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梦想是激励人们发奋前行的精神动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梦想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个人如此,国家也不例外,像美国曾提出“美国梦”,法国在2011年也有法国梦。终于今天,我们也提出了自己的国家梦想——中国梦,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对未来、对自己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的位置也终究会越来越自信。在这种大趋势下,我们的各行各业必然也要顺应中国梦的大潮流,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此,我们各行各业也都提出了自己的梦想,像是“飞天梦”“强军梦”“产业梦”“科技强国梦”“设计梦”等等。随着现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设计艺术从科学到教育、政治甚至已经蔓延到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明确地说,人们已经被设计环绕,设计与人的关系已经是水乳交融的交织于一体。而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现代设计艺术也是不可小觑,它可以发掘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产品品牌效应,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可见,现代设计艺术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在本文中,我将通过解读中国梦的内涵来剖析现代设计艺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相对国际化的大环境来讲,我国的现代设计艺术发展还是相对迟缓,如何抓住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契机,促进现代设计艺术更迅猛的发展,以现代设计艺术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这是当下非常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中国梦;现代设计艺术;传统文化1中国梦与现代设计艺术
当今的时代已经不是闭门造车的年代了,各种风格、元素、文化都混在社会这个大锅里,我们可以形象地比喻成大杂烩,随着味道、色泽在烹饪过程中越来越趋同,我们发现只有在这个大锅里与其他食材相互融合的同时能“洁身自好”保持住自己的特点才能具有吸引力,这在当今社会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再看当今的世界,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也只有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不曾中断,这一点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无法比肩的。可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有受到冲击和破坏,我们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回首这些年中国设计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虽然现代设计在中国逐渐壮大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表象繁荣的背后还隐藏着许多的潜在问题,我们的作品缺乏文化内涵,缺少民族特色,千人一面让人们感到审美疲劳,尤其是当下很多年轻设计师往往带着国际化语言思考问题,只是单纯一味地追求设计形式的新颖与好看,而忽略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伴随着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中国的设计艺术也不可逆转的走向国际化,并且还要走向多样化。
2“中国梦”之下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方向
当今世界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随之而来的新文化、新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冲击。在“中国梦”之下我们更加注重挖掘本民族文化的精髓,这对于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来讲,要想融入国际现代设计的大舞台,就必须在加快熟悉国际通用的设计语言的同时,溯源寻本,深度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对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赋予传统以现代的审美标准,诠释传统以现代的时尚元素,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现代设计艺术更快更好发展。具体,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时下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方向。
(1)超越传统,中国设计。我们透过“中国梦”的指导思想可以看出,传承的关键性。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探索后找到的正确道路,即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对于现代设计艺术我们则必须要做真正的中国设计,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使设计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以及中国气派。在当今世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思潮越刮越烈,透过这句话,我忽然想到鲁迅说的“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1]设计要走出国门,要与国际接轨,则必须要建立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回避民族性的文化去单纯追逐世界性的文化是没有远见的,当然,关起门来研究民族文化也是不会被时代认可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中将民族传统文化与时代特色“混”起来。可是当下很多设计往往却是单纯地追求设计形式的新颖好看,而常常忽略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蕴藏着多少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可现在中国的设计为什么不及外国设计经典,我们总在学习甚至抄袭西方的设计,我们的设计师都在崇洋名外而很多国外的设计师却在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我们为什么不能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设计。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们很久。
