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莉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使学生懂得物理科学的内涵,能训练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加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呢?
一、转变观念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把物理实验教学作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巩固和理解知识的辅助教学手段.于是,有的时候会出现忽视实验教学,或出现认为可有可无的情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则把物理实验教学作为整个物理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启发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改变传统的教育观,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不断提高对实验教学基础地位的认识,从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出发,认真改进、大力加强实验教学,把实验教学真正移到以实验为基础上来.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树立课题意识,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主动探索知识的教学氛围.利用研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课题意识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讲“电阻定律”时,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归纳出: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增高而增大后,可引导学生反思“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降低而减小”这一变化趋势最终会有哪些可能性?学生不难回答,有三种:一是温度为零,电阻率不为零;二是温度为零,电阻率同时为零;再有温度不为零,而电阻率为零.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三种可能性中,哪一种能作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并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这一课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课题意识,又引入了“超导”这一有意义的研究性学习领域,将研究性教学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创造之路点燃了火把,同时也留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开放学生分组实验
新理念要求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即实验目的、仪器准备、操作步骤、实验报告全部都由教师预先设计好,学生只进行“按方抓药” “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模式.探究式实验应在确定实验内容以后,让学生经历设计方案,选择仪器,制订步骤,设计表格,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并进行评价分析等过程,使学生真正进入科学学习的状态和角色.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科学的实验步骤和仪器的操作技巧,增设开放型实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对所给的材料和信息进行合理取舍,对所得信息分析加工,整理归纳.实验结束后,师生互动,积极总结归纳,讨论实验成败得失.
例如,对于“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分组实验:实验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你能设计出几种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可能会提出多种不同的方案.有的运用学过的知识,提出了“单摆振动法” “打点计时器法”;有的借助于物理知识的迁移与变换,提出用滴水法、圆锥摆法、平抛运动法等.在设计出众多方案后,引导学生进行多方案的选择,通过分析、探索各方案的利弊,实验成功因素的影响,结果准确程度的比较等,选择一种最合理、效果最好的实验方案.这种方法创设了研究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注重物理思想的总结
每一个实验都有各自的设计思想,一个成功的实验,其设计思想总包含着对已有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创造性构思.引导学生领会前人的实验设计思想,是一条培养学生具有设计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为什么要两次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在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为什么要使长木板倾斜以平衡摩擦力?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被碰小球的质量为什么要小于入射小球的质量?……实际上所有的实验都要在控制上下工夫,实验的精髓就是“控制”.
四、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学生实验操作后的一个重要步骤,学生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发现,有的学生由于实验测得数据误差太大,干脆从课本上查得结果;有的编造数据;有的根据规律推算应测得的数据.对这些现象教师应提出严肃批评,并要求利用活动课补做,向学生讲明:实验测得数据,如果不是操作错误、读错等原因,就不能算错.由于我们所处的环境、所用的实验器材,方法等不同,从而使测得的数据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应该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之,随着物理新课程的逐步推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已经被大家所普遍接受.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搞好物理新课程教学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