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雪影 图/受访者供图
“读心神探”陈炜: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
文/张雪影 图/受访者供图
离办公桌五米的距离,陈炜目光聚焦在墙壁上悬挂着的《华岩镇派出所所长职责》,吐字如珠:“派出所就像一个大杂烩,所辖区域内的户头管理、场所行业管理、刑侦破案打击、巡逻防控、小区基层组织组建都要监察,以及所有公安系统需要办理的业务都落实在派出所,而作为所长则要负责整个派出所的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指标达成,甚至需要深入到基层第一线。”谈到工作,陈炜显得沉稳冷静,茶香拂面,双眼映着光亮在雾气中明烁不定,进入公安系统21年,从沙坪坝新桥片区小区民警到沙坪坝分局政治处团委副书记,再调任刑警支队副支队长、女子刑警队队长、国防副主任,直到现任华岩镇派出所所长,陈炜头顶的光环愈发明亮,肩挑的包袱就愈发沉重。
另辟蹊径突破工作瓶颈,却激起外界质疑;为民请命奔走基层一线,却遇千难万险;伏首于案挑夜工作,却致家人怨叹声起,世人或拘于三纲五常,早言放弃,但她是陈炜,所以她的人生里不容许存有丧志之气。
因“攻心追逃”而扬名,叱咤警界满载荣誉,陈炜的一言一行带着强势且不容拒绝,“既要讲法也要讲情,先法后情,我不会偏袒任何人,同样不会让任何人蒙冤受屈。”话音未落,桌上的手机铃声响起,2岁儿子的照片跃然于屏,她眉心舒展,笑眼盈盈,一改冰冷语调,柔声轻问。这一刻,她不是陈炜,而是一位母亲。
2010年,接到任职九龙坡区石板镇派出所所长的通知时,陈炜有一种跌至谷底的失落,从车如流水的市中心调职农田遍地、草木林立的偏僻乡镇,内心的挣扎让她时感自己似提线木偶,任由支配来去。
月上屋檐,银光乍泄,陈炜坐在办公室查阅案卷,歌词中唱道乡村的夜晚静悄悄,而石板镇的夜晚却伴有啾啾虫鸣声,还有村民们偶尔路过时漏入耳中的吵闹声。合上案卷,陈炜怅然若失,任职不久,上级部门已下放了工作目标任务,而如何推进并做出成绩成了她亟待突破的瓶颈,新环境里人情生疏,寻访探路如无头苍蝇,脑中思绪丝缕交缠找不到方向,即使夜凉如水,陈炜也如置熔炉。自1993年警校毕业,经手琐碎案件已有数百,时有焦躁时有无奈,但都不及这一刻力不从心,找不到新路线开展工作等于坐以待毙,效率上不去,目标达不成,能力被否定,就像一座绞刑架,迫着陈炜旧中求变。再次摊开卷宗,一页页记录从眼中滑过,旧案积压未结,罪犯逃亡难追,强行强攻也没能将其捕获归案。陈炜陷入沉思,夜风透窗而过,双眼酸涩,闭目调适,忽然计上心头:以柔克刚,攻心为要。
案犯流亡在外十余年下落难寻是其次,用寥寥数语击溃其心理防线并主动投案自首难度堪比登天,陈炜“劝逃归案”的想法一经提出,就接收到了来自各级部门“以卵击石”“自不量力”的负面声音,但越是逆流汹涌,陈炜越是坚定了迎难而上的决心。“创新”的结果无非两种,败者或受人冷嘲热讽,但时移境迁就如深海泡沫,成者则荣誉登顶,铠甲加身。作为所长,陈炜肩负大梁,重压之中带表率,既然退路无多,不如冒险一搏,或能除雾拨障觅得柳暗花明。通过仔细的排查和深思熟虑,第一个“劝逃”对象锁定为在逃17年的案犯王力英(音译)。
1993年,王力英因目睹11岁的女儿被人猥亵,与歹徒发生了肢体冲突,歹徒被其推倒在地导致心脏病发作死亡,震惊之余恐惧悄然而生,王力英担心杀人偿命选择了潜逃。首先,陈炜找来区法院、检察院人士分析案情,认为王力英案不构成故意杀人,且并非主犯,犯罪情节轻微,如自首可以争取从轻判罚。其次,17年背井离乡游荡在外,风餐露宿担惊受怕,对亲人的牵挂以及落叶归根的思乡情感让王力英的心理防线变得敏感而脆弱。陈炜以此做为突破口,亲自到访王力英家中了解其家庭情况,早已成年的女儿向陈炜倾述了对父亲的思念,并表示希望父亲能够归案自首,与家人团聚。同时陈炜也将自己的考虑和王力英女儿的想法反馈给了王力英的堂兄王平,作为天池村村委委员的王平,良好的政治觉悟给陈炜的劝逃工作助力不少,并许诺,“我一定带着侄女,把我弟弟劝回来!”
