利用特殊的版面分割和奇特的想象,成功地塑造了奇幻的梦境并一度风靡,并让他一举成名。他尝试用带状构图来适应不断增长的蘑菇森林,营造出奇幻神秘的梦境。

(3)变换视角产生的节奏。绘本的画面视角的选择无疑是决定画面呈现效果的有效手法之一。美国绘本大师大卫·威斯纳是一位娴熟运用变换的视角,营造出好莱坞视觉大片银幕效果的创作者。他的绘本《疯狂星期二》,借由青蛙们在星期二的夜晚疯狂出行,让所有其他动物和人类错愕惊慌的场面,将他天马行空的画面视角表现得淋漓尽致。全景的描绘、特写的镜头和连续动态的画面等一系列影像的表现手法都为故事情节展开带来戏剧化的效果和紧张刺激的节奏感;让读者在阅读中体会到动物们速度和疯狂以及创作者大胆奔放的想象力。情节的铺陈与故事各要素的展开对画面的影响是很大的。而画面的大小、视角的变换给读者带来的视觉体验也是多样的。

(4)丰富的细节带来的观察节奏。在绘本的画面中,丰富而真实的细节表现,让读者在虚构的情节和真实的画面中被牵引。看似荒诞不羁的故事因为画面的细致呈现而显得真实存在。故事的情节在真实可见和扑朔迷离间引人遐想。华裔漫画家陈志勇的绘本《失物招领》就是将自己童年的孤独感受和曾在海边拾贝壳、收养流浪猫的经历创作出来。他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奇怪而诡异的工业世界:庞大冷峻的建筑,不知用途的管道,莫名的涂鸦和各式各样的箭头、告示牌、指示灯。而那个被遗失的不明生物也是无法定义的,它更像是锅炉、寄居蟹和章鱼的合体。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绘本创作中,用各种密密麻麻的机械制图图纸和工程例图作为故事铺叙的底图。这些丰富的细节营造出一个真实的意象世界:未知、迷茫、孤独和格格不入充斥整个画面。

绘本真正的动人之处在于它既是文学的又是艺术的。创作者们可以使用各种工具来进行极富创造性地工作。创作者自编自导自创自绘一个绘本故事。从版面的构图到隐喻手法的运用,从连续变换的不同视角到制造各种充满细节的画面空间;绘本设计让创作者和读者共同静下来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绘本设计:从关注儿童心灵与成长,走向广阔变换的视觉表现。参考文献:

[1] 马丁·萨利斯伯瑞(英)剑桥艺术学院童书插画完全教程[M].接力出版社,2011.

[2] 马丁·索尔兹伯里(英)国际最新童书插图[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书籍节奏绘本
花有自己的节奏
鲁迅与“书籍代购”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绘本
绘本
绘本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YOUNG·节奏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