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玉
摘要:本文从声乐演唱中二度创作的特殊性出发,论证声乐演唱中二度创作的美学原则,即忠实和创新的结合、历史与现代的结合、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的结合,并对如何做到这些美学原则提出了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声乐演唱;二度创作;美学原则;情感特征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歌唱是情感的表达,二是歌唱是语言的继续,能表达出语言所不能表达出来的内容。在这个过程当中,二度创作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和阶段。在声乐演唱的二度创作中,歌者应用自己所掌握的演唱技巧,把通过视觉感受的乐谱转化成听觉感受的音乐,把潜在的音乐美变成了现实的可感的音乐美。那么,声乐演唱的二度创作具有什么样的美学原则和情感特征呢?它和音乐表演的其他形式,如器乐之间的二度创作有什么不同呢?如何实现这个美学原则和表达音乐的情感呢?这些都是需要谈论的问题。
1声乐演唱二度创作的特殊性
二度创作是在一度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必须把一度创作作为出发点和归结点,出发点指的是以乐谱为存在形式的音乐作品做出准确地解释,并以此作为二度创作的依据;归结点指的是,二度创作的最终结果,体现为对音乐作品地正确传达和再现——从这个角度来看,声乐演唱的二度创作和器乐是相同的,是共性的,这也体现了音乐表现二度创作的基本美学要求。①但是,声乐演唱的二度创作和器乐完全相同吗?答案是否定的,声乐演唱的二度创作肯定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声乐演唱二度创作的美学原则和情感表现特征,那么声乐演唱的二度创作和其他音乐表演形式,如器乐等,有何不同?首先必须说,这种不同,建立在声乐、器乐音乐和美学的本质上具有差异性。
1.1表达的内容不同
声乐乐曲和器乐乐曲在表达内容上是不同的,音乐艺术整体而言是一门表现性的情感艺术,具有非语义性、非概念性和非具象性等特征。对器乐而言,则完全如此,器乐的内容存在于音乐的音符之中,给听众以丰富的想象力;而声乐则完全不同,声乐乐曲绝大多数是由音乐和文学(音乐旋律和歌词)二者有机结合而成的,它除了具有音乐性,还具有文学性,即声乐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具有双重性,不但有音乐性的内容(如旋律表达出来的情绪、情感),还有文学性的内容(歌词所表达出来的各种具有语义和具象色彩的内容)。所以,对声乐乐曲的二度创作,除了要表达音乐性的内容之外,还必须表达文学性的内容。
1.2展现的形式不同
声乐乐曲在内容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所呈现的形式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在,声乐乐曲表现形式至少有三方面,一是旋律(音高、节奏等)。二是歌词(各种类型的文字)。三是伴奏(各种器乐和人声伴唱)。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声乐乐曲形式的整体,具有和器乐乐曲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个形式在美学上也决定了声乐乐曲的特殊性,比如,除了音乐之美,还呈现了诗词、歌词之美,伴奏和演唱部分的融合构成音乐的综合体验美等。
1.3表达的方式不同
中国的唱论中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之说,这句话很能概括声乐和器乐的不同,即声乐是通过人声来表现音乐的,它是通过人的声带这个特殊的“乐器”来表现音乐的美,这个“乐器”具有天然的优势,比“丝”和“竹”的乐器都好,其特点在于,它能直接地传达和直观地呈现出音乐的情感和内容,的确,人声的演唱比其他音乐形式更能引起听众情感的共鸣和审美的享受。这也是为什么相对而言喜欢歌唱这一艺术形式的人远远超过了喜欢器乐的人的重要原因,除了因为器乐的内容具有抽象性,很多人“听不懂”以外,其重要原因,在于声乐更容易直截了当地表达情感和审美体验。
2声乐演唱二度创作的美学原则与实践要求
声乐演唱的二度创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声乐二度创作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原则。这是因为,声乐乐曲的美,只有按照其自身美的原则进行二度创作才会呈现独特的美学特质和带给听众独特的审美享受。具体说来,这个美学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忠实与创新的结合
