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晶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以后,自主学习问题已成为教育界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国内外众多学者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然而在数学这样一门素来重理论轻实践的学科的教学中,想要切实有效地实施自主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要求数学教育工作者在研究中能够形成系统的理论,从而指导实践.
重点分析高中生进行数学自主学习和教师为促进学生进行数学自主学习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措施的理论依据,从而改进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一、自主学习概念的界定
研究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监控下的学习方式,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定义.余文森说:“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实质是独立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们的根本分水岭是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确立与否.”庞维国说:“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监视、调控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
二、理论依据
促进高中生进行数学学科的自主学习是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大众数学观
在“新数运动”和 “回到基础”相继受挫之后,为改变数学教育现状,德国数学家达米洛夫在1983年的华沙国际数学大会的数学教育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数学为大众”这一口号,随即引起巨大的反响.他认为数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数学教育必须面对所有学生,接受高水平数学教育是人人都享有的权利.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一步提出了“大众数学”的口号.对于“大众数学”的涵义一般有以下理解: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行业需要不同程度的数学,所以数学教育要面向每一个人,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的数学需要.”
这与所谓“精英数学”并不矛盾.
由此,我们能够看出,大众数学强调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人人都需要学习的,强调生活中的数学和应用的数学,它既是教育目标又是一种教育思想.人们对数学的学习不仅仅限于学校学习,更重要的是终身学习,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有自主学习数学的意识和信心,有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具有能够科学安排自学内容并坚持不懈地执行计划的意志.中学阶段是人们接受数学教育的黄金阶段,在大众数学意义下,中学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数学课程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而且是能够学习的.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鼓励学生学得更好,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的应是主动的、创造性的探索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倡导“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的良好的数学素质.
2.多边活动论
传统的师生之间的单向活动和双向活动早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暴露出很多弊端,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因此,多边活动论应运而生,它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它的理念是把教学从教师与学生的双边关系转变为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活动的多边关系上,突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各动态因素间的多边互动,尽可能地调动教师、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利于开展与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它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
多边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创新的意识与行为,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在多边活动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大量地运用了如游戏、角色扮演、讨论、辩论等生生间互动以及师生间互动的方法,使教学除了具备单、双向交流的功能外,更具有多向交流的色彩,形成信息交流的主体网络.有心理学家指出:“多向交流较之单向交流、双向交流有着显著的教学效果,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有实验指出,使用该模式数学教学的班级数学成绩优秀,运用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多边活动论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发挥,更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的探索中是否能够独立思考,是否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是衡量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体现的重要标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起到主导作用的,这主要表现在有效地对学生探索尝试活动进行引导和评价,最优化地使学生从现有的水平向更高一级水平发展.多边活动论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数学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组建合作小组,就是要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帮助个人改变自己行动的教育形式,并以此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与此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自主学习也并不是“闭门造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同学是丰富的并且是可利用的学习资源而不是竞争对手.
3.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的概念是在1976年被提出的.元认知就是人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的内容.元认知过程就是人的一种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人们通过元认知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认知和指导.
元认知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是帮助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元认知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的认知,来组织和控制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使自己得到有效地发展.大量的心理学研究结果证实,在阅读、记忆、写作及解决问题等智力活动中,元认知能力强的学生学习效率高,学习能力强,学业成绩好.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元认知能及时监控、调节数学学习活动,以便有效地达成学习目标.我们应提高学生对元认知的认识水平,使其具有一定的元认知知识,丰富的元认知体验和有效的元认知监控,从而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活动中加强认知策略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4.认知结构论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个人的认知结构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同化作用,在心理上不断扩大并改进所积累的知识而组成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一旦建立,又成为他学习新知识的极其重要的能量或因素.认知结构会随着学习的进行不断丰富、完善.德国的格式塔派的拓扑心理学家K.勒温在上世纪30年代曾指出,学习是表现为分化、概括化与再组织三种方式的认知结构的变化.瑞士的皮亚杰、美国的布鲁纳和奥萨贝尔一致认为,学习含有一个内部的知识组织机构,即认知结构.它能使新材料或新经验结为一体.他们都强调认知结构的重要性.皮亚杰指出,认知结构是以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这四种形式表现出来.布鲁纳在皮亚杰的影响下,将结构理论应用于美国的学校课程改革.奥萨贝尔则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课堂学习与认知结构的关系.他指出,就课堂教学而言,学生必须将新概念和新信息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学生并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要作为主动的学习者,积极地参与意义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自己先前的知识带进新的情境中,如果目的是有价值的,就顺应那些知识结构”. 这是建构主义的观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当合理的认知结构,并保持一种开放的状态.当受到一定的学习情境刺激时,认知结构就会迅速被心理组合机制启动,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并进行整合.
总之,基于对以上几个方面的理解,高中数学教学应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为中心任务,应以自主学习这一学习形式为主要特征,更应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