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卫生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回顾与反思

2014-05-24 01:22:00丁月娥任世伟王利洁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咨询室来访者心理咨询

丁月娥,任世伟,王利洁

(甘肃省卫生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

甘肃省卫生学校自1998年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来,一直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为学校育人工程的主要环节,尤其是心理咨询室的建立使一大批心理偏常的学生得到了有效的咨询服务,在学校育人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对2012年甘肃省卫生学校心理咨询室开展的学生个体和团体心理咨询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回顾,分析工作概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为进一步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参考。

1 统计回顾

1.1 咨询教师专业背景

2012 年共有19名教师在我校心理咨询室“好心情驿站”为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每星期一至五下午4:30~6:00轮流值班。其中17名教师持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2名教师持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

1.2 咨询人次

2012 年共接待咨询62次,其中个体咨询53次,团体咨询9次;共咨询学生90人次,其中女生89人次,男生1人次。

1.3 咨询问题归类及出现频率(见表1)

表1 来访者心理问题归类及出现频率(人次)

1.3.1 问题归类 表1中所列20类关于心理发展、心理健康及校园生活等的一般性问题中,来访者所呈现的问题除师生矛盾、挫折、危机和咨询4类未涉及外,其余16类均有涉及。

1.3.2 问题出现频率 从高往低排序依次为:(1)同伴交往矛盾:28人次,占 45.16%;(2)情绪问题:18人次,占 29.03%;(3)青春期的苦恼:14人次,占22.58%;(4)自我概念:8人次,占

12.90 %;(5)亲子矛盾、学习压力、学习苦恼、升学择业、其他:均为5人次,各占8.06%;(6)班干部的苦恼、学习动力:均为4人次,各占6.45%;(7)个性缺陷、不良行为:均为3人次,各占4.84%;(8)考试焦虑、学习习惯:均为 2人次,各占 3.23%;(9)休闲消费:1人次,占1.61%。

1.3.3 问题性质 属于单一问题的29次,占46.77%;属于复合问题的33次,占53.23%。

1.4 咨询效果(见表2)

表2 咨询效果统计

1.5 咨询教师建议

(1)改变个别学生对朋友私有化倾向,做团体辅导进行纠正或素质拓展训练予以改善。

(2)加强毕业前升学与就业指导或开设相关课程。

(3)提高农村学生自我认同感,增强其自信心,从而悦纳自己。

(4)在班会上正确引导学生适当参与学校社团活动。

(5)加强对学生亲情、友情、爱情界定的辅导。

(6)提高咨询教师对学生创伤问题的处理能力。

2 存在问题

2.1 资源利用率不高

2012 年甘肃省卫生学校东校区在校学生2229人,其中女生2107人,男生122人,而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仅90人次,占总数的4.04%,其中女生89人次,占女生总数的4.22%,男生1人次,占男生总数的0.82%。调查显示,我校学生心理异常率为26.3%,超过国内同级学生7.3%;三年级学生异常率高于一年级学生,符合学生心理问题随年级升高递增的趋势[1]。2012年咨询教师轮流值班共安排170人次,有效值班158人次,开展咨询62次,咨询率仅为39.24%。

2.2 宣传和引导不够

东校区共有37个教学班级,各班均设有心理委员,而我校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心理委员的宣传引导作用,致使学生有心理问题不好意思或不知如何寻求帮助,这也是我校心理咨询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原因之一。

2.3 咨询教师实战经验不足

参与心理咨询的19名教师虽然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或三级证书,在考取证书前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前培训和系统学习,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知识,但是缺乏咨询能力和实践经验,咨询工作未能规范地按照咨询程序开展,不能恰当进行来访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诊断,也没能很好地应用科学咨询技术和程序制定咨询目标和方案有效实施指导与帮助,更多的是凭借自己多年生活和工作经验来说服和教育学生。

2.4 咨询效果评估不够可靠

咨询效果一般是依据咨询目标来进行评估的,包括来访者的自我评估、来访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来访者周围人士评定、来访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比较、来访者症状改善程度以及咨询师的观察和评定6个维度。要巩固咨询效果,咨询师就要进行跟踪调查和访问他人,而记录中显示的咨询效果仅仅是咨询师的观察和评定,缺乏可靠性。

3 改进创新

3.1 建立完备的学校心理咨询室

选好地点,布置好环境,采购一定的心理咨询设备和资料,如心理学图书、电影、图画、宣泄室、沙盘器具等对个体心理咨询很有帮助,也能提高学生寻求咨询服务的兴趣。

3.2 发挥团体咨询的高效性

我校心理咨询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一是学生受传统观念及社会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影响,认为只有精神不正常的人才需要心理咨询,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勇气接受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据一项对4所高校学生进行的随机问卷调查显示,96.2%的学生知道本校有心理咨询室,但没人愿意去,当遇到心理问题自己无法解决时,选择去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只占7%,而不去的原因前3位依次是:不想给陌生人讲自己的事、难为情、怕别人知道[2]。二是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严重不足。心理咨询工作对咨询人员的专业要求很高,而我校参与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均为兼职人员,且是跨专业人员,只经过短期培训,专业化程度较低,开展个体咨询效果很难达到来访者的预期。

鉴于上述原因,建议我校在开展个体咨询工作的同时,能够针对学生的共同困惑和成长需要组织开展团体咨询或小组咨询,尤其是针对学生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同伴交往矛盾、情绪问题、自我概念等。一方面,团体咨询可以让学生在团体情境中共同探讨,相互支持和影响,进行多向交流,并在交往中相互观察、学习、体验和受感染,重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形成良好心态和行为方式,激发潜能,克服孤独、孤僻、害羞等社会性障碍。另一方面,开展团体咨询可以解决咨询教师不足的问题,提高咨询效率。可以将咨询教师分成不同的专题小组,并将班级心理委员和学生阳光心理社成员也分成不同的专题小组,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助教的方式开展团体咨询,使教师和学生在开展团体咨询的工作中共同学习和成长。此外,这种活动方式消除了对心理咨询有误解的学生的顾虑,使更多学生参与进来,节省人力、物力,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3.3 加强培训交流

针对心理咨询教师专业化程度低,实战能力差的状况,有计划地对咨询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心理素质及心理咨询专业技能和矫治心理问题技能。根据教师的工作实际及其精力和时间分批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接受培训后要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咨询组其他教师,共同提高。同时咨询组教师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沙龙活动,吸纳有兴趣的班级心理委员和学生阳光心理社成员,加强教师和学生在实战中的学习、交流。

3.4 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

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如针对一年级新生重点开展如何适应新环境、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二年级学生重点开展如何顺利渡过青春期、激发学习动力、管理时间、培养专业兴趣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即将进入实习的三年级学生开展如何正确面对升学与就业、规划未来,如何走向职场、提高情商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邀请专家、优秀毕业生代表来校演讲,也可以安排学校教师讲授,这样比以往第二课堂系统教学更能满足学生需求,引导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3.5 开展朋辈心理辅导

针对学生朋辈(同伴)之间易于沟通、敢于暴露自我、相互间易于接受等特点,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和阳光心理社成员的骨干作用,指导他们在学生中定期开展朋辈心理辅导。

[1]狄海英,史廷荣.中专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4):86-87.

[2]田华丽.团体咨询技术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23(6):100-101.

猜你喜欢
咨询室来访者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室建设及有效运行研究
火爆的在线咨询室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心理咨询室配套产品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