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教育的DNA

2014-05-26 22:42孟晓东
江苏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良方生命体遗传

孟晓东

DNA(Deoxyribonucleic acid),是一个生物学概念。它是一种分子,同时也是基因组成的材料,被人们称为“遗传微粒”。DNA可组成遗传指令,它是制造生命的蓝本。所以,生命的本质就是DNA。

在此借用“DNA”这个概念,旨在追寻千百年来教育的血脉,找回教育基因的延续,正视教育的变异,守望教育的本真。在人类漫长的文明进程中,东西方思想的起源几乎是同步的。两千多年前,东西方一些奠基性的思想家,几乎不约而同地涌现在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出现了释迦牟尼只比孔子大十五岁,亚里士多德也只比庄子大十五岁这样的奇事。什么样的思想孕育着什么样的教育,千百年来,不管是“孔孟之道”,还是“百家学说”;不管是朱熹的“程朱理学”,还是王守仁的“知行合一”;不管是被称为“希腊三贤”的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启蒙”,还是皮亚杰、维果斯基、布鲁纳、加德纳的“建构主义”;不管是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还是杜威的“现代经典”……这些都是教育DNA中基因组成的材料。尽管在“遗传”的过程中,也有分歧、博弈,甚至对峙、裂变,但教育的生命体始终保持着一种健康的、合规律的体征并有序地发展着。因为他们都保持着对教育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学生、教育与知识等基本观点的认同。更重要的是,他们遵循着教育自身的发展逻辑,不失范,不越轨,保持着教育的神圣性与专业性。

现实中,我们误导了教育的核心价值,背离了教育的发展功能,离析了“有教无类”,变味了“知行合一”,错位了“办学校”“办教育”的一致性,放大了“应试”的功效,还打着“为学生负责”的旗号;指令着学生的“被特色”,还冠以“个性化”的美名;我们每天做着“课程加法”,却口口声声要“减负”;我们每天喊着“一切为了孩子”,却实实在在“为了自己的面子”……在教育的DNA中加入了“功利”“短视”“虚无”“做假”等不和谐的因子。

寻找教育的DNA,就要思考:一千年前的教育举措,以后还会是教育的良方,今天我们是否坚守它们?

寻找教育的DNA,就要掂量:今天我们赋予教育的一些做法,千百年来未曾有过,未来也不会使用,我们是否可以摒弃它们?

寻找教育的DNA,就要厘清:什么才是教育真正的“遗传微粒”,什么才是教育分子中的核心基因,我们是否应该守望它们?

寻找教育的DNA,就要审视:今天出现的基因变异,是文化的迷失,是机制性障碍,还是我们内心的彷徨?我们是否必须“正本”?

寻找教育的DNA,就要未雨绸缪,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和方法。“转基因”未必都是有害的,但如果不利于教育生命体的健康,就应该研制“良方妙药”,对症下药。

今天,我们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和教育的变革期,我们期待变化的是教育朝着DNA这一生命蓝本的不断优化,不变的是我们对教育本质追寻的信心和信念。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锡山区教育局副局长)

猜你喜欢
良方生命体遗传
探索“Z世代”城市治理良方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本草纲目
我已找到了死的良方
为什么他们这么会唱?别闹!音乐细胞需要遗传的!
奇异的生命体
更 进 一 步
应试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