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丽,胡瑞文
(1.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上海 200234;2.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上海 200032)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为改善我国城乡面貌和人民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1〕。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建筑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3341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18984亿元,建筑业国内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5522.3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23911.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6%提高到6.6%,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同期,建筑业从业人员数由1920万人增加到4117万人①,增长了一倍之多,可见从业人员总规模的扩大对建筑业产值提高起了较大的作用。2012年,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出现下降,标志着我国人口结构变化新趋势的开端,并且这一趋势在今后二十年中还会加速推进②,这将对目前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源数量投入而获得产值提高的建筑业发展产生极大的阻碍,意味着未来建筑业领域将难以再通过从业人员规模的增长来推动产值的增加。同时建筑业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增值能力有限等,都将降低建筑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速度。因此,在国内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国际承包业务逐渐成熟的大背景下,要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与国际化发展,除了增加建筑业固定资产等要素投入、提高产业化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之外,更要提升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本文根据我国历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及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2000~2010年间我国建筑业人力资源和建筑教育的发展状况做出分析,并对未来十年间建筑业人力资源的供求状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建筑业的人力资源和建筑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相关对策。
新世纪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均保持较快增长,促进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这不仅使得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更促进了建筑教育的发展,进而使建筑行业的人员配置得到调整,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结构均发生了变化。
1.建筑业从业人员规模变化情况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进入门槛较低的建筑业领域。2000~2010间,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总人数由1920万人增加到4117万人,增幅达到114%,年均增长率为7.9%。同时,建筑业总人数占社会全行业总从业人数的比例由2000年的2.7%增加到2010年的5.5%。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的从业人员数由2000年的1547万人上升到2010年的3130万人,增加了1583万人,其占建筑业总从业人员数的比例由80.6%降低为76.0%;建筑安装业的从业人员数由94万人上升到235万人,增加了141万人,占建筑业总人数的比例由4.9%提升到5.7%①。同时,近年来,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个人住宅装饰装修速度增长及人们审美标准提高等对建筑装饰市场需求的拉动,建筑装饰业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从而带动了相应岗位人员总量的大幅增加:建筑装饰业从业人数由2000年的279万人上升到2010年的752万人,增加了473万人,在建筑业大类行业中增幅最大,为170%,所占比例由14.5%提高至18.3%①。
2.建筑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变动状况
2000~2010年,我国建筑业的人力资本总量③由17.3亿人/年增加到 37.5亿人/年,增长了近1.2倍。其中,建筑业从业人员的人均受教育年限④由2000年的9.0年提高到2010年的9.1年①。可见,建筑业的人力资本总量的提升主要靠劳动力规模的增长,而不是靠人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统计资料表明,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文化层次结构重心偏低,且受教育水平提升幅度较小,人均受教育年限十年内仅提高了0.1年,2010年总体仅达到初中毕业水平;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的比例由2000年的4.7%提高到2010年的6.0%,仅提高了1.3个百分点;高中文化程度人员的比例由16.3%下降到12.5%,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①。
