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时产品的演化及再设计

2014-05-26 05:22王祎李灿熙
艺术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日晷沙漏计时

王祎 李灿熙

摘要:梳理计时产品演化历程,分析计时产品原理与特征,提出计时产品再设计的三个设计策略,结合实例阐述如何利用旧有设计要素进行创新性再设计。

关键词:计时产品;演化;再设计时间在技术的塑造下仿佛成为有强大力量的指挥者,时间的承载物——计时产品,恰恰可以体现这个技术与效率驱赶我们前进的时代,人与人造物的关系。理清计时产品的发展脉络,才能发掘设计背后的隐秘缘由,为计时产品的再设计扩宽灵感来源。

1利用天象(物候)计时

天象和物候中蕴含着周期、规律和秩序,是人们对时间理解的来源。在地上立一根棍子,追踪影子的移动,判断离天黑还有多少时间,这一简单的原理就是之后太阳钟的基础。在中国,圭表在商周时期得到相当的发展,它由一个立放的表杆,和与其垂直的、水平放置的土圭组合使用,可以测定夏至、冬至日。公元前15世纪左右,埃及人设计出了早期的日晷。日晷利用固定标杆的日影长短和方向确定时刻。在希腊和罗马时期,地中海地区最常见的日晷形式是凹日晷。标杆水平放置在器具最高边缘正中的孔中,等分小时的刻度分布在碗形曲面上,三条横向曲线代表,日影因太阳在南北回归线间运动形成的临界位置。

2利用可见的匀速物理化学变化计时

利用在重力作用下的匀速物理变化现象为计时参考的代表是水漏和沙漏。水漏利用水滴下落时的等时性,以水位上升或下降的程度来度量时间。但水压和水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精确度,若天气寒冷,水漏结冰不能工作。沙漏的出现,使得时间间隔的表达更加精准和可视化。沙漏的原理与水漏相同,只不过是流动介质换为具有沙子特征的细腻石粉,以两个或多个玻璃泡分隔沙流,但依然要克服玻璃密封性带来的受潮问题。除此之外,人们还利用物质的均匀化学变化制造了油灯、蜡烛、香钟等计时工具。中国古人的精巧想法体现在以香为闹钟的“龙舟香钟”上,舟身内点燃的香依次均匀的烧断绑有小球的细线,小球便应声落在下面的盘子里。上述计时工具都不太精确,但足以满足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

3利用机械装置的周期性运动计时

在11世纪末的欧洲,出现了大型水驱动机械时钟的身影,它们是重力驱动的机械钟的前身。早期的机械钟利用重物下降作为动力,驱动齿轮转动,通过齿轮,一个杠杆擒纵机构限定转速,控制重物使其缓慢匀速下落。到了14世纪,敲击部件被引入机械钟,并可以通过不同敲击方式表示不同时刻。“通过敲钟‘报时的这一能力,似乎是公共时钟成功的关键。历史上第一次,时间可为声音传播范围内的所有人获知。”[1]15世纪,发条的发明,使得小型家用时钟的动力来源可以方便可控。利用伽利略发现的单摆等时性原理,惠更斯于1656年将摆锤引入钟表的机械结构中。这一装置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精确计时的极大兴趣,计时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4利用物质微观的振荡周期计时

20世纪的计时产品,其“计时基准,已经从宏观的机械振动跃升到微观的电磁和原子振荡”。[2]石英钟的研制成功,开启了计时精度的新时代,石英钟是利用特定频率的电场加载在石英晶体上,产生的共振频率来度量时间。由于它的振动周期非常小,便可以计量非常小的时间间隔。原子钟的发明,又使得时间的精确计时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原子钟利用原子跃迁频率来计量时间,利用的物质包括铯、氢、铷原子。“每一次被认为更标准的时间尺度的确定,都包含着对一种新的物理过程均匀性的假定。”[3]纵观计时方式的发展,每一个关键计时产品的出现,都伴随着一次计时精度的提升,时间被看作均匀流逝的不可见客体,稳定运动现象使得时间可以被计数、测量,计时产品的演化史就是寻找越来越稳定的周期现象的过程。

5计时产品的再设计

“技术的进步固然能为设计带来新的天地,但设计师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另外一点:那就是在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也蕴涵着无数设计的可能。并不是仅仅只有制造出新奇的东西才算创造,把熟悉的东西当成未知的领域再度开发也同样具有创造性。”[4]计时产品作为我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承载着多样化表达时间信息的可能性,在此便提出对计时产品进行再设计的三个设计策略:(1)旧原理的再利用与新认知习惯的结合。(2)旧形式的绿色设计合理化。(3)设计元素的感性表达。

设计师Roshan Hakkim设计的日晷挂钟(Umbra Wall Clock),运用传统日晷的光影关系,内置的LED光源围绕中心的实体指针运转,阴影恰好可以当作实体表盘的指针标示时间。这个设计提取旧有计时产品的设计原理,又巧妙地与现今人们的时间认知习惯结合,使得较少利用自然环境获知时间的我们,体验到原始计时方法的新乐趣。来自设计师Danielle Trofe的沙漏灯(LED Hourglass Lamps)就更加环保,它不需要外部电源就可以驱使LED发光,奥秘在于沙子的下落使得中部的发电装置把重力势能转换为电能,不断颠倒沙漏灯,便可以持续不断地发电。传统获知时间间隔的巧妙方法运动到这款LED灯上,時间得到量与“亮”的双重转换。泡时计(Awaglass)同样运用沙漏的形式,滑润的石粉替换为梦幻的紫色泡沫,没有精准的计较时间,忽快忽慢的大小不一的泡泡向上浮动,模糊的节奏少了些时光如梭的紧迫,多了些对时间悠然逝去的从容,沙漏在材料与感性表达上得到再设计。

原研哉认为再设计研究的“目标是为了澄清此类物品的原有形式和材料与再设计后的物品之间所存在的分歧与差异。这种差异值得深究,因为唯有如此才能找出人们通过‘设计所寻求的表现方式,在差异中找出设计的定义。”[5]计时产品的再设计,是我们重新审视固有产品,在设计语言和设计理念上打破熟知产品的印象的手段。这些计时产品再设计的结果,使感知时间回归原初的体验,更自然的亲近客观世界的变化;在点滴的行动中实践绿色设计理念;使产品以新的面貌给予使用者感性的关怀。

6总结

计时产品作为人类发展历程中不可替代的部分,见证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观念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更新。通过对计时产品演化的深入探究,把握设计变迁的根本原因,追本溯源,便能站在更宏观的角度,觉察到产品新的可能性。参考文献:

[1] 利平科特,艾柯,贡布里希,等.时间的故事[M].刘研,袁野,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199.

[2] 李俊华.时间的奥妙[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 吴国盛.时间的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2.

[4]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朱锷,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34.

[5] 刘帼君.基于文化之维的日用品再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9:5.作者简介:王祎(1988—),女,河北承德人,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及其理论。

猜你喜欢
日晷沙漏计时
纸盘日晷
畅游计时天地
腕表计时2.0
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化
简易日晷
有趣的沙漏
24时计时法
DIY装饰沙漏
DIY装饰沙漏
回忆的沙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