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紧密相连的,没有不发展的传承,也没有不传承的发展。当然,传承不是一味地追求仿古、复古,也不是对传统事物的简单组合,更不是以民族性来替代世界性,我把它理解为一种自由的混搭,是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审美理念之中,以世界性的设计语言诠释优秀的民族文化。例如,习近平夫妇着中山装出席荷兰国宴,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符号、中国色彩和中国时尚,可我们发现这并不是传统的中山装,而是在中山装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中国风十足却又融合有西方元素,以彭丽媛的着装为例,粉青色立领旗袍与黑色绣花外套以西式斗篷搭配中式对襟领,巧妙结合了流行和传统。可见,只有尊重历史传统文化,并且立足时代特色,才能做出既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又符合时代潮流的真真正正的中国设计。
(2)立足民众,为人设计。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某一个人的梦想,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須不断为人民造福。这种思想势必会影响到现代的设计艺术创作,并且还会通过设计艺术作品呈现出来。当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设计已不仅仅是实用、美观,更多的还是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具体我们可以理解为:设计要注重人的因素,满足人的生理、心理包括情感的需要,使产品在实用、美观的前提下,更具人情味。“设计总是不断地影响我们,同时也受到我们的影响。”[2]在设计创作中,我们往往是从生活中挖掘设计灵感,而产品却仅仅只是满足了人们的实用性、便利性、美观性,设计对使用者的关注我们真正做到了吗,我们不敢肯定地做出回答,因为“为人设计”已经从引起设计与受众的互动关系又上升到了人文关怀的高度,时下的设计必须要深入人的内心深处,要更加贴近人的情感心态,甚至用设计来治疗人的心理疾病。
(3)保护环境,绿色设计。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我们一直在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那么在现代设计艺术中是不是也有着不可泯灭的指导意义呢?不可否认,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所衍生的物质丰富,频繁刺激着人类贪多求全的本能,催生惊人的海量浪费。”[3]原本是“设计使生活更美好”,现在反而蜕变为“设计让消费来得更猛烈些”,我们不得不开始重新反思设计的真谛。自国家把生态保护、节约资源摆在了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位置以来,现在又在“中国梦”中把建设美丽的中国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可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已经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那么,映射在现代设计艺术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视角,我们会发现真正的设计,是减少浪费,是循环使用,是能让我们的资源、环境休养生息。
细细分析看来,“中国梦”下的现代设计艺术更应该建立在绿色环保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产品与环境的关系,包括设计形态上有无环保意识,设计材料上是否采用可降解材料,设计产品是否符合节能、节约、环保、可持续的要求等等。这一点上我认为国内的叶宇轩做得比较好,他的“和木一生”家具系列完全采用环保材料实木制作,无任何金属构件,无一物中无尽藏,一桌多用,节约材料、节约空间、降低价格。像这种在丝毫不减少使用者便捷舒适的使用条件的同时,节约材料、节约空间的设计势必是很接地气的。
(4)勇于探索,创新设计。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在“中国梦”的指导思想中就明确的指出,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可以理解为,立足自主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用创新托起中国梦。从中可以看出,创新对于国家发展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那么对于现代设计艺术来讲创新是否也如此呢?当今社会,“创意一分钱一打,人人都可以搞创意,但能用完美的执行力将极好的创意呈现出来,就是明星设计师的功力了。”[4]那么,到底現代设计艺术创新的渠道、途径在哪些方面?我们看清华美院的设计会发现,创新更多的在于设计与科学的融合方面。毫无疑问,设计艺术的创新都有可能与每个时代的科技文化具有相关性,尤其是设计中新材料的运用、设计形态的开拓等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
3以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助力“中国梦”
当代设计艺术与人类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不仅仅能促进商业经济的发展并且能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不仅仅能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更能带给人们愉悦的精神感受,不仅仅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方式而且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观念。可见,从我们的衣食住行用到休闲娱乐,无不渗透着设计的魅力,不得不说,设计与我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同样现代设计艺术对于提升民族的自信心、塑造中国品牌、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提醒我们要明确,对于实现“中国梦”不仅仅是国家的目标,更是每个中国人、每个中国企业的追求,它承载着每个人、每个行业的前途和命运。涓流汇海,聚沙成塔。以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在去年推出的“开门大吉”为例,每位选手上台前都要首先说出自己的家庭梦想,可见从家庭梦、学业梦、事业梦到中国梦,都是息息相关的。作为新时代的设计师同样也离不开梦想,我们生逢其时,就要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一起,现代设计艺术是实现中国梦的一股强大的力量,现时代,我们发现只有全面的、充分地了解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在设计中寻求东西方的融合和再造,才能更好地把握设计时代大潮,才能创造出更优秀的设计作品,才能把设计的民族认同感提升为世界认同感,最终推动“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对于未来的现代设计艺术,我们有理由坚信,在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民族文化意识不断增强的前提下,中国设计艺术事业必将会更加朝气蓬勃,生机盎然,它将为实现中国梦而添彩!参考文献:
[1] 鲁迅.《鲁迅全集》第13卷——致陈烟桥[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81.
[2] 帕特里克·弗兰克(美).视觉艺术原理[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 谢卓夫(美).设计反思:可持续设计策略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 斯特凡·施德明(奥),尚塔尔·普罗多姆(瑞士),马丁·伍迪(瑞士).设计家施德明:为什么我的设计如此出名[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5]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技出版社,2004.作者简介:李聪(1991—),女,山东博山人,聊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