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辉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论文,课题编号,12E064,课题名称《日本现代绘画对中国传统壁画视觉装饰美的继承与转换》摘要:日本传统绘画中的视觉装饰性,在明治维新以前受中国绘画风格的影响较大,如唐绘、大和绘、汉画、狩野派等诸多流派都呈现出中国传统壁画的影响。明治维新以后,承传的日本绘画诸流派为区别西方绘画而统一起来,称之为“日本画”,呈现出既有日本民族的,或者说是东方审美精神的绘画特征,又与西方绘画空间、色彩等表现风格巧妙融合,并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明确了现代日本画独特的视觉装饰美形式。
关键词:日本绘画;视觉;装饰语言日本文化艺术源流于中国,其绘画艺术受到早期因宗教传入日本的中国壁画的影响,具有强烈的视觉装饰性,同时日本艺术体现出空寂的艺术精神,追求一种恬淡闲逸的美,这与日本的自然风貌紧密相连,日本的绘画艺术深受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由此可见,日本因其对外来文化的学习与自身民族个性的影响形成了日本绘画的视觉装饰性。
1日本古代绘画对中国传统壁画的继承
日本文化的飞跃发展要追溯到日本飞鸟时代,公元6世纪出因佛教的传入,中国绘画出现在日本作为佛教的重要表现形式。以线条表现人物,富有流动感,极为洗练。8世纪的奈良时代日本大量派遣遣唐使,派往中国的留学僧和留学生极大地繁荣了日本的文化与美术,全国大兴造寺,造像,堂皇的绘画,华丽的装饰艺术,日本的绘画艺术开始具有了装饰性特征。进入9世纪,归日的僧人空海移入密教的彩色画、白描画,给日本佛画带来新的面目。世俗画方面有重大发展,宫廷、官邸喜用唐朝风格的山水画、风俗画装饰,被称为唐绘;随后又代之以日本的山水、风俗,被称为大和绘。与和歌相联系的月历绘、名胜绘从9世纪末流行于屏风、障子上。随着假名文字的发展,又出现物语绘、日记绘。与这些题材变化相适应的新的表现手法,由巨势金冈等宫廷画师在整个10世纪才逐渐完成。大和绘师充满诗意地描绘身边的景观和生活,技术上日臻完善,确定了日本民族绘画的古典样式。它的耽美风格也使佛教绘画变质,而趋于技巧的纤细化和装饰主义,14世纪的室町时代汉画进入鼎盛期,诸多流派涌起。雪舟访问中国后,在山口等地活跃,以中国南宋画和明朝浙派坚实的造型能力为基础,融入民族情感,达到汉画最高峰。追慕雪舟者代不乏人,著名者有雪村周继。狩野正信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俗人画家,他在汉画中加以民族饰味,被视为狩野派之祖。其子狩野元信再融入大和绘的手法,完成了狩野派风格的基础。大和绘萎缩不振,但土佐光信吸取汉画手法后略有新意,完成了土佐派以后,日本绘画脱离宗教束缚,向市民化、装饰化的障屏画形式发展。桃山时代,始于织田信长灭室町幕府的1573年,止于丰臣氏灭亡的1615年。一方面,统治者构筑规模宏大的城郭,集美术各门类之长创金碧辉煌的装饰美术;另一方面,市民和茶人中产生简素、闲逸的审美意识,怀念古典文化,与统治者的豪奢之美形成对比。17世纪的江户时代美术上以绘画最活跃,各种画派并起。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市民的力量增加,培养了以浮世绘为代表的市民美术。又通过长期接受中国清朝和荷兰的影响,产生了日本文人画和洋风画。幕府末年,幕藩体制日趋腐败,日本接受开国思想和西洋技术后,走上通往现代之路。此时仍以桃山样式为主,桃山样式的金碧障屏画,由花鸟画题材转向风俗画,主要表现花街柳巷和歌舞伎。表屋宗达以市民为基础,使大和绘的传统产生装饰性与工艺性特征,从而创立了独特的绘画和工艺相结合的样式。至日本19世纪明治维新之时,日本古代对于中国传统绘画在不断的继承中逐渐转换形成了日本民族独特的装饰性的绘画风格。同时也为日本现代绘画的视觉装饰性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艺术的土壤。
