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对民族歌剧的影响

2014-05-26 00:23刘超
艺术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中国戏曲歌剧戏曲

摘要: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主要由民间说唱、滑稽戏和民间歌舞三种艺术形式演变而成。它是一门综合艺术,讲究唱、念、坐、打四门功课,具有优美的唱腔,独有的脸谱,多彩的服装,程式化的表演,是世界文化艺术中的奇葩。“五四”时期西洋歌剧传入我国,受到中国戏曲音乐的巨大影响,在歌剧创作上大量借鉴融入中国戏曲元素,表演上吸取戏曲程式化的表演,使中国民族歌剧焕发出独有的东方魅力,产生了许多经典作品。

关键词:戏曲;艺术形态;民族歌剧;发展1中国戏曲及其艺术形态表现

1.1戏曲与歌剧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

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主要由民间说唱、滑稽戏和民间歌舞三种艺术形式演变而成。它涵盖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表演等艺术形式。中国戏剧剧种较多,以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五大核心剧种为主,并派生出三百多种地方剧种。

因为戏曲种类繁多,关于艺术形态表现上本文主要选取河南地方戏宛梆作为对象。宛梆是在明末清初同州梆子与河南南阳民歌、小调、说唱结合形成的一个戏曲剧种。它属于板腔体,伴奏使用大弦,唱腔分为本腔和假腔,声音激昂、娓婉清亮。中国戏曲声腔众多。例如,花腔是宛梆艺术中突出的特征和声腔的重要组成部分,花腔又称讴腔、假腔、挑后嗓、拉嗓等,它是在本腔之后,比二本腔还要高八度来演唱,同时与主弦发出的“唧唧”声相辉映,犹如鸟鸣般清脆,它在生、旦、净、丑各行当和各类板式结构中都会使用,也是宛梆唱腔艺术最大的特色。同时花腔也是河南地方戏豫剧、越调、怀梆、宛梆等剧种中常用甩腔方法,在近三十年来,其他剧种逐渐不用,而宛梆的艺术家不断完善发展这种发声技艺,使之成为宛梆独有的艺术表现手法。所以,在众多戏曲剧种中,由于语言不同其唱腔有着较大的区别,使不同戏曲特点明显,而歌剧音乐则主要使用美声唱法,所以演唱讲究方法及风格的统一。

在乐队伴奏方面,宛梆乐队的主奏乐器为大弦,它琴杆粗短,高一尺半左右,发音明亮悦耳。其他伴奏乐器有大弦、二弦、坠胡、唢呐、月琴、小锣、大锣、板鼓、枣木梆子等。在中国戏曲中主要是有某种主奏乐器加上其他伴奏器乐进行伴奏,而歌剧则主要使用交响乐队进行伴奏,并且交响乐队具有较为成熟的编制。主要有剧目开始时的序曲或前奏曲,对剧目起到连接作用,以及对整幕歌剧的伴奏。在曲式上,中国戏曲主要使用曲牌。例如,宛梆丝弦曲牌主要有十多种,如“大小开门”“花雀子”“莺儿山”等;唢呐曲牌有:“唢呐皮”“娃娃”“清水令”“半槍”等;锣鼓乐有:“凤凰三点头”“五锣”“凤凰单展翅”等。宛梆还具有丰富的板式。主要分为慢板类、流水板类、散板类、二八板四大类。而歌剧则主要使用创作音乐,每一部歌剧包括开场音乐都是由曲作者创作而成,这有别于中国戏曲,用同一个曲牌套用不同的唱词。

在唱腔上,歌剧的演唱形式主要包括独唱、合唱、重唱,也会有说白。例如,歌剧中的宣叙调是展开剧情的段落,角色之间有很多对话所以都是半说半唱性质的。这很像中国戏曲里的韵白,戏曲里的小生、青衣、老生都带有一定语调的念白,但是没有旋律。这与歌剧的宣叙调很接近。剧目中还可以穿插有舞蹈。唱腔分为男低音、男中音、男高音、女低、女高等,女高还可分为花腔女高、抒情女高,大号男高音、小号男高音,声乐样式可以有咏叹调、朗诵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等形式。另外在剧目方面,中国戏曲内容众多、题材广泛,主要分为传统剧目、移植剧目和创编剧目三种。多表现征战、帝王将相、历史故事等方面的内容,一般分为正剧、喜剧、悲剧。而歌剧多表现皇宫贵族,以及由经典原著改编的作品。其体裁样式有正歌剧、喜歌剧、小歌剧、轻歌剧、室内歌剧、配乐剧等。

