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第八届优秀成果评选“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贝雕手工艺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优秀成果一等奖)和2013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桂教职成〔2013〕44号)“贝雕品牌课程建设”(一级立项项目)成果之一摘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课程建设的问题,以贝雕艺术课程建设为例,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团队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贝雕品牌课程建设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品牌课程;贝雕课程;建设工艺美术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门类。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对生活品质的高标准要求,促使了工艺美术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使工艺美术培养人才的能力结构、知识体系、职业素养等方面有了新的时代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要走市场需求的道路,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工艺技能,良好的设计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所以,中职工艺美术教学在课程的建设上要努力达到职业教育的技能目标、专业理论目标、综合素质目标、市场能力目标,走品牌化道路。中职工艺美术品牌课程建设要基于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建设,探索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师资结构、教材体系等方面。
1中职学校工艺美术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课程的趋向性与脱节现象严重。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课程设置具有明显的趋向性和脱节现象。课程趋向性是指对于普通教育的趋向性导致中职工艺美术课程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普通教育的同化物,追寻普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没能体现职业学校的灵活性与多元性。课程教学老化,理论知识没能与时俱进,造成中职学校工艺美术课程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这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工艺实用教材缺乏,不能体现地方区域特色。当前,就国内的工艺美术课程教材来看,知识更新迟缓。有些工艺门类教材缺乏,如贝雕工艺,不但缺少应有的基础性工艺技法方面的实训教材,更缺乏涉及此类课程知识广度与深度拓展性的教材,这也是致使贝雕艺术面临绝迹,不能科学、规范传承的一个重要原因。
(3)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轨。目前,中职工艺美术教学容易呆板地照搬常规美术教材内容,缺乏企业任务目的性和针对性内容,理论与实践脱节,使相当多的学生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理解阶段,缺乏對工艺理论知识和工艺技艺整合的创新能力,造成学生对课程的轻视与厌学倾向。
2中职学校工艺美术课程建设内容
(1)结合工艺特色,科学设置课程。目前,就德国课程设置模式来看,课程设置是以职业活动的行为过程为导向,将美术基础类、美术设计类合理地组成一个技术知识体系,美术理论教学内容较为浅显,不过多地强调高深的理论知识,做到浅而实在,学以致用,同时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工艺美术技能的熟练程度,便于其迅速就业。[1]关于中职学校工艺美术类课程的设置,我们可以借鉴好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改进。当然,对于工艺美术类课程设置应具有本土的特色,如贝雕品牌课程建设应突出本土特色及实用性,可以根据传统手工艺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贝雕技艺的兴趣,又可避免艺术审美培养与实际工艺美术教学相脱离的现象,真正做到贝雕课程的合理化设置。
(2)细分课程内容,融入本土特色技艺传授内容。在贝雕课程建设中要完整地归纳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渊源和现状,从理论的高度建构贝雕技艺的知识体系,体现传统工艺与其他学科的有效结合,彰显学科之间的多元性与教学的灵活性。注重教学内容的时代因素,要把课程内容细分,融入本土特色的贝雕技艺的传授内容,可利用校企合作优势把贝雕技艺实践课程内容的比重加大,把行业最新发展产品成果引入实践教学的内容,平衡艺术与技术之间的比重,建立贝雕技艺不同题材内容细化的知识体系,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工艺美术类课程结构体系,使贝雕艺术课程成为一门真正的职业教育和艺术传承两方面都得到落实的实用性课程。
(3)建立实用的校企实训教材体系。根据贝雕课程的需要,开发实用性强的校企实训教材,改变传统教材形态,充实丰富工艺美术教材种类,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技艺学习实训教材体系。要打破传统工艺美术类教材的知识构建模式,开发和推广与企业实际需求挂钩的实用性工具书类教材和案例性课程教材,并整合校企双方对学生职业、学习、工作的特点,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组织课程,促成围绕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的实用性指导教材体系的构建。
(4)采用适应传统手工艺发展的新型师徒制教学模式。在中职工艺美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制教学一直是沿袭不变的教学模式。而贝雕课程教学具有重经验、重体悟、重情感、重灵性的特征。采用新型师徒制教学,把以往学校的老师教学改为贝雕大师的亲身教授,学校教师辅助大师教学,这种新型师徒制教学模式更便于贝雕课程的开展,在大师的言传身教和学校职业课程的指导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热爱和崇敬贝雕艺术。贝雕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到更多的贝雕操作技艺。
(5)实行校企双重考核评估机制。就贝雕课程的评价机制来看,应从企业、学校双方评价出发,在考核评价的内容上,除了要体现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贝雕理论常识的课程成绩外,要突出强调学生在贝雕图样设计,贝雕作品创新,作品展示及参加各类技能比赛等项目的综合评定。要加强学生职业资格考证意识,鼓励学生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凭“双证”进入工作岗位。这种“双证”制度对于中职学生的就业起了很大的作用。[2]要逐步完善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科学、持续的评估机制来促进贝雕品牌课程的建设。
(6)加强品牌课程教师团队建设。传统手工艺教学,在某种意义上讲,如果不是工艺技艺的传人很难把技艺的精髓传授清楚,这种情况必须靠工艺大师或企业熟练技师的配合。所以,贝雕课程的教师团队建设必须要理论与技艺实践相结合。专业教师要定期到贝雕企业进行学习,学校方面还要特别注意聘请行业内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艺美术师、老艺人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承担教学指导工作。此外,品牌教学团队的建设要从课程建设需要的组成结构、创新机制等方面入手,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实现学校的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并开展“大师带老师”的形式来提高专业教师的工艺教学技能。
在中职工艺美术品牌课程建设中,应对工艺美术类教学的特点、课程规律、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刻地认识与分析。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要密切结合当地工艺美术类型的特色进行。通过工艺美术品牌课程建设,提高学生对传统艺术的认识热爱,逐步提高艺术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思想,完善传统工艺美术的知识体系,为培养理论合格、技能过硬的技能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 顾平.美术教育学导论[M].江苏美术出版社.
[2] 赵鹏.国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状况及特点[M].河南科技学院培训教材.作者简介:贺坚(1979—),女,辽宁人,广西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主要从事美术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