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山移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在多重价值需求的社会里,传统教学中侧重于考虑学生共性的教学理念已经行不通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包括性别、遗传、环境等客观因素;有思维特征、认知风格和智力水平等认知方面因素;还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态度等非认知方面差异.由于学生个体间的这些差异无法避免,所以要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发展,将学生的差异看做是不同教学的生态资源来开发利用.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秉承“以学生为主”的观念,以确实教好每一个学生为目标,将多层次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初中数学交友中,去教育多层次的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给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和条件,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实现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目标.
分层教学模式是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基础上,区别性地制定教学要求,因材施教,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出科学的评估方法,从而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面向全体学生的、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的教学理念,从而使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表现空间与发展环境.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开展,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让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有所增强,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教师本身职业素养的提升.
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教学是立足于“数学过程、数学活动”的教学.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数学教学目标.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数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能够主动追求新的学习方法,实现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努力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僵硬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必须在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的个人意愿,建立学生分层的划分机制.学生的差异性分层是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开展的基础,教师应当广泛地调查和分析,并构建不同层次学生间的调配机制,按照具体情况,配合学生的意愿进行层次调整,保证分层教学的正确有序开展.
二、培优补缺,确立教学目标的分
层
教学开展前必须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的且分层确立地教学目标有利于有的放矢地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学习能力较强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在于增强知识点的发散性应用;中等学生的教学目标在于知识点的完全掌握和应用;而对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教学目标应该首先保证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能够理解和掌握.
三、整理知识结构,分层编排教学
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应该以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教师要把握教材的整体知识结构,区分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层次,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编排分层式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行分层施教.对于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实行自主学习为主,设定提出发散性问题让其解答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需采用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该层次学生的自主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基础知识掌握度及自主思维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设置课本基础的知识学习内容,让学生提前适当自学.
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
四、根据学生差异,实现指导训练
的分层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怎样学,教师就怎样教,课堂教学不应只是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会学”知识.
首先,指导学生在每天的学习任务完成以后,要求学生进行新知识的预习并适当进行预习指导,提出预习的关注点,让学生可以把握知识的关键点.
其次,在课堂上,应该训练学生对知识或者问题敢于提出新的质疑,让学生能够有自己的发散性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取让接受力比较好的学生进行问题解答,教师进行补充教学的方式,直到各个层次学生都有所收获.
再次,课堂练习需要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推进,先是基础掌握,再是灵活运用,分段进行,先以落实基础为目的,再以知识发散性应用为目的,防止低层次学生在心理上形成畏难情绪,也让接受力较好学生能够有所进步.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实施分层教学时应当注意遵循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安排.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反应更为强烈,增强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不仅要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更应该注重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上的提高.教师需要认真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思考分层教学的精髓,找到合理的分层对策,更好地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