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衡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陕西渭南 714099)
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
王 衡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陕西渭南 714099)
随着“文化强省”等一系列鼓励文化产业发展新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基于文化资源优势,陕西的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已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尽管如此,陕西的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仍面临着不少的发展困境。
陕西文化;文化精品;文化产业;文化强省
2013年4月18日,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同志“在《建设小康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的调研报告》中指出,建设‘三个陕西’是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必然选择,也是全省人民实现中国梦的‘陕西梦’”[1]。2013年5月3日,赵正永同志又在《陕西日报》上发表了署名文章《加快“三个陕西”建设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文章指出:“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努力践行陕西精神。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创作陕西特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具有国内外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精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打造文化支柱产业。”[2]“三个陕西”作为“陕西梦”的具体内容和实现“中国梦”的战略举措不仅为陕西今后的发展绘制了激动人心的蓝图,也为陕西的跨越式发展创设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此背景下,大力繁荣陕西的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仅是建设文化强省的需要,也是实现“三个陕西”的发展目标和实现“陕西梦”与“中国梦”的需要。为了顺利地实现这些目标,促进陕西文化产业又快又好的发展,我们既要认识到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也要认识到其发展困境。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与实施,陕西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政府加大文化产业的经费投入,近五年共投入资金近亿元支持文化产业创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再者,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迅猛。目前全省文化产业机构和个体经营户已发展到87 750个,从业人员达到38.1万人。”[3]
2011年1—12月,陕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7 963.7亿元,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行业投资41.6亿元,占总投资的0.52%。[4]2012年1—12月,陕西省固定资产总投资(不含农户)12 501.43亿元,增长28.9%。[5]其中,文化产业投资371.54亿元,增长47.1%[6],文化产业投资占总投资的2.97%。2013年1—6月,陕西省固定资产总投资6 351.50亿元,增长26.9%。[7]其中,文化产业投资217.64亿元,增长26.9%[8],文化产业投资占总投资的3.43%。近年来,陕西文化产业的增加值也有较快的增长。“2009年,陕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实现增加值226.64亿元,比第三产业的增加值高出7.9个百分点。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85.9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83%,增幅为25.5%。”[9]2011年,陕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了372.56亿元,首次突破300亿元关口,增长30.2%,占GDP的比重为3%,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10]2012年,陕西省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00.4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占生产总值的3.5%。[11]显而易见,进入21世纪以来,陕西的文化产业投资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在逐步增大,文化产业投资和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年增长率都达到了两位数,投资增长和产值增长的优势都非常明显。此外,陕西文化产业的对外贸易也有较快增长。“根据陕西省商务厅、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陕西省广播电视局、陕西省动漫游戏行业协会、陕西移动互联网联盟提供的数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软产品出口额为2 745万美金。”[12]其中,版权交易(图书、影视、设计)的外汇收入419.3万美元,占出口总额15.3%;数字产品贸易(游戏、应用软件)的外汇收入1 052.3万美元,占出口总额38.3%;服务外包(影视、动漫、游戏)的外汇收入1 070.9万美元,占出口总额39%;文化演出的外汇收入202.5万美元,占出口总额7.4%。今天,随着西安国际大都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韩国三星电子一期投资70亿美元的存储芯片项目落户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陕西的文化产业必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陕西是文化资源大省,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现代文化光辉灿烂、特色鲜明。“陕西省共有物质文化遗产8.4万余处,非物质文化遗产38 416项,其中61项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其蕴含丰富,涉及面非常广泛。2011年全省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49 058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64处。”[13]