在逃17年逃犯王礼应投案自首,原石板派出所所长陈炜亲切接待王礼应
以情动人,陈炜这一步走的小心且谨慎,因公职人员的身份被家属拒之门外,又因“高位下基层”的真诚取得了家属的信任。劝逃工作如火攻心,陈炜终于得到了来自王力英的第一次正面回应,“下个星期一将归案自首。”陈炜喜不自胜,感叹终于守得云开月明,意料之外的是,王力英对公检法系统的不信任以及反复无常的情绪,一直借口拖延归案时间,陈炜压住火急火燎的性情,一面劝逃一面对王力英家人的生活进行关照,四个月后,王力英终于在堂兄和女儿的陪同下归案自首,陈炜乘胜追击,以一人之力策动公检法的院长、检察长、政法委书记立案公诉,并极力为王力英争取宽大处理,最后判刑一年半。法槌击响,声动庭审现场,这一刻,王力英结束了17年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完成了人性的救赎;陈炜推翻了旧制度的强硬和冷漠,成为创新追逃第一人,晓谕全国,媒体记者纷至沓来,报道连篇。
陈炜连续用“倔强”“较真”“不服输”三个极端情绪的词语评价自己,但反观来路,正是她强势的性格成就了如今的事业。身逢困境,抱怨、退缩、回避,易吞噬意志,而倔强、较真、不服输,恰似破竹之剑,带来希望和光亮,往往黑与白,好与坏,仅一线之隔。
石板镇群众谭信明为感谢派出所及时快速帮其寻回10万元存折而送来感谢锦旗一面
“攻心追逃”的成功让陈炜一时风光无两,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栏目组甚至专机飞往重庆,以王力英案为线索进行节目拍摄。陈炜特立独行的柔性办案风格改变了人们对警界的认识,加固了公安系统的公信力,甚至让许多在逃人员卸下防备主动投案自首,其社会影响超出了陈炜的最初预想。2010年石板派出所被市局表彰为“爱民模范先进集体”,石板镇也被九龙坡区评为“平安镇”,平安指标名列全区第一。2011年6月,陈炜被调任华岩派出所所长。
柔性执法,融化坚冰——原石板派出所所长陈炜(现石板派出所撤并入巴福派出所)与抢劫在逃16年逃犯王东共进晚餐
陈炜为逃犯王东添饭
陈炜任职华岩派出所所长时,全所仅有13人,任务重,人员少,但陈炜的追逃工作没有停止。
一天,当陈炜抽身繁杂的纠纷卷宗,接通值班室的转接电话时还有些浑浑噩噩,挂断后她的眼神已变得清明,接着又快速拨通了上级领导电话,将刚才的情况一一说明,并申请出差深圳,得到肯定后,陈炜仰靠椅背,深深叹气,眉头渐锁,电话那头的声音犹响于耳,“陈所长,看了您的报道,想找您自首,您能亲自来深圳见我一面吗?”对话不长,沉默更多,声调暗哑陈缓透着疲惫,陈炜心悬于嗓,开口回答,“好”。犯人投以信任,陈炜报之以信任,两人约定好深圳火车站见面后,陈炜踏上了前往深圳的“追捕”之路。