1.2中国戏曲与歌剧文化背景、艺术理念有着巨大差异

中国戏曲与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上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中国戏曲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它通过“唱、念、坐、打”将戏曲的综合性全面表现在演员身上,展现了中国戏曲的形式之美。中国戏曲还具有程式化的表演特点,它将生活中的动作经过提炼、概括、美化形成了戏剧艺术的独特程式之美,如上马、关门、坐船等都有固定的程式化动作。

中国戏曲主要特点是剧目较多,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在很多剧种中男扮女装,越剧中常见女扮男装。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具有夸张的脸谱,一定的寓意,有固定的戏装道具及各种装饰。而这些在歌剧中则没有固定的形象(与脸谱比较),服装,道具。同时中国戏曲还具有虚拟性,用演员虚拟的表演来比拟现实的环境和对象,达到对时间空间的概括。这种虚拟可以达到“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也可以表现骑马、行船、穿针引线、夜晚等场景。但是中西方文化有着巨大差异,如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阴阳调和、辨证施治,西医讲究科学的实验和理论数据。所以,由此看出中国文化是哲学,西方文化讲究的是科学,在文化上则是一种写意和写实。

2民族歌剧的发展与戏曲元素的融合

西洋歌剧(opera)是一种用音乐来表现戏曲的形式,它将文学、舞蹈、表演、戏剧、声乐、器乐融为一体,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世俗化而产生的。西洋歌剧的代表作品有《费加罗婚礼》《弄臣》《塞尔维亚理发师》等经典作品。歌剧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悲剧。10世纪末的宗教剧、神秘剧、奇迹剧都成为歌剧的重要起源之一。在文艺复兴时期作曲家用牧歌的形式谱写诗歌中的具有戏剧性的场景,这些后来被称为牧歌剧。歌剧最早的作品是1597年由意大利作曲家佩里作曲的歌剧《达芙妮》,它在佛罗伦萨上演并引起巨大轰动,后来由他创作的《尤丽迪茜》演出获得成功,也成为保存最完整的第一部歌剧。

17世纪罗马的那不勒斯歌剧乐派,不使用歌剧中的合唱及舞蹈内容,而注重发展高难度美声技术,当这种独唱技术走向极端后,歌剧原有的艺术表现力就丧失殆尽。所以到18世纪20年代,生活化、诙谐、朴素的喜歌剧题材诞生后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而法国最先将意大利歌剧进行改造,使歌剧与法国文化相结合,将芭蕾运用到歌剧中,经过法国、英国、德奥,以及海顿、莫扎特等音乐家将歌剧不断推向前进,歌剧这种艺术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歌剧由西方传入,在中国扎根成长,逐渐成为人们喜爱艺术形式之一。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探索阶段,主要受“五四”文化影响,产生了一批反帝反封爱国的作品,如黎锦辉的儿童歌剧《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倡导科学、民主走民族化路线的作品,如聂耳的《扬子江暴风雨》、冼星海的《军民生产大合唱》这些都借鉴了西洋歌剧的艺术形式,在歌剧民族化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第二是奠基阶段,这一时期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为契机,新秧歌运动为起点,产生了一大批秧歌剧,如《白毛女》《夫妻识字》《小二黑结婚》等作品。第三是深入探索阶段,这一阶段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产生了借鉴中国戏剧的《红珊瑚》《红霞》,借鉴民族民间音乐的《阿依古丽》,遵循《白毛女》创作思路的《洪湖赤卫队》等作品。这些作品既不同于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也有别于西洋歌剧音乐,而是歌剧与戏曲音乐的融合,所以被称为“新歌剧”。

戏曲元素在很多新歌剧中被广泛采用。例如,歌剧《小二黑结婚》选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用生动优美的音乐,成功塑造了小芹淳朴可爱的艺术形象。在旋律上曲作者借鉴了山西民歌和山西梆子等戏曲音乐旋律;在速度上使用了戏曲音乐“慢板——快板——花板”的戏曲板式。在歌剧《刘胡兰》选段《数九寒天下大雪》中,成功塑造了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视死如归的少女英雄刘胡兰的形象,该剧音乐优美、热情,糅合了地方戏曲旋律,速度上使用戏曲中的流水板式,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及戏曲元素。同时在红色经典歌剧《党的儿女》题材选取上,大量使用了民族化的语言,采用中国戏曲“坐南朝北”手法,运用民族音乐板腔体的手法和河北梆子的唱腔音调,结合西洋歌剧独唱、合唱、重唱等艺术手法,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剧情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参考文献:

[1] 刘飒.让古老的声腔焕发活力[J].大舞台,2012(09).

[2] 管林.中国民族声乐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3] 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 姜家祥.民族唱法探索[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作者简介:刘超(1977—),男,河南南阳人,硕士,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中国戏曲歌剧戏曲
昭往彰来——《中国戏曲志》编纂出版工作纪实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前海”与当代中国戏曲评论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走进歌剧厅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