当然,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陕西现有的文化资源分布并不平衡,且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三大文化区,即关中、陕北和陕南文化区。2005年,《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纲要》就提出了陕西区域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关中要以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为重点,陕北要以革命文化和黄土文化为重点,陕南要以汉水文化和绿色文化为重点,加快文化资源综合开发,积极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区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了突出陕西文化的个性品格与当代价值,切实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各级文化行政部门有关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把握陕西文化的地域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努力探索繁荣陕西文化事业和推进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与新举措。
关中亦即陕西的关中平原,是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故又称渭河平原,虽然只占陕西省土地总面积的19%,但自古以来,这里就风调雨顺,土地肥沃,因此,关中的农业一直很发达,被称为陕西乃至西北的米粮仓。关中是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为秦国文明的兴起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中自古帝王州”,关中曾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建立朝代最多的地区,西周、西汉、新、更始帝、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历史王朝都曾在此建都,长达1 100多年之久。
此外,关中还是赤眉、绿林、大齐(黄巢)、大顺(李自成)等农民起义政权短暂的栖身之地。先后有71位皇帝在此加冕登基,其中有59位埋葬在陕西,现已探明37位皇帝的陵墓(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合葬于乾陵)。在这些帝王陵寝中,除大夏皇帝赫连勃勃陵在陕北延川县以外,其余35座均位于关中地区。据推测,有待查明葬地的22个陵墓也可能位于陕西省的八百里秦川。在这些朝代,关中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这里不仅拥有封土广大的汉代帝王陵,雄伟磅礴的唐代帝王陵及其埋藏丰富的陵园遗迹、遗物和精湛绝伦的唐陵石刻,还有许多价值连城的文物古迹、典雅隽永的文学艺术和原始古朴的遗风遗俗。这些陵园、遗迹、遗物、遗风和文学艺术均是陕西重要的文化资源,也是中华文明的无价瑰宝。不仅如此,关中地区还是当今陕西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因此,关中文化具有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传统的农耕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相涵濡的特征。
陕北地区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也是中国的革命圣地,包括榆林市和延安市,毛主席等党中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战斗13年,留下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陕北革命精神。陕北是民族融合区域,从商周时起,鬼方、猃狁、白狄、匈奴、林胡、稽胡、卢水胡、鲜卑、氐、突厥、党项、羌、女真、蒙古、满等少数民族先后在这里生活。秦汉之前的陕北是畜牧区。西汉后农耕业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半农半牧区。隋唐时,陕北南界的黄龙山仍是农耕区和半农半牧区的天然分界线,在宋代以后才逐渐开始改变。在陕北,除了脍炙人口的民歌与说书,走西口及花木兰的故事也家喻户晓。总而言之,陕北文化虽以汉文化为主体,但也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的草原文化,具有红色革命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民俗文化和草原文化并存交织的特征。
陕南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地市。其中,汉中、安康自然条件方面具有明显的南方特征。商洛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具有南北过渡的气候条件以及秦楚文化融合的人文特征。汉中历史悠久,一度还是兵家必争之地,如刘邦、诸葛亮等都曾以汉中作为军事基地。总体而言,三国文化、生态文化、秦文化与楚文化都是陕南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陕南文化具有秦风楚韵的文化特征。
“在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战略的驱动下,2000年12月,陕西省召开了第一次全省文化产业工作会。2001年,陕西省文化厅制定了陕西文化产业的‘十五’规划,提出了‘十五’期间陕西省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目标。2002年,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明确提出经济强省与文化强省建设互动并进的战略决策。2003年,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又组织专家学者,对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途径进行研究。中共陕西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决定把文化产业作为全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支持其加快发展。”[14]2005年,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的《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纲要》指出,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要构筑以西安为中心,关中、陕北、陕南三大板块联动,以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娱演出为发展重点,以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和文化企业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格局,推动陕西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陕西省《“十二五”规划》也预期,到2015年全省GDP总量将近1.8万亿,文化产业按占GDP的5%计算,增加值将达到9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30%。届时,文化产业将成为陕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