火车站人流混杂,各地方言充斥于耳,有人泪别亲人,有人新奇雀跃,有人累及疲惫,有人躺地打盹,穿杂于市,陈炜摇下车窗警觉观察,出于职业本能,她已在心中做好防范,可当犯人出现,顺手递给陈炜一瓶矿泉水时,陈炜卸下了防线,抿唇微笑,不居高位而傲然,不以身份而视物的亲和,让犯人微红的眼眶瞬间泪水满布,颤巍的开口,千情万绪倾注于一声“陈所长”,冰凉的石板床、干硬的馒头馍、磨破的布鞋,还有半夜流连于市的惊惶,在握住陈炜双手的一刻化为烟云,过眼而去……陈炜坐在犯人身旁,一直保持着微笑,给犯人套上手铐的同时用外套裹住了他的双手,“既是尊重也是维护他的尊严”。
走出江北机场,一位泪痕斑驳的老人闪现人群,陈炜跟随犯人缓步走近,下一刻母子二人已相拥而泣,多年后的重逢,无尽的思念和艰辛在哽咽声中蔓延,陈炜感慨,“人性本善,我的职责告诉我,世上没有纯粹的恶人,也不存在战胜不了的邪恶。”
群众赠予陈炜追逃典型“攻心专家”称号
陈炜利用“亲情感召”劝逃,雷厉风行之下潜藏了亲人般的柔情关怀,与案犯及其家属相处的时间甚至多过丈夫和儿子,她劝慰逃犯要以家为重归案自首,但自己又何尝不是家庭的逃跑者?面对工作的压力,作为所长,陈炜是领头人、牵线者,以铁血手腕服众、以严明律己束人,骁勇而善战;而面对家庭的抱怨,作为女儿、妻子、母亲,陈炜两难抉择,甚至一段时间手足无措,工作与生活的角色相互混淆,矛盾横生,“除了劝逃工作,辖区内的农民工工资纠纷、群情事件等都需要我亲自到场处理,有时周末家庭聚会,只要接到所里电话,必须立马从北碚父母家赶到华岩镇,常常因此扫兴,家人怨声不断。”家庭与工作的冲突让陈炜时感疲惫,“工作推进难事务繁多,一周有五天睡在办公室,也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家庭,一直冲刺并不真实,这个时候我就问自己,何时才是尽头?”身处高峰,有世人敬仰的荣誉、地位,阳光迎面,众生目及而望尽是熠熠生辉,但背后无光的阴霾却鲜有人知:挺着大肚奔走现场劝解轻生市民,众人称赞她敬业爱岗,而高龄生产的危机却让她惴惴不安;儿子平安出生,丈夫通情达理,能力受领导青睐,基层百姓拥护信任,但陈炜却常因工作而忽略家人,儿子少了正常母爱,感情疏离,生病闹小情绪时蜷缩在奶奶怀里哭喊,不喜欢妈妈……从前的陈炜耐不下性子心平气和去解释,现在的她懂得了“因为亏欠,所以只能调节自己”,工作之后难得的家庭生活,她学会了卸下严肃面具,烹饪、家务井井有条,慢慢拉近与儿子的距离……
“烦恼不过夜,这是我最大的优点。”陈炜端起桌上的茶杯浅啜一口,“每个人工作都有压力,每个成功的人背后有心酸,抱怨能解一时之气,但重在理性面对。”
劝逃工作持续三年,陈炜读心办案追回30多名在逃案犯,华岩派出所从13人增至58人,在2011年成为了全市首个“双清零”派出所,辖区内没有一名在逃人员,陈炜甚至还与案犯结下亲人情谊,对家属援手相助,时常互通有无。她迎风破浪而出,点石成兵,人们见识了陈炜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姿,而另一面,她以柔克刚,攻心掠城,春风细雨般温暖人心。亦静亦动,似火焰,汹涌而激烈,又似海水,温和而静美。光环之下不骄不纵,鲜活如陈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