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的从业人员虽然规模在整个建筑业内最大,但其受教育程度却处于最低水平。其人均受教育年限由2000年的8.9年增加到2010年的9.0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的比例由2000年的4.4%提高到2010年的5.5%,低于建筑业此项的平均比例①。
建筑安装业从业人员的整体受教育程度在整个建筑业内处于较高水平,但十年间却呈退步趋势。人均受教育年限由10.5年降低至9.8年,下降了0.7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的比例由11.3%降低到9.9%;高中文化程度人员的比例由32.6%下降到19%,减少了近14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较大①。2000年、2010年建筑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变动情况见表1。
表1 2000、2010年建筑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变动情况①
根据现行的普查职业分类⑤,本文将专业技术人员、各级单位负责人(包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办事人员(包括有关人员)三类岗位统称为白领岗位(其中各级单位负责人和办事人员均属于管理人员),将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简称工人),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简称农民)和商业、服务业人员三类岗位统称为蓝领岗位。
1.白领岗位从业人员规模及受教育状况
2010年,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总规模为271.8万人,占建筑业总人数的比例为6.6%,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较小。其中,工程技术人员数为202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74.3%,占建筑业总人数的比例为4.9%;经济业务人员48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为17.8%。管理人员总人数为158万人,占建筑业总人数的比例为3.8%。其中,各级单位负责人总数为70万人,占管理人员的比例为44.4%①,小于办事人员的规模。
在受教育状况上,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层次偏低。其中,工程技术人员的受教育水平低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平均水平,更低于经济业务人员的水平,这将难以适应建筑技术水平提升的需求。建筑业管理人员中,各级单位负责人员承担着工程项目管理与决策的职责,办事人员则承担后勤保障、调解、管理与监督职责〔2〕,而目前我国建筑业中各级单位负责人的受教育水平低于办事人员,不利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
从表2可见,2010年,专业技术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2.1年,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为11.7年,低于经济业务人员1.7年;各级单位负责人为11.7年,低于办事人员0.2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专业技术人员占38.6%,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仅占34.1%,低于经济业务人员17个百分点。管理人员中,各级单位负责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29.9%,办事人员占35.9%,两者相差6个百分点。
表2 2010年我国建筑业白领岗位就业人员的规模、结构①
2.蓝领岗位从业人员规模及受教育状况
2010年,建筑业生产工人的总规模为3553万人,其中,工程施工人员为2811万人,占比79.1%;商业、服务人员总规模为130.2万人。
在受教育状况上,建筑业生产工人的受教育程度严重偏低(其中工程施工人员受教育程度尤为低下,这与建筑业入职门槛较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等因素有关),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员占主体地位,商业、服务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在蓝领岗位从业人员中相对较高(见表3)。
由表3可知,生产工人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8年,其中工程施工人员仅为8.7年,尚未达到初中毕业水平;商业、服务人员达到10年,高于建筑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9.1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生产工人占2.1%,而工程施工人员仅占1.9%;商业、服务人员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11.1%,高于建筑业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从业人员的平均比例(6.0%)。
表3 2010年我国建筑业蓝领岗位就业人员的规模、结构①
建筑教育是建筑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重要途径与方法,建筑教育所培养人才的规模、质量和结构的发展变化将直接影响建筑业人力资源的发展。本文主要从招生规模和结构的变化来考察我国建筑教育的发展状况。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中,以培养建筑行业人才为主的专业主要涉及工学大类中的土木类、建筑类专业,以及管理学大类中的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专业(本文将两个专业合称为建筑管理类专业)。这里我们截取了2000年与2010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建筑相关专业的招生数据(见表4)。
由表4可知,在招生规模上,土木类和建筑类专业本、专科合计招生数由2000年的约8.9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约33万人,增加了2.7倍;建筑管理类专业的本、专科合计招生数由4059人增加到约15.6 万人,增加了37.4 倍。
