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宏
课程改革必然会促使教学理念的进步和更新,为的是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为适应高中数学的新课程改革,教师在理念上和角色上都要做出一些适当的调整和转变,那么教师又该从具体的哪些方面来进行转变呢?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对“教学”的含义有更深的理解,教学是教与学共同组成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样重要.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总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就是说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因此,教学效果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也受到了限制.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注重从学生的学这方面来改善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学习方法的指导其实也是能力培养的一种方式,这种培养方式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来帮助每一个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法指导的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一点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与大家共同交流和学习.
一、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从学生的学习这方面来看,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基础还是非常不错的,可是一上高中就容易跟不上,也有些学生在初中阶段表现比较一般,在高中阶段却能够有很大进步.这些现象归根到底都是一个学生能否适应当前的学习所产生的结果.因为初中和高中的数学在根本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特别是高中阶段的数学,数学语言表现得更加抽象、数学思维更加趋向于严谨和理性.知识点的难度也有所提升,数量也增大了.在课程改革之后,教材中更是增加了一些探究性的活动和一些数学阅读材料.这种学习内容和方式上的转变,可能会使有些学生无法适应,自然就会出现学习成绩下滑的现象.因此,要改变这种初中升高中成绩就明显下滑的现象,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也就是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多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逐步发展学生自身的适应能力.对新知识的接受不仅仅是靠教师的讲授,更重要的还是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用积极和正确的态度去学习新知识,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二、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决定一个学生学习效率高低的重要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习更加有步骤地进行科学地学习,因此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很多学生对学习习惯都不够重视,总是喜欢按自己的意愿去做,积极性高的时候就学多点,不想学习的时候就把功课丢在一边,即使部分学生能按照一定的习惯和计划去学习,但由于计划不够严谨,方法不够科学,还是没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在课堂中的一些学习习惯,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监督,但是一些需要学生课后去实行的,监督力就明显不及课堂上的了.在这里,要说的是关于课后的一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前、课中、课后的三步曲是学生都熟悉的,预习、听讲、复习是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好习惯,每个阶段的学习都适用.但是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除了以上三步曲之外,我们还要注重系统的小结和课外的拓展.因为高中数学的知识架构比较复杂,学生不经常去总结和拓展的话,是很难学透的.从高考中也可以看到,数学的考查更趋向于灵活运用,这就需要学生能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拓展.因此,教师可以定期地指导或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并提倡学生开拓眼界,多吸收一些其他知识,提升自己的思维广度.
三、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
我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更是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数学综合能力.比如说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这种综合能力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具备了这样的综合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潜能,高效地学习,而学习的过程又是为了提升这种综合能力.不同的能力要在不同的环境中才能培养,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具备不一样的能力.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实施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还可以开展一些针对各种能力提升的课外兴趣小组,让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要学好高中数学就更容易了.
从现实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通常都具有较好的自律性和自我学习能力.通过自我的学习,课后的学习,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获得更大的提升.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总是害怕学生自我学习的效率太低,担心会浪费时间,总想着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接受最多的知识,结果免不了就变成了填鸭式教学,这样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是没有帮助的.因此,在新课改的契机下,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地让学生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增强他们的自学能力,这才是学好数学、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
总之,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要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用更加人文化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最大的发展.