声乐演唱的二度创作,作为沟通作品和观众之间的中介环节,首先必须兼顾忠实与创新的统一。对这个作品的忠实再现,是还原这个作品精神气质与内涵的基本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任由演唱者“天马行空”的自行发挥,不但是艺术严谨的丧失也是审美的丧失,所以,必须追求音乐的忠实性。在实践中,首先要求歌者把乐谱作为基本的依据认真研读,了解作曲者的创作意图与创作风格,尽可能地把这种作曲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忠实地表现出来,是声乐二度创作的重要原则。同时,对声乐演唱来说,还需特别注意的是对歌词内容的把握,歌词内容往往是一首声乐乐曲思想内容和情感的集中体现,旋律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为歌词服务的,旋律往往描绘或展示出歌词内在意蕴和意境,对为诗歌而创作的声乐乐曲来说,尤其如此,诗歌所表达的内涵是声乐乐曲的基本格调。即使那些填词的歌曲(这部分歌曲相对来说,数量比较少),也是考虑到歌词和音乐的结合。对歌词的把握体现在对歌词内容的体验以外(如对歌词的仔细琢磨、朗诵,体会其中的韵律和韵味),还应该努力研究歌词和旋律的结合。例如,某一起伏的旋律乐句如何与特定的歌词句子结合在一起,在节奏、音高、旋律的进行方向、乐句的划分如何体现了歌词的“呼吸”與断句等。在演唱每一首歌曲前要对乐谱进行反复地研究,正如斯特拉文斯基所说的:“违背作品精神的罪过。往往始于忽视作品的细节。”这样才能以最大的注意力和精细的准确度,通过声音确切地把作品的内涵表达出来。创新性在某种意义上说,体现了演唱者的个性,富于个性的歌唱表演也是演唱者在歌唱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它表明歌者已经具有建立一定的自我风格,不仅对音乐作品有独到的见解,并且还能够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和音乐特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演唱方式,表现出独到的演唱风格。具体说来,就是在演唱和表演上,尽可能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独特理解,并用最合适的方式把这种理解传达给观众。忠实与创新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忠实与原作精神的基础上,发挥表演者的创造个性,是音乐表演的真实性和创造性的结合。正如野村良雄所说“关于客观与主观的问题,演奏者最好做到不偏不倚,适得其中。至于在进行自由解释时,究竟对作曲大师忠实地顺从到什么程度,就要靠演奏者的人格性的、艺术性的本能了。而当他对大师的研究越深入,与大师的精神越达到深刻的一致,他这种本能也就越变得准确起来。”②
2.2当代与历史的结合①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必然具有特定的音乐风格,并有其时代感与历史感。演唱者应该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作品的音乐创作风格,力求把这种风格完美、真实地加以再现。尽可能地使自己去熟悉和体验作曲家生活的时代环境,使自己化身为作品的创造者,真切地体验与表现作品的精神内涵与历史风格。笔者经常看独唱音乐会的演出,有的人嗓音条件特别好,可是整场音乐会从中国作品唱到欧洲作品,不管声音条件、技巧、力度、乐感还是韵味上都还好,但总是一个味,缺乏艺术的个性,缺乏与观众产生心灵的共鸣和艺术的回味,也缺乏对文化与艺术的修养。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演唱者没有很好地对作品的民族风格、个人风格、历史风格及时代感进行细致地分析和了解。因此,演唱者必须事先研究音乐作品的时代与历史风格的结合。(下转第259页)浪漫主义时期声乐作品的创作风格与演唱技巧
陈志红
(长沙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系,湖南 长沙410000)摘要:浪漫主义时期的声乐作品通常指的是19世纪欧洲的一类声乐艺术作品产物,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那一段特定时间内的艺术精华。该时期的声乐作品数量比较多,作品的创作风格也根据创作人的不同而特点各异,其演唱技巧也会随着风格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但都是在浪漫主义的基调上进行创作或者演唱。
关键词:浪漫主义时期;声乐作品;创作风格;演唱技巧欧洲声乐的浪漫主义时期所创作的大量作品都饱含着作者的浓厚感情,将厚重的感情融入歌曲,以浪漫的情怀表达歌曲,用多情的声腔演绎歌曲,是这类声乐作品中最大的特点。作为世界声乐长卷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浪漫主义时期的声乐作品值得后代之人的传承与发扬,相隔时空的距离,实现感情的共鸣。
1浪漫主义时期声乐作品的形成背景
欧洲的浪漫主义声乐创作年代横跨了几乎整个19世纪,是当时欧洲最为主流的声乐流派之一。在18世纪末,正是欧洲英法等国发生革命的时期,政治局面发生巨大改变。直到后来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专政独裁的封建势力又重新掌握了实权,人们在这种对革命失败的失望背景下,用满腔浪漫情怀的音乐创作风格取代了传统的古典流派声乐,形成了新时期的一种独特声乐类型。
2浪漫主义时期声乐作品的创作风格
浪漫主义时期的声乐作品创作年代贯穿了整个19世纪,浪漫主义分为前、中、后三个主要的声乐创作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声乐作品创作风格,有几位典型的作品创作代表人物,在当时形成了旗帜鲜明的流派,并长久地影响着后来的世人。