在各专业招生所占比例上,土木类专业的本、专科招生数占土木类、建筑类和建筑管理类专业总招生数的比例由2000年的75.7%降至2010年的48%,建筑类本专科招生数比例维持在20%左右,建筑管理类比例由4.3%增加到32%。
表4 2000年与2010年普通高等建筑教育招生情况⑦ (人)
在本、专科招生数的比例上,土木类专业由2000 年的1.32∶1变为 2010 年的 0.96∶1;建筑类专业由1∶1.08变为1∶2.2;建筑管理类专业由1∶4.4变为1∶3.2。
在成人与网络高等建筑教育中,以培养建筑人才为主的专业有工学中的土建类及管理学中的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专业。2010年,成人与网络本专科合计招生数为25.5万人,其中,土建类专业合计招生16.7万人,建筑管理类专业合计招生8.7万人(见表5)。
表5 2010年我国成人与网络本专科建筑教育招生情况⑦ (人)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层次中,以培养建筑人才为主的专业主要是土木水利工程类专业,其中包含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2010年更名为工程造价专业)。表6是我们截取的2003~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土木水利工程类专业的招生数据(由于数据搜集有限,本文暂不考虑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的招生)。
表6 2003~2010年中等职业建筑教育招生情况⑦ (人)
由表6可知,土木水利工程类专业招生总数由2003年的9.7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1.2万人,增加了1.2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1.8%。其中,工程造价专业招生数由4337人增加到近2万人,增加了3.6倍,年增长率达到24.3%,增长速度较快,且其占土木水利工程类总招生数的比例由4.5%增加到 9.4%。
2000~2010年的十年间,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和就业市场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我国对建筑教育的招生规模、专业结构等也做出了相应调整,土木建筑类和建筑管理类专业的招生数呈持续增长趋势。其中高等建筑教育的招生规模在2010年达到74万人,年均招生约40万人,为市场培养了大批高学历人才,可有效地弥补建筑业人力资源发展中存在的缺陷。
本世纪未来十年,建筑业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程度如何?建筑教育能否继续为就业市场培养足量、优质的人才?笔者在前文相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未来十年有关发展规划,对2011~2020年我国建筑业人力资源需求和建筑教育的培养能力做出预测,进而分析未来十年建筑业的人才供求情况。
1.建筑业人力资源总规模预测
根据人口普查资料,1990年我国建筑业从业人数为1164万人⑧,1990~2000年的十年间,从业人员总数增幅为65%,年均增加76万人;2000~2010年的十年间,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总规模增幅达114%,年均增加220万人。这两个十年建筑业的从业人员规模增长幅度均较大。但由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第一产业劳动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速度的下降,第三产业对从业人员吸纳能力的增强,国内建筑市场的逐渐饱和及国外建筑市场的成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预计2010—2020年十年间,建筑业总从业人员数的增长速率将低于前两个十年的增长速率。
在此基础上,本文依据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⑨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⑩所制定的目标,对未来建筑业劳动人口转移情况及人才需求等进行了综合分析,设定2010~2020年间建筑业从业人员以10%的速率增长,则2020年我国建筑业总人数为4500万人(见表7)。
2.建筑业分文化程度从业人员需求预测
根据2011年颁布的《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11),至“十二五”期末,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要实现此目标,建筑业的发展必须从依赖劳动力规模的扩大转变为依赖现代信息和管理技术的提高、机械化设备的运用等,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而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依靠建筑业高素质、高文化水平人力资源的支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人力资源发展目标:“今后十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到2020年应至少达到全国各行业的平均水平。同时,依据前文对本世纪前十年我国建筑业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数增加的速率及建筑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我们认为2020年建筑业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的比例达到20%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也就是说,到2020年,建筑业内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总数将达到900万人,十年内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的补充量(12)应为704万人左右,每年约补充70万人。
表7 1990~2020年建筑业从业人员规模变动情况 (万人)
2010年我国建筑业高中文化程度人员的比例为12.5%,美国2006年此比例就已达58.2%。根据课题组对2020年第二产业人员高中文化程度比例的预测(13),我们假定建筑业高中文化程度者比例达到20%,则总规模将扩大到900万人,十年内其补充量为488万人。
3.建筑业分岗位从业人员的需求预测