2日本现代绘画对中国传统壁画视觉装饰美的转换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进入现代时期,明治维新是日本从学习中国到学习欧洲的分界线,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东方世界的大门,日本开始积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日本吸收西方手法,奠定了现代日本画的基础。新日本画以恢复传统为目标,又吸引西方绘画的长处。从东京美术学校到日本美术院,新日本画运动蓬勃发展。横山大观、菱田春草等第 1代日本画家运用西方光、空气等表现方法,创造朦胧体,建立了浪漫主义新风。日本在借用西方表现手法的同时,其绘画的精神指向仍然是东方艺术的精神情感追求,西方绘画的立体与空间表现手法在新日本画中运用时融入了日本文化对于东方艺术的理解,即用西方之手段表象东方之情感,还有传统装饰主义的绘画更是在不断继承中国古代绘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日本的民族面貌。日本的中国情结一直影响着历代日本画家,在日本绘画的历史这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日本在二战战败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复苏,绘画也跟随着世界艺术的发展在不断前进,日本战后美术与中国有频繁的友好交流,兩国美术家及其代表团互访连年不断。日本美术来华展出数以百计,它包括古代和现代,涉及日本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刻字、工艺、设计等领域。著名的个人展览有雪舟画展(1956)、尾形光琳画展(1958)、葛饰北斋画展(1973)、东山魁夷画展(1978)、平山郁夫画展(1979)、富冈铁斋画展
战后的著名画家如东山魁夷,平山郁夫,加山又造等日本绘画大师其绘画风格都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遗风。东山魁夷(1908~1999年),日本风景画家、散文家。1908年7月生于横滨。其风景画以西方写实的眼光捕捉日本情调之美,善于表现未经现代文明污染的纯洁的大自然。他的作品在保持平面性的同时增强空间感,在装饰性中抒情寓意,格调高雅蕴藉,充满诗情哲理,透着淡淡的伤感。他的绘画不同于西方的绘画,保留了日本民族对于平面装饰性的朴素情结,这种情结源于中国传统绘画对日本千百年的艺术熏染。平山郁夫(1930~2009年),日本著名画家,原日中友好协会名誉会长。擅长佛教绘画其绘画风格延续中国传统壁画的艺术特征,其风景绘画同样具有视觉装饰性,
中国传统壁画的视觉装饰性具有三个特点,装饰性构图,色彩的装饰性,描绘形象的装饰性,日本现代画家把传统的中国壁画的装饰性表现,运用到了现代绘画表现中,日本民族情感的细腻为这种视觉装饰性的艺术表现提供了审美能动性,日本山川自然的精美,让绘画的表达变得纯粹朴素与自然,这种精美的自然风貌适于运用简练的线面进行表达,组合成的构图使画面趋向于装饰性,日本的风景优美而空寂,色彩纯净,画家在绘画色彩的表达上往往运用纯色渲染,体现自然的幽静之美,纯色的表达增加了画面的装饰美感,装饰性是平面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平面的装饰性更加能够反映日本民族的精神追求与审美情趣,
日本对外来的先进文化采取先全盘接受,后逐步吸收的方法,滋养并厚实了本国文化。日本美术随日本文化同时发展,以深厚的文化传统和频繁的外来影响的背景,形成独特体系。日本对外来的中国文化的继承与转换的积极态度是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对于日本绘画视觉装饰语言的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绘画艺术的域外影响力,并从中吸取有益因素,更好地拓展中国绘画艺术的视觉美形式。参考文献:
[1] 刘晓璐.日本美术史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