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校籍管理”促教师流动

2014-05-25 02:23高海明
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温江区校际教职工

■本刊记者 高海明

“无校籍管理”促教师流动

■本刊记者 高海明

2月19日,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就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进行通报。据悉,到2020年,成都将全面实行县管教师总量、岗位结构和教师身份,学校按岗配置、使用和考核教师,基本实现县域内教师无校籍管理。在此之前,我国部分地区对教师流动已做出有益尝试。有专家指出,教师无校籍管理,推动教师人力资源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实现有序流动,无疑是师资力量均衡有序配置的有益尝试。

成都:“区管校用”模式

截至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有16个区(市)县成立了教师管理服务中心,已有20,957名教师纳入“县管校用”范畴,其中青羊区、高新区、温江区、都江堰市、大邑县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共计12,666人)已经100%纳入。

成都市温江区就是改革教师人事体制、创新教师管理“区管校用”模式的代表。如今,在温江区,所有教师手中都有一份成都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雇主”不是所在学校,而是一个叫“成都市温江区教职工管理服务中心”的机构。这个中心是温江区2008年专门成立的一个事业单位。该中心对城乡教师的人事、户籍、保险、工资等进行统一管理,打破了教师属于学校的人事关系束缚,从而实现了温江区内城乡优秀教师的顺利流动。那么,教师变为“社会人”后发生了什么?“区管校用”比“校管校用”的优势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激活了教师队伍,促进了城乡教师的交流。”温江区教育局局长胡德福说。作为成都市的近郊区,温江区农村学校多,优秀师资不足。前几年,当地按照国家教改要求实行城乡教师流动,但效果很不明显。“城区教师因为编制固定在学校,大多不愿意去农村任教;即便是短期交流,城区校长也对一些骨干教师扣着不放。”胡德福一语道破以往城乡教师交流难的症结。

“区管校用”找到了破解难题的办法。按照每所学校的学生人数,温江区教育局对每所学校重新审定人员结构,采用科学定编和竞争上岗相结合的方法。“假如某个学校的语文教师多了,通过竞聘落选的教师就要进行校际间的岗位竞聘,调整到其它缺少编制的学校,这样便盘活了全区的教师资源。”温江区教育局人事科科长胡勇说。

据介绍,温江区教育局每年对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施两轮岗位竞聘。第一轮竞聘,按教育局对学校确定的岗位比例进行,落聘人员进行第二轮岗位竞聘。对连续未通过两轮竞聘上岗的人员,教职工管理服务中心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对他们进行培训、加强考核,帮助他们获得适合的岗位。胡勇说,以往,教师的人事关系在学校,工作岗位由学校安排。假如有教师不胜任某个岗位,学校只能将其调离,很难解聘。而现在则不一样了。教师的人事关系由教职工管理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如果有教师确实不能胜任某个岗位,学校可以将其辞退,重新选聘合适的教师。

实行“区管校用”以来,曾经担任温江区教职工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的喻卫斌见证了许多学校和教师的变化。一名在竞聘中因“工作不在状态”而落选的年轻教师,调整到另一所农村中学后,工作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他勤奋钻研教育教学方法,仅用了两年,他所带的班级便获得了全区第一名。有一次,我去听他的课。课堂妙趣横生,没有一个孩子开小差。”喻卫斌说,正是“区管校用”、竞聘上岗的制度,让很多教师重新找到了人生坐标。

“区管校用”模式也促进了温江区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打通了城乡教师流动渠道。“现在,我们参与校际和城乡交流的教师,相当于过去的十几倍。”温江区教职工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王艳说。而就在上百名城区教师向农村流动的同时,温江区农村学校的师生比例反而从过去的1∶10变成了1∶11。“这说明,由于农村学校校舍、师资等条件改善了,农村学生到城区择校的数量明显下降。”胡德福说。

安徽:在编制内统筹管理

2013年11月12日,安徽省正式发布《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创新教师管理体制、保障教师权益待遇等进行全面规范,规定对教师队伍采取无校籍管理,促进教师区域流动。教师将不再仅属于某一学校,而是区域共享资源。由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编制内统筹管理,由学校根据需要按期聘用,动态调整,合理流动。

虽然进名校难,但普通学校的学生,同样有机会听“名师”讲课。今年开始,合肥市多所市属学校教师已开始试行“无校籍管理”制,让优质教师资源能“无校界”流动。根据要求,凡在同一所学校任教满6年以上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必须与其它学校进行交流,各校每年参加交流的教师比例,应占到本校符合交流对象总人数的15%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有20位教师在同一所学校任课满6年,那么,每年该校至少要有3位教师外出交流。

“教师真要无校籍流动,咱们家孩子明年就不用为上不了好学校而困扰了。”合肥市瑶海区六年级学生家长刘女士高兴地说,“现在,瑶海区中小学的办学硬件水平都差不多,关键是担心教师水平不一样。如果好教师都流动起来,在哪儿上学都‘有戏’!”