2010年,白领岗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数、管理人员数占建筑业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6.6%、3.8%,合计占比10.4%;蓝领岗位中的生产工人、商服人员等占建筑业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86.3%、3.3%,合计占比89.6%。未来十年,要发展现代建筑业,就必须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所占比重。我们假定白领岗位人员比重提高到20%,蓝领岗位人员比重下降到80%,根据各岗位人员的比例结构,我们对2020年建筑业不同岗位人员的规模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的比例做了预测,具体情况见表8。
工程技术人员是从事建筑施工与组织、基建投资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型和技术型专门人才,承担着行业技术运用与转化、管理的规范与协调等职责⑤。2010年,工程技术人员数仅占建筑业总人数的4.9%,且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的比例仅为34.1%,整体受教育水平偏低,难以满足建筑业技术提升的需要。为此,本文假定,2020年,建筑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总数达到480万人(工程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由74%提高到80%)、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才达到占比70%的目标。
表8 建筑业职业大类的人才现状及需求预测 (万人)
现代建筑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具备一定操作技能和素质水平的一线施工人员,只有他们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建筑生产效率才能得到提高。然而,2010年我国工程施工人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只有1.9%,文化层次结构重心偏低,将难以适应机械化、技术化时代发展的要求,已成为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这一状况亟须改变。因此,本文提出了到2020年,建筑工程施工人员中的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比例达到10%(规模达到256万人左右)的目标。
1.高等建筑教育的培养能力预测
根据前文有关统计数据,2010年普通高等本专科教育中,土木、建筑类与建筑管理类专业合计招生规模为48.6万人,成人与网络本专科合计招生25.5万人。若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建筑相关专业的招生保持现有规模,则十年间,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网络本专科教育共计可提供本专科毕业生约740万人。
2.中等职业建筑教育的培养能力预测
2010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建筑相关专业招生规模为21.2万人,若保持此规模不变,未来十年可培养建筑类相关专业的中职毕业生约212万人。
根据上文对2011~2020年间建筑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以及建筑教育培养能力分析,我们认为,高等建筑教育若仍保持年均74万人的招生规模(并考虑到部分专升本和本升硕学生的重复计算数),就能基本满足未来建筑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而中等职业教育若仍保持年均21万人左右的培养规模,则与本文预测的十年应补充高中文化程度从业人员488万的发展规模相差较大,远远不能满足建筑业对该类文化程度的技能型劳动者的需求,缺口的270万人左右需由其他专业的中职毕业生或普通高中毕业生来补充。
2010年,我国土木类、建筑类及建筑管理类的本专科招生数占全部招生数比例分别为48%、20%、32%;此外,在本、专科的招生比例上,2010年土木类专业为 0.96∶1,建筑类专业为1∶2.2,建筑管理类为1∶3.2。可见土木类专业专科层次的培养规模偏小,而建筑类和建筑管理类专业的培养层次较低。同时根据上文的人才供求分析,高等建筑教育每年74万人的培养规模已基本能满足建筑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因此,未来应在适当控制并保持现有培养规模的基础上,加强对不同专业及其本专科招生结构的调整。
鉴于我国工程施工人员的受教育水平严重偏低、工程技术人员占比较低和受高等教育者偏少,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以及未来建筑业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建议土木类、建筑类与建筑管理类专业的招生比例应调整为70%、15%、15%。土木类专业应增加专科层次的招生比例,为建筑业培养大量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建筑类专业应适当缩小专科层次的招生规模和比例,提升招生层次;建筑管理类在整体缩小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减少专科层次学校的布点与招生数量(2010年专科层次招生11.9万人,占当年专科建筑教育总招生数的39%,规模严重偏大)。
目前,在我国建筑业中从事工程决策、管理工作的各级负责人不仅总量不足,而且工程实践所需要的既懂工程技术、又精通工程管理并具有较强的人文、法律素质和国际化观念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严重缺乏〔3〕。而建筑专业技术人员除总体文化程度偏低外,也存在着科研开发型人才偏少,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技术创新能力差,专业技术深度不够,能直接从事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人才短缺等问题〔4〕。要改变这一现状,各高校应根据社会与建筑业发展的需求,在调整招生结构的基础上,对建筑教育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如将建筑管理类专业定位于培养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和土木工程学等专业知识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并相应地加快课程与教学改革,对建筑专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权重进行合理调配,推进国际化水平的建筑教学,培养适用于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实用型国际化管理与技术人才。