(1)前期浪漫主义声乐作品。前期的浪漫主义作品主要创作于19世纪初期。在这个时候,欧洲各国的作曲家对于现有的社会环境状况充满着强烈的不满,一直渴望着黑暗势力的破碎以及黎明的到来。这时期的代表声乐作品创作者主要有韦伯、舒伯特等人。特别是舒伯特,更是浪漫主义声乐流派的宗师级大家,在音声乐中融入了浪漫主义的文学理念,将歌曲阐释得淋漓尽致。浪漫主义前期的代表作品非常多,以民族解放、追求幸福为主题的作品占据了其中非常大的比重,如《自由射手》《冬之旅》等作品就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值得后来的浪漫主义声乐作品创作与演唱者着重研究。
(2)中期浪漫主义声乐作品。中期的浪漫主义声乐作品主要形成于1820年以后,中期的作品在整体风格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该时期的代表作品具有非常多样的创作风格,从慷慨激昂到婉转抒情,从对民族主义的幽默典雅化演绎到浪漫主义诗歌与声乐的完美融合,都能够见到浪漫主义中期声乐作品的影子。在浪漫主义声乐作品的创作中期,主要的代表人物有上文所提到的舒曼、罗西尼,以及威尔第等杰出的作曲家。而具有代表性的声乐作品则非常多,其中《月夜》《爱之梦》等等都具有非常高的传承价值。
(3)后期浪漫主义声乐作品。后期的浪漫主义声乐作品大多形成于1850年之后,经过数十年的浪漫主义声乐流派的发展,其创作技巧已经达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声乐作品代表创作人有瓦格纳、马勒、舒特劳斯等人,将浪漫主义文学与声乐互相充分融合,最大程度地表现了浪漫主义声乐作品感情的丰富性。该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声乐作品包括了《大地之歌》《死与净化》等等,整体音乐风格除了前文所提发到的融合多种创作元素之外,所表现出来的风格以大气磅礴、音乐表现形式丰富、旋律慷慨激昂为主。
3浪漫主义时期声乐作品的演唱技巧
对于浪漫主义流派的声乐作品来说,作品中饱含的深情更需要演唱者以独有的技巧,多样的角度,对歌曲本身以及背后所牵扯到的环境进行深层地诠释。
(1)演唱浪漫主义声乐作品的发声技巧。在浪漫主义声乐作品中,不同风格的歌曲本身最适合的音色是不一样的。例如,对于慷慨激昂的旋律来说,就需要配以雄浑有力的音色,而对于以抒情为主的旋律来说,则需要配以空灵温婉的音色。不过,不管是哪一种风格的作品,在演唱的时候所要掌握的发声的共同技巧就是要让发声部位与自己的胸腔有共鸣,通过腹内的气息带动声带的发声,而不能单纯地用喉咙来演唱。单纯的喉部发声一方面会让演唱者很容易变得疲劳,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歌曲感情的表达,对演唱的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演唱浪漫主义声乐作品的换气技巧。对于演唱时换气的掌握,不光是存在于浪漫主义声乐作品中,在很多歌曲演唱中都是十分讲究的一个问题。在演唱浪漫主义声乐作品时,同样需要根据歌曲的风格来控制自己的换气频率。特别是浪漫主义后期的一些声乐作品,以连绵不绝为歌曲的主要风格,对于演唱的换气技巧要求就会更加严格,演唱这类歌曲经验稍浅的人就经常容易出现中途断气的情况。一般来说,对于任何风格的作品演唱,都尽量以换气间隔时间较长为宜,切忌演唱过程中过于频繁的换气。要让换气的频率降低,关键在于演唱时气息的把握,尽量以绵延不绝的方式运用气息,不要在短时间内将气息瞬间外泄出来。一般对气息的掌握技巧需要演唱者天长日久地不断改进与训练,对气息的转换与节奏的变化能够有更好的应对方法。
(3)演唱浪漫主义声乐作品的表情技巧。浪漫主义流派的声乐作品通常都是以丰富的感情表现为主要风格的歌曲,演唱者要充分地将作曲家在作品中埋藏的感情表现出来,除了本身的唱腔技巧之外,还要对自己演唱时的表情有很好的把握。虽然声乐作品更多的是带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但在现场欣赏作品演唱的时候,演唱者所带来的视觉感受同样是人们所关注的。以不同的演唱表情来配合不同风格的歌曲,是完美地演绎一部作品的重要保证。
(4)演唱浪漫主义声乐作品的感情技巧。演唱浪漫主义声乐作品的感情技巧并不能完全算作演唱的专业技巧,因为感情技巧所指更多的是演唱者与作曲家感情上的沟通交流。在后来的演唱者演唱前辈作曲家所创作的歌曲时,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在感情的领悟与表达上难免会与作品本身有一定的差异。要将作品中蕴含的感情表现出来,最好的方法就是丰富演唱者的知识储备,对浪漫主义时期的声乐作品特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如果能够将演唱者自身代入作品的创作环境中,那么就能够更加充分地体会到作曲家当时的创作感情,对歌曲的演唱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表现作品的时候也就能有更加适合的方式,避免出现感情上的偏差。参考文献:
[1] 李媛媛.早期歌剧作品的演唱表现[D].西安音乐学院,2012.
[2] 张军.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征及其演唱风格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3] 薛晶.威尔第歌剧《茶花女》女高音精彩唱段的演唱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作者简介:陈志红(1975—),女,湖南耒陽人,长沙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