2011年,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决策。为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2011年12月22日,中共陕西省委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并提出了“文化强省八项工程”,包括核心价值引领工程、宣传舆论导向工程、文化精品繁荣工程、文化遗产传承工程、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文化产业发展工程、文化改革创新工程和文化人才建设工程等项目。《意见》指出,要把文化产业作为陕西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突破口,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保持年均增速25%以上,使文化产业成为陕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陕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提出:“力争2015年前,全省建成10个以上特色鲜明的重点文化产业园区,10个以上聚集效应显著的重点文化产业基地,推出10个以上年营业收入过50亿的大型文化企业,不折不扣地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以上的增长目标。”[15]《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3)》还预期,2020年陕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将在“十二五”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建成若干个年营业收入超过百亿的大型文化企业。为了加强政策的落实力度,“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加大了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建立了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实行一把手工程,进行县级文化单位改制”[3]。此外,陕西也是现代科技实力比较强的地区。“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 061家;普通高等院校72所,民办高等教育实体55个,在校大学生近百万人。科教综合实力居西部第一、全国第四,民办高校规模居全国第一。”[14]在知识经济深入发展的历史背景下,资源、政策和区位优势无疑为陕西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陕西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尽管如此,陕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仍然比较低,开发利用的科学性也有待提高,甚至一些地区或部门还存在着急功近利、各自为政的思想。陕西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内经济发达省份的差距还比较明显,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也比较小。这种现状与陕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还不相匹配,这一现状也无疑说明陕西还没有成为文化强省。目前,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融资难
目前,陕西文化企业中,仅有陕西广电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文化企业仍属于有限责任公司而非上市公司。即使上市的几家文化企业也是通过借壳上市的途径完成了股份制的改造,股市融资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且核心业务也不见得全以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西安曲江文化旅游公司核心业务是房地产开发,陕西广电传媒的主营业务是宽带和有线电视。由于对收益的预期不高,民间资本对陕西文化产业的投资热情还比较低,有关文化建设与产业开发的投资仍然以政府为主。除少数民营文化企业之外,绝大多数的陕西文化企业都很难募集到民间资本。目前需求存在很大差距。融资难的问题是陕西文化产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发展瓶颈。
2.竞争力不强
陕西既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又是一个人力资源大省,但相对于文化产业发达地区而言,陕西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还比较小。李萍教授通过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因子分析,对陕西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及其排名情况的量化分析如表1。[16]
表1 我国部分省市竞争力得分及排名表
从表1来看,陕西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虽然在全国居于第10位,但文化产业的规模却排在第11位,创新能力排在第26位,文化消费需求则排在第31位。显而易见,这种状况与陕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和西部经济强省的地位还不够匹配。自实施文化强省精品工程以来,“陕西文学”“西部影视”“秦声秦韵”“长安画派”、大型幻诗乐舞剧《梦回大唐》、全球最大水幕电影《齐天大圣》、大型实景演出“长恨歌”和华阴老腔等虽然已成为陕西的“文化名片”,但它们仍然难以撑起陕西文化产业的大厦,文化强省的精品工程仍然任重道远。因此,增大产业规模,提高创新能力,拉动消费需求,创造文化精品,仍是提高陕西文化产业竞争力,推动陕西文化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举措。
3.发展路径还不够广阔
陕西文化资源的开发手段,如影视剧拍摄、绘画工艺和传媒出版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支柱性产业却是旅游业。影视剧、动漫、高端工艺品以及渗透到服装、建筑和工业品等设计工艺之中的产业开发并不多。《封神榜》《秦始皇》《大秦帝国》《汉武大帝》《司马迁》《大汉天子》《天宝轶事》《唐太宗李世民》《贞观长歌》《唐明皇》《大明宫词》《大唐芙蓉园》《杨贵妃》等电视剧大都是由中央电视台及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投资拍摄的,由陕西的影视制作机构作为投资主体参与拍摄的作品却也不多。此外,陕西地方饮食文化开发与推广的力度和成效也仍旧不大。
为了把陕西文化资源大省建成文化强省,还要继续加强本地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和发展路径,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在融资方面,要充分调动企业和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积极性,通过政府投资、企业入股、政策性资金借贷、挂牌上市和民间资本引入等多种途径为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此外,也可以尝试建立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在发展路径方面,我们不仅要整合文化资源,避免各自为阵的恶性竞争,还要避免单一化的发展模式。对于有市场开发前景的文化资源,在保证文化资源不受破坏的前提下,要多元开发,如旅游开发、影视剧制作、动漫开发及其衍生产品开发等。在上述基础上,我们要大力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力争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为此,我们不仅要想方设法提升文化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还要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建立一批实力雄厚的文化企业,加强陕西文化产业的影响,提升市场份额,塑造文化强省的光辉形象,为实现“三个陕西”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1]赵正永.加快建设“三个陕西”努力实现“陕西梦”[N].陕西日报,2013-04-19(1).