据上文分析,中等职业建筑教育若以2010年的培养规模发展,则十年间的培养量与需求量之间有270万人的缺口,因此未来十年仍需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建筑教育的招生规模和比例。在此基础上,调整中等职业建筑教育的培养方案,缩小旨在培养面向白领岗位的专业(如工程造价)的招生比例,增加面向工程一线的操作型职业岗位的专业的招生比例,采取各种措施提升中职教育所培养的建筑业人才的操作技能与业务水平;同时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倾斜及资金投入等,鼓励办学形式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增强中职建筑教育相关专业的吸引力。
2000年以来,建筑业在为国民经济做出巨大物质贡献的同时,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社会的稳定性。但同时这些低文化水平的劳动人员因未经过正规培训而操作技术等级低下,难以适应科学发展和技术更新的新形势,从而成为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阻碍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提升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而加强建筑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也是极其关键的环节。因此,政府、企业等应重视职业培训工作。从政府层面来讲,应从宏观政策上对建筑业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进行调控,构建适应建筑行业特点和要求的培训体系,增加建筑类进修机构等〔5〕。从企业层面上讲,企业单位应主动承担对员工培训的责任,拓宽对建筑业从业人员培训的渠道,依托岗位优势,重点提升从业人员的工作技能。此外,还应建立有效的继续教育考核制度和认证制度,对通过考核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员工给予奖励,并以此作为职称评定、聘用和增加薪酬的依据,以调动员工接受再教育的积极性〔6〕。
本世纪前十年,我国建筑业人力资源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缺乏,说明我国建筑业的劳动力价格水平较低,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流失,行业缺乏有效的人才吸纳机制。未来要采取积极的人才策略,增强建筑行业的吸引力和认可度。为此,政府应积极引导企业制订人才发展规划,重视对建筑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激励机制;企业要采取一定的资金倾斜政策,提高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等;高校及中职院校均应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条件。
注释:
①2000年和2010年有关数据分别参见: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出版;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出版。
②艾德·克鲁克斯《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开始下降》,http://www.ftchinese.com/,2013-01-22。
③人力资本总量=人均受教育年限×从业人员数。
④本课题组将人均受教育的年限设定为:小学以下为0年,小学为6年,初中为9年,高中为12年,大专及以上为16年。
⑤参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资格管理》,http://ms.nvq.net.cn/nvqdbApp/htm/fenlei/ecGzs_Zl-5992.html。
⑥按照现行的普查职业分类,专业技术人员包含工程技术人员、经济业务人员、科学研究人员等14个中类。建筑业内,工程技术人员和经济业务人员总数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92%左右。本文仅分析工程技术人员和经济业务人员两大类。
⑦各年相关数据分别参见: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⑧参见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年出版。
⑨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http://www.gov.cn,2010-06-06。
⑩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 201008/93785.html,2010-03-01。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http://www.gov.cn/zwgk/2011 -08/18/content_1927995.htm。
(12)补充量=增补量+自然减员量;其中,十年自然减员量=2010年从业人数×0.2。
(13)参见本课题组《基于事业统计和人口普查的教育结构与人才供求分析》,2013年1月。
〔1〕充分发挥建筑业支柱产业作用加快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纪念邓小平同志关于建筑业和住宅问题谈话30周年〔N〕.中国建设报,2010-04-03(3).
〔2〕陈丽萍.论建筑业行政管理人员现状及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4):201 -202.
〔3〕胡 勇,许忠付.建筑管理人员素质浅议〔J〕.建筑与工程,2011,(1):308.
〔4〕谢文祥.我国建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216 -217.
〔5〕温志军.政府在推动建筑业施工人员培训中的作用〔D〕.重庆: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2003:14-16.
〔6〕吉 霞.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的再教育探讨〔J〕.工程管理,201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