安徽省教育厅办公室副主任刘跃生介绍,“中小学教师实行无校籍管理,就是由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编制内统筹管理,由学校根据需要按期聘用,动态调整,合理流动。”瑶海区教育体育局负责人徐文生认为,无校籍管理不仅能够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深入发展,更能让教师队伍进一步增添活力,消除职业倦怠,从而给教育带来新的活力。从社会角度来看,这一举措对时下家长和学生的“名师”“名校”崇拜情结有纠偏作用,能有效遏制择校热的升温,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过去名校师资力量好,受争抢。而普通学校条件一般,引进好教师也比较困难,对于老师、学生来说都不公平。实行‘无校籍管理’,教师统一配置,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合肥市包河区葛大店小学教师周婷说,之前包河区推动教师交流,她就被交流到另外一所学校,但只待了一年就回来了。“交流时间短,与学生刚刚熟悉就分开,发挥的作用也有限,流动不宜频繁。”周婷说,“对于教师来说,无校籍管理也有一点担忧,怕工作生活不稳定,最好在实施中更加人性化。”

“教师无校籍,编制县区统管,也有利于在编制和岗位限额内及时补足配齐教师。教育、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对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施余缺调剂。”安徽省教育厅师资处处长齐建平介绍,安徽将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农村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村小和教学点实施师资特殊配备政策。

轮岗 图/勾 犇

福州:片区管理保证交流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宁化小学六年级3班的学生林与飞,发现班级有了新变化。“我们班又新来了一位语文老师。今天的写作课他带着我们到教室外看下雨,特别有意思。”放学后,林与飞迫不及待地和来接自己的妈妈分享。从一年级起,林与飞所在的班级已经轮换了4位老师。教师的流动源自福州自2009年开始的县管校用教师校际交流。“当年9月起,我们在福州台江区与闽侯县进行试点。”福州市教育局局长郑勇介绍。

福州市规定,凡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6年的教师,原则上都要进行交流,每年交流人数要达到应交流人数的10%以上。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的校长,也要进行交流。交流方式分为双向选择交流、跨片竞岗交流、对口协作交流等。“最主要的是中心学校与普通学校、平原学校与山区学校之间的交流。”郑勇说。

为了保证校际交流的可操作性,福州市特别实行了“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的片区管理模式。其中,台江区将中小学划分为5个片区,闽侯县则以乡镇为单位划分区域。同时,每个片区由一个中心校校长作为召集人,负责片区内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的人事关系由片区直接管理,这从根本上打通了流动的屏障。”郑勇说,“教师校际交流主要在学区和片区内展开,也不会给教师生活上造成过多不便。”

据统计,2009至2012年,福州市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人数达2592人。2013至2014学年,教师交流人数达3057人,占应交流人数13.5%。像林与飞这样,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换了4位老师,会不会影响教学的持续性?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正常的教学模式,从低年级升至高年级时,本来就会调整教师,并非因为轮岗造成教师更替频繁;而且,试点规定教师必须在新学校工作至少满两年,才能进行第二轮交流。

在闽侯,山区教师的交流是政策倾斜的重点。山区与县城距离遥远,条件艰苦,对从县城轮岗到山区的教师来说,挑战很大。“刚来时的确会有落差。”2011年,杨彬芳从闽侯县鸿尾中心小学交流至奎石小学,“奎石离县城较远,设施条件也比不上中心小学,一开始很不适应”。

然而,抱着“咬咬牙坚持两三年”想法的杨彬芳,渐渐有了新感受。“在奎石,我们中心学校交流来的老师特别受重视,供自己发挥的舞台反而更大了。”去年,杨彬芳被奎石小学推荐到县里参加优质课比赛,一举拿下一等奖,“以我的资历,在中心小学也许连参加的机会都没有”。

郑勇介绍,在教师轮岗措施实施中,统一工资待遇、统一编制标准、统一招考聘用、统一考核办法、统一退休管理。这样无论教师如何交流调动,收入、待遇、职称等都不会发生改变。闽侯县教育局局长江道平说,“我们每年额外安排3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山区教师补贴。在山区、半山区学校,教师还可以入住免费的教师宿舍。”近年来,闽侯投入3000多万元新建、改造教师宿舍,基本解决了山区、半山区学校交流教师的住宿问题。“让老师主动动起来,还有更为重要的一条硬指标:校际交流和职称评定挂钩。也就是说,有流轮岗经验的教师才有资格评定职称。”郑勇说,这样的政策导向下,校际交流由被动变主动,化特殊为常态。

教师校际交流并不是削峰填谷,而是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在片区化管理的模式下,中心小学更像是一个‘孵化器’,将优秀教师资源源源不断输送给片区内的所有学校。”郑勇说。

但郑勇坦言,校际交流工作还有改进的空间,例如,目前片区间的管理仍未统一,跨片区的交流还存在阻碍。此外,交流至偏远山区的教师往往远离原有的生活中心,如何进一步改善山区学校条件,降低校际交流对教师生活的影响,也是下一步工作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温江区校际教职工
成都市温江区用心用情做好退役军人工作
温江区高效解决某酒店涉众型劳动纠纷的启示
温江区:做优“五大工程” 惠民生增福祉
我校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爱,使这里的孩子不再孤独:记成都市温江区十佳爱心“五老”田光华
网络环境下校际协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