[2]赵正永.加快“三个陕西”建设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N].陕西日报,2013-05-03(1).
[3]胡铭焓.以陕西为例浅谈构建文化强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J].企业导报,2012,(15):172-173.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各地区按主要行业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EB/OL].(2012-01-01)[2014-03-28].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www. stats.gov.cn/tjsj/ndsj/2011/indexch.htm.
[5]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省统计数据·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EB/OL].(2013-02-01)[2014-03-28].陕西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www.sn.stats.gov.cn/news/tjsj/201321104709.htm.
[6]陕西省统计局.2012年陕西“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文化产业投资及对外经济”[EB/OL].(2013-02-01)[2014-03-28].陕西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www. sn.stats.gov.cn/news/tjsj/201321104642.htm.
[7]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省统计数据·2013年1-6月“核心指标”[EB/OL].(2013-07-25)[2014-03-28].陕西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www.sn.stats.gov.cn/news/tjsj/201372582424.htm.
[8]陕西省统计局.2013年1—6月陕西“固定资产投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文化产业投资及对外经济”[EB/OL].(2013-07-25)[2014-03-28].陕西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www.sn.stats.gov.cn/news/tjsj/201372582105.htm.
[9]黄月辉,叶正青.陕西省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28):118-119.
[10]许祖华.陕西:去年文化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300亿元[EB/OL].(2012-01-13)[2014-03-28].新华网,http://news.163.com/12/0113/09/7NL0PC8000014JB5.html.
[11]2012年陕西省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00.4亿元[EB/OL].(2013-03-21)[2014-03-28].中商情报网,http://www.askci.com/news/201303/21/211451267033. shtml.
[12]钱佳睿.借力新媒体新技术加速陕西省文化产业走出去[J].现代径济信息,2013,(7):238-239.
[13]许项发.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1):68-72.
[14]方光华.陕西文化产业的研究与实践[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4):9-14.
[15]景俊海.陕西文化强省之路[J].西部大开发,2012,(8):108-109.
[16]徐萍.陕西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3):77-80.
【责任编辑马 俊】
On the Advantages of Shaanxi’s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WANG He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99,China)
As the“Cultural Strong Province”and a series of new policies to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ssued and implemented,based on cultural resources advantage,Shaanxi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has entered the fast lane.In spite of this,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industry in Shaanxi is still fac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Shaanxi culture;culture boutique;cultural industry;cultural strong province
G05
A
1009-5128(2014)18-0076-05
2014-03-28
陕西省社科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网络语境下陕西高校校园文化安全与预警机制研究(2013Z041);文化部项目:关陇地方戏文化生态调查研究(13DB09);陕西省艺术课题:关中地方戏的地域文化特色及其当代传承研究(陕艺2013(0026));陕西省艺术课题:秦东地方戏传承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陕艺2013(0025));渭南师范学院科研计划项目:关中地方戏及其文化生态调查研究(13SKYB008);渭南师范学院科研计划项目:渭南地方戏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策略研究(13SKYM001)
王衡(1978—),男,陕西宝鸡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文艺学、